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2009年糧食工作要點
2009-2-11 20:0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根據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加快構建供給穩定、儲備充足、調控有力、運轉高效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的精神,結合糧食工作面臨的形勢,2009年全省糧食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全省經濟工作會議和全國糧食局長會議精神,確立“國家利益至上,農民利益至上,消費者利益至上”觀念,緊緊圍繞加強和改善糧食宏觀調控、保障糧食供給和確保省內糧食安全的總體目標,按照“抓機遇、促發展、增活力、上水平、保穩定”的要求,大力推進糧食經濟發展理念創新、體制和機制創新,建立完善糧食宏觀調控體系、現代糧食市場體系、糧食產業化體系、糧食流通行政執法體系,不斷提升全省糧食經濟發展水平。重點要做好以下七個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以市場和倉房為重點的糧食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提升糧食流通水平
要站在進一步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高度,緊緊抓住國家應對金融危機、加大投入、擴大內需的歷史機遇,按照今年中央1號文件關于加強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和推進大型糧食物流節點建設的要求,積極推進我省市場和倉房等糧食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按照《貴州省糧食現代物流發展規劃》明確的內容和方向,各地要結合自身實際,認真制訂本地區發展規劃,積極做好糧食物流項目建設的前期準備和項目申報工作,力爭用3-5年的時間,建成以貴陽市谷豐糧食批發市場為龍頭、遵義、六盤水等8個市(州、地)糧食批發市場為骨干、各縣(市、區)糧食交易市場為支撐的全省開放統一、競爭有序的糧食市場體系和一批相對集中、規模適度、設施先進的儲糧和中轉倉房,抓好糧食物流節點建設和改造,逐步形成比較完善的現代糧食物流體系,努力使30%以上的原糧流通實現“四散化”,提升我省的糧食流通水平。
二、緊緊抓住糧食產業化發展這個關鍵,加快實現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變
學習山東、湖北等省在發展糧食產業化方面解放思想、敢闖、敢干、敢為人先的創業精神,學習借鑒他們依靠科技進步、重視人才培養、狠抓基地建設、整合資源、做大品牌的經驗和做法。
建立良好的政府推動機制。要積極爭取政府出臺對糧食產業化發展的扶持政策,出臺力度更大的扶持糧食產業化發展的政策措施,形成促進糧食產業化發展的長效機制,為糧食產業化發展營造良好氛圍。
認真制定好糧食產業化發展規劃。要按照“因地制宜,區域布局,突出特色,整合資源,重點發展。”的要求,充分發揮當地糧食資源優勢,大力加強優質糧食生產基地建設,不斷提高優質糧食生產規模。
大力培育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要繼續爭取財政資金支持糧油加工企業進行技術改造,不斷提升糧油加工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改變對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扶持方式,變資金扶持為貸款貼息,充分發揮財政扶持性資金的杠桿作用;重點培育10個加工、經營量超萬噸、銷售收入超億元的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
繼續打造和營銷貴州糧油品牌。力爭在5年內使“茅貢”、“大涼山”、“雅晶”等金獎品牌大米的產銷量突破10萬噸,“康星”等品牌食用油的年產銷量從現在的3-5萬噸逐步擴大到15萬噸,同時,大力打造和營銷其他“名、優、特、新”糧食品牌,重點培植2-3個在全國有較高知名度和較強競爭力的貴州糧油品牌,并力爭使這些品牌成為中國名牌。
三、把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作為促進發展的不竭動力,進一步拓展糧食經濟發展的空間
積極擴大開放,鼓勵和支持國有糧食企業積極引進具有資本、技術、市場和管理優勢的戰略投資者參與企業的股份制改革,使股份制成為今后糧食企業發展的主要實現形式,切實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提高經營效益。
進一步解放思想,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要求,結合我省國有糧食企業情況,認真研究國有糧食企業進一步深化改革的方案,并積極穩妥地組織實施。鼓勵和支持龍頭企業收購、兼并基層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延伸和完善產業鏈條,發揮龍頭企業在促進產業發展、農民增收和增加就業崗位中的帶動作用。
按照規模集團化、經營一體化和管理規范化的整合原則,指導有關市(州、地)通過采取改組、改制和聯合、兼并、重組等措施,壯大龍頭企業規模,強化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建立法人治理結構和運行機制。
