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臨沂:蒼山縣依托蔬菜產業助推縣域經濟發展
2009-2-1 17:09: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核心提示
北有壽光,南有蒼山。
素有“山東南菜園”之稱的蒼山縣,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00多萬畝,榮獲過“全省農業產業化先進縣”等榮譽稱號,還是全國知名的“中國大蒜之鄉”、“中國牛蒡之鄉”。
在這個擁有120萬人口的農業大縣里,全縣從事蔬菜種植的農民占了總人口的63%,農民70%的收入來自于蔬菜,而蔬菜產值占了該縣農業總產值的70%。蔬菜,真正成了蒼山人發家致富、蒼山經濟社會發展的“綠色財富”。
蒼山縣委副書記、縣長王曉軍告訴記者:“從上個世紀80年代,蒼山農民開始將種植、銷售蔬菜作為家庭的額外收入,到今天圍繞蔬菜產業,蒼山構建起種植基地標準化、產品加工園區化、市場流通網絡化的現代農業體系,蔬菜產業已成為蒼山富民強縣的重要支柱產業,也是蒼山縣域經濟騰飛的基礎所在。”
種菜效益很可觀
行駛在蒼山縣尚巖、興明、向城等鄉鎮的公路上,道路兩旁都是白茫茫一片,成百上千畝種植蔬菜的簡易塑料大棚連綿不斷,旁邊“某某蔬菜示范基地”的大幅招牌在車窗外不時閃過。
在卞莊鎮代村高效蔬菜栽培示范基地付正祥老人的冬暖式大棚里,一串串紅珊瑚珠般的小西紅柿被青翠的綠葉映襯得格外誘人。付正祥向記者滔滔不絕地介紹著自家大棚的好處,寬達13米的無支撐式結構、滴灌技術、整套的溫度濕度控制系統等,他自豪地說:“這個大棚在全省、全國來說都屬于最先進的。”
“現在小西紅柿一公斤8塊錢,這個價格能一直持續到今年5月份,我這一棚西紅柿能夠收8000到8500公斤,算下來半年收入就是六七萬,相對于往年來說,這個收入只能算是中等。下一季我打算種苦瓜。”
這類高效蔬菜種植基地以冬暖式大棚為主要種植方式,在蔬菜銷售價格最高的冬季,新鮮蔬菜可以從當年的12月份供應到來年的3、4月份;3、4月份后,向城、尚巖、興明等地的簡易塑料大棚蔬菜開始大規模上市,比露地蔬菜提前了1至2個月,打了個時間差;緊接著,就是露地蔬菜開始上市了。蒼山不同地域形成的不同蔬菜種植方式,使得蒼山新鮮蔬菜全年不斷,形成了規模優勢。
據蒼山縣農業局負責同志介紹,近年來,他們大力推廣標準化生產模式,共建設標準化蔬菜生產基地80萬畝,有73種農產品通過了綠色產品認證,“蒼山大蒜”、“蒼山辣椒”都獲得了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認證,蔬菜產業標準化優勢已經具備了。
賣菜也是大產業
趕到位于向城鎮的魯南蔬菜批發市場,記者見到了最后一輛就要出發的蔬菜運輸大車。據車主馬永勝介紹,這一車菜是發往安徽合肥的,大約有近2萬公斤,包括了黃瓜、辣椒、韭黃等七八個品種。他們下午3點多出發,大概晚上11點就能到了,主要是向當地蔬菜市場進行批發。當被問到這一車菜能賺多少時,馬永勝有點不好意思,“也就三四千塊吧”。旁邊蔬菜市場的負責人笑著說:“他說少了。”
為這輛車裝卸的工人們大概有十幾名,他們正要準備回家。向城鎮西村的劉桂美告訴記者,這是春節前最后一車菜,年后初二、初三市場又要開始繁忙起來了。“我們都是附近村里的,幾乎每天都來給運輸戶分菜、包裝然后裝上車,一般上午10點多就能干完了,還不耽誤干別的。一天工錢在20元左右,有時候還能多賺點。”她說,附近村里的村民不是種菜的就是運菜的,要不就在蔬菜市場干活,“都圍著菜轉呢”。
“蒼山蔬菜總產量達335萬噸,蔬菜運銷是個大問題,把地里的菜變成農民手里實實在在的收入,流通在其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蒼山縣很早就把蔬菜運銷放到重要位置,可以說,蒼山縣是在蔬菜運銷產業發展起來后,種植業才隨之興起壯大的。”蒼山縣蔬菜局的負責同志深有感觸地說。
目前,蒼山建成蔬菜專業批發市場28處,培育發展了20萬人的蔬菜運銷隊伍,長三角等地區蒼山蔬菜銷售占據了絕對優勢地位,各地的流通網點發展到1008處。隨著蔬菜運銷發展起來的榮慶物流、北方物流等幾家物流企業已經發展成今天資產過億的大型物流集團,被列為市級服務業重點企業。
點“菜”也能成金
蒼山縣莊塢鎮黨委的有關負責同志自豪地告訴記者:“全鎮牛蒡種植面積2萬畝,還不能滿足牛蒡深加工企業的需求。為了種植牛蒡,我們鎮里到外鄉、外縣甚至外省如內蒙古、河北等承包土地,面積大概在五六萬畝,這可都是莊塢鎮的‘編外土地’。”
莊塢鎮作為“中國牛蒡之鄉”,近年來大力發展牛蒡深加工產業,開發出了牛蒡酒、牛蒡茶、牛蒡營養露等多系列的保健產品,遠銷日本、韓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據山東福祿壽公司(臺資)老板黃炎鐘介紹,該公司開發的牛蒡酒、牛蒡精醇等系列產品銷路很廣,“牛蒡茶一盒就賣到了135元,而且供不應求,市場前景非常好。”該鎮有牛蒡深加工企業十幾家,全縣有30多家。
立足于蔬菜資源豐富的優勢,該縣大力開辦農產品深加工項目,提升蔬菜價值。除牛蒡系列產品外,全縣共有速凍、脫水、FD凍干等多個系列的農產品加工企業近400家,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發展到1250多家,蔬菜產業年總產值達到39.7億元,拉動了全縣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
“去年蒼山縣農民人均現金收入5517元,同比增長19%。”王曉軍說:“2009年,我縣要在更高層次上推進‘三農’工作,抓品牌、抓品質、抓市場、抓項目,提升改造傳統批發市場,發展現代商貿物流,推行以蔬菜為主的農業標準化、產業化生產,實現蒼山蔬菜產業發展的第二次革命,以蔬菜產業的發展拉動縣域經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