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交通資訊

對接京津提速:廊坊燃亮“同城”夢想

2009-2-11 20:1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以全面對接京津為突破口,再創發展新優勢。” 
    2月4日,在廊坊市五屆人大二次會議上,市長王愛民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把對接京津作為2009年工作重點加以強調。令人關注的是,他在報告中首次使用了“同城”這一概念,對今后廊坊與京津兩市的區域合作關系重新定義—— 
    報告指出,要按照“主動融入,全面對接,同城一體,互補雙贏”的思路,以構建合作平臺為依托,在新一輪的城市營銷中,打出“京廊同城”的概念,開展大規模、高密度的宣傳攻勢,擴大廊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與京津同城的夢想首先從“京廊同城”破題。 
    王愛民解釋,對廊坊與京津合作關系重新定義,標志著廊坊與京津的合作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鏈接 
    2009年主要目標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以上; 
    ■全部財政收入增長15%以上,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5%以上;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2%;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5%以上;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8%以上; 
    ■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5.6%,二氧化硫排放下降3%,化學需氧量排放下降5.5%。 
    “同城一體”叫響區位新優勢 
    其實,本次廊坊市“兩會”上提出與京津“同城”,對與會的代表委員們來說并不突兀。2008年底,這一概念已開始在廊坊預熱。 
    據廊坊市委宣傳部的相關負責人介紹,2008年12月12日,也就是河北與北京簽署了《關于進一步深化經濟社會發展合作的會談紀要》不到兩周,廊坊市專門召開了一個頗具規模的對接京津動員大會。“市、縣、鄉三級代表都參加了。”這位負責人說,會議首次提出“立足同城概念,迅速掀起第二輪對接京津的熱潮”。在對接京津的主要思路上,會議提出:“主動融入,全面對接,真誠合作,互補雙贏”。 
    這次廊坊市“兩會”的提法與此幾乎一致,只不過對“同城”作了進一步地強調,把“同城一體”更為明確地提了出來。 
    此前,廊坊與京津兩地對接明顯加快,與京津的你來我往十分頻繁。2008年12月6日,北京市規劃委員會有關領導對廊坊進行考察,雙方開始就規劃對接啟動相關工作。12月16日,廊坊市在人民大會堂舉辦河北·廊坊環京津產業發展暨投資環境推介會。在會上,市長王愛民更是突出“京廊同城”的概念,向投資者們大力推介廊坊著力打造的新優勢。 
    在京津冀合作中一直成績不俗的廊坊市,為何再次發力對接京津?王愛民的解答十分懇切:“在新一輪的京津冀區域合作中,京津的發展和需求發生了重大變化,對接京津呈現出更加激烈的競爭態勢,廊坊的競爭優勢正在弱化。之所以提出同城概念是針對當前京津冀區域合作現狀作出的必然選擇。” 
    王愛民感覺到的競爭壓力在此次廊坊“兩會”上也得到了與會代表委員們的認同和印證。“過去,我們常說廊坊‘半小時進京下衛,一小時上天入海’,現在隨著京承、京張高速公路的建設以及京張、京秦城際鐵路項目啟動實施,張家口、秦皇島、承德、唐山等地也都實現了1小時到京津。廊坊所獨有的區位優勢已經不明顯。”市政協主席寇德松直言不諱。 
    很顯然,從京津周邊的張家口、唐山、保定等地傳出的消息已經讓廊坊人有些坐不住了。“廊坊不能再坐在家里等人家上門了。必須創新思路,拓寬思路,打造新的競爭優勢。”與會代表委員們對政府工作報告中所提的“同城一體”表示了認同。“同城就是廊坊在京津冀區域合作中的新優勢。”寇德松說。 
    提起“同城”,會不會變成廊坊的一廂情愿?“不會的,同城概念恰逢其時。”市發改委的有關人士對記者解釋,“實現與京津同城,面臨難得的機遇。” 
    2008年4月,北京市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與周邊地區合作,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意見》,主動釋放出與周邊地區對接的信號。2008年底,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同志帶隊赴京津學習考察,與天津簽署了《關于加快經濟與社會發展合作備忘錄》,與北京簽署了《關于進一步深化經濟社會發展合作的會談紀要》。京津冀合作進入新一輪的蜜月期。 
