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扶助民企政策惹爭議
2009-2-1 15:39: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艱辛 信心 迎新 讓民企“喘口氣”
不處罰,不追繳,不吊銷,特殊時期浙江省出臺特殊政策。
資金鏈緊