加強農村糧食流通體系建設,基層糧食部門要合理規劃布局,選擇一部分信譽良好、服務周到、管理規范的基層糧食企業,按照市場化運作方式,盤活企業資產,發展鄉村糧油超市、連鎖店、配送中心等新型糧食流通業態,鞏固和發展農村糧食流通網絡。鼓勵和支持多元糧食市場主體發展,大力培育農村糧食經紀人和糧食經濟合作組織,搞活糧食購銷和經營。
四、深入實施依法管糧,著力提高糧食行政管理服務水平
要根據本地區實際,建立規模適度品種合理的地方糧食儲備,充分發揮儲備糧穩定和調節糧食市場的作用。按照中央今年1號文件“2009年地方糧油儲備要按規模全部落實到位”的要求,推動地縣級糧食儲備工作上臺階。
加強地方儲備糧管理和監督檢查,確保地方儲備糧數量真實、質量合格、存儲安全、輪換規范。根據糧食應急工作需要,進一步優化地方儲備糧布局和品種結構,完善成品糧的應急庫存,增強地方政府應對市場異常變動的能力。學習借鑒安順經驗,認真研究解決儲備輪換虧損的問題,創新儲備糧輪換機制,降低儲備糧輪換成本,提高儲備糧食輪換效益。
抓好全省糧食清倉查庫工作。按照“有倉必到,有糧必查,有賬必核,查必徹底”的要求,周密部署,搞好協調,抓住重點,全面清查,摸清家底,為有效實施糧食調控提供科學依據。
繼續推動基層監督檢查機構建設。切實加大工作力度,搞好溝通協調,著力加強各級糧食監督檢查機構建設,改善執法裝備條件。
切實履行監督檢查職能。加強對糧食收購資格的審核管理,依法做好糧食收購許可工作。繼續開展《糧食流通統計制度》執行情況監督檢查,督促糧食企業嚴格執行統計制度,提高統計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為全省糧食宏觀調控提供可靠的決策依據。加強糧食質量監管,確保糧食收購、存儲、銷售等各個環節的質量安全。
五、積極推進農村科學儲糧,為新農村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加強對農村科學儲糧重要意義的宣傳,努力爭取政府和有關部門的資金和政策支持,形成推動農村科學儲糧的協同機制。開展愛糧節糧宣傳,在全社會大力倡導愛惜糧食、節約用糧、科學用糧的良好風尚。
積極開展農村科學儲糧試點,各地應選定至少一個農戶科學儲糧試點,通過現場參觀、舉辦講座等方式,向農戶傳授農村科學儲糧方法和技術,推動農戶科學儲糧。
逐步建立健全農戶儲糧監測體系,及時了解和掌握農戶儲糧基本情況,加強農村科學儲糧指導,更好地發揮藏糧于民的“蓄水池”作用。
省糧食科研所、省貿易經濟學校等單位,應根據我省地理、氣候特點和農村儲糧情況,積極開展更加適宜于我省農村科學儲糧方法和設施的研究,開設相應的課程和講座,培養專門人才,促進我省農村科學儲糧的開展。
國有糧食儲備企業應利用自身的倉儲條件和技術優勢,積極開展代農儲糧工作,減少糧食產后損失,增加農民收入。
六、創新糧食工作機制,切實履行好糧食行政管理職能
準確把握宏觀大勢,圍繞中心工作,自覺服從服務于大局,在統籌下使各項工作有序推進,在兼顧中從容應對挑戰。加強與各有關部門的協調,善于爭取各方支持與合作,力爭使各項工作更富有成效。
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多做有利于加強和改善糧食宏觀調控、有利于促進本地區糧食經濟科學發展的事,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努力改進工作作風,強化服務意識,加強行業指導,通過強化責任,量化指標,細化程序,跟蹤督查等辦法,使各項工作都落到實處。
進一步解放思想,大力營造改革創新的氛圍,教育和引導廣大干部堅持銳意改革、奮勇創新,反對得過且過、不思進取。抓住增強后勁、改善服務這個重點,加快國有糧食企業改革,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和手段促進糧食經濟發展。建立和完善各項工作制度,建立協調有力、運轉順暢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
七、把各級糧食部門領導班子建設成為善于領導科學發展的堅強集體
當前,金融危機不斷向實體經濟蔓延擴散,糧食生產、糧食供求形勢以及價格走勢等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糧食安全保障四大體系建設、庫存監管、糧食企業體制機制改革等亟待加強和完善。胡錦濤總書記強調,在經濟發展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一定更加重視農業、農村、農民工作,千方百計確保農業特別是糧食安全不出問題。溫家寶總理指出,糧食始終是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的基礎,任何時候都不能閃失。中央領導同志的指示,為做好新時期的糧食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確了目標。各地要牢牢把握新任務、新要求,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進一步加強各級糧食部門領導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設,用黨的先進理論武裝各級領導干部,使各級領導班子理想信念更加堅定、思想認識更加統一、觀念意識更加創新、開拓能力更加提升,把各級糧食部門領導班子建設成為善于領導科學發展的堅強集體,為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組織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