    更讓廊坊看到融入京津尤其是北京的重大機遇的是,以北京新機場和輕軌建設為標志,京津重大基礎設施加速向外擴張,廊坊對接京津、融入京津有了新的平臺。 
    2007年10月北京地鐵五號線啟用,這一線路向南延伸至北京亦莊的經濟技術開發區,預計2012年竣工通車,由亦莊引到廊坊市區,距離30公里; 
    2008年4月,北京由市區開往通州的六號地鐵線開工建設,預計在2012年通車。由通州引到燕郊,距離12公里; 
    另外,2009年9月,通往北京南城的四號地鐵將試運營,向南延伸至大興區黃村鎮的地鐵線路,計劃于2013年正式通車。由黃村鎮引到固安縣,距離20公里。 
    北京的軌道交通就像一波向外漫動的漣漪,眼看著延及廊坊。 
    軌道交通謀求無縫連接 
    “加快交通對接。把京廊輕軌建設作為重中之重,全力做好L2線延伸至市區、八通線延伸至燕郊項目的前期工作,盡快達到申報條件,力求早日立項、早日開工。啟動實施大廠對接通州的新潮白河大橋建設,提早謀劃北京新機場連接線工程。”在王愛民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實現同城交通優先的思路得到了明確體現,這也是京廊同城取得實質性進展的標志性事件。 
    來自廊坊市交通部門的消息,目前與北京對接的輕軌項目已經完成了前期的實地考察和勘測,由政府牽頭,交通、城市規劃等部門共同參與的軌道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具體負責落實計劃修建的與北京對接的輕軌線路。北京市發改委等機構已分別到廊坊進行考察,正在為該項目進行前期論證。 
    “軌道交通實現了廊坊與北京大公交的對接,根本上解決了制約京廊對接的交通瓶頸。這使廊坊的投資價值更加凸顯,成為資本流動的戰略節點和有識之士投資布局的首選城市。尤其是對燕郊來說,在這里買房的十萬北京人將首先受益。”三河市市長張金波對軌道交通的開通充滿期待。 
    除了軌道交通之外,廊坊對外的路網也加緊對接京津。來自市交通局的信息,路網對接將分為兩個主攻方向,三河、香河、大廠、固安、廣陽5個縣市區主攻北京,安次、霸州、文安、大城4個縣市區主攻天津。“京津縣區有路而廊坊沒有的,要盡快打通;京津縣區公路等級高而廊坊公路等級低的,要改造提高到同一等級,要實現與京津的無縫連接和零換乘。”與此同時,廊坊市正在提前謀劃與北京新機場的路網對接。 
    “其實,交通對接只是與京津對接的一部分。”張金波認為,與京津對接,強調交通對接的同時,包括通訊、電力等在內的其他基礎設施的對接同樣應該提上日程。 
    四大基地助推產業同城 
    對接京津,最終要體現在產業對接上。 
    在2008年年底舉行的市委四屆三次全會上,廊坊市對城市的發展定位作了更為明確的描述——— “京津冀電子信息走廊、環渤海休閑商務中心”。 
    所謂的“京津冀電子信息走廊”,是指借全省打造環京津高新技術產業帶之機,突出發展基礎雄厚、市場潛力巨大、綜合帶動力強的電子通訊、光伏能源產業集群,把廊坊打造成聯結京津獨具特色的信息產業聚集區、綜合信息化先行區。“環渤海休閑商務中心”則是指借全省打造環京津休閑旅游帶之機充分發揮區位優勢,把廊坊建設成京津之間大公司、大機構和成功人士休閑居住、休閑辦公、休閑觀光的首選之地和創富金區。 
    可以說,這一定位是廊坊在綜合自身產業優勢和區位優勢后作出的選擇。廊坊市委書記趙世洪曾在多種場合強調,與京津的產業對接要堅持科學對接。不是依附于京津,而是要全面融入京津、借勢京津,要“錯位、搶位、聚焦”,努力在與京津的競合中促進自身發展。 
    與京津對接的發展定位已經明確,透過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不難發現,廊坊與京津產業對接的路徑也愈加清晰:建設農副產品生產、產學研、產業承接、休閑商務四大基地,承接京津產業轉移。“這四大基地跨一、二、三次產業,在具體實施中,一產要靠綠色和特色,二產要靠配套和承接,三產要打好旅游休閑。”大廠縣委書記孫寶水的看法已成為廊坊各縣區對建好四大產業基地的共識。 
    據了解,大廠在與北京接壤的西部啟動建設了潮白河工業區,重點發展電子信息、現代物流、服務外包等新興產業,與北部大廠工業園區構筑起優勢互補、遙相呼應的發展格局。目前,兩個園區已經分別吸引了總投資100億元的首鋼裝備制造業基地項目和總投資38.86億元的宇信易誠金融電子信息產業基地項目。 
    而在借勢京津中打服務業牌頗為出色的香河縣,在“同城”戰略中試圖再次搶筑環京津現代服務業高地。 
    縣委書記楊文華告訴筆者,從去年開始,香河全面啟動了潮白、北運“兩河”開發工程,把現代服務業擺上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在“兩河”流域,他們布局了華北民用進口商品自由貿易示范區、佳龍現代旅游產業園、城鄉生態服務產業基地等7大經濟板塊,重點培育休閑旅游、現代物流、服務外包、總部基地、文化創意等現代服務業。“吸引更多的北京人到香河來消費,是香河發展服務業的目標。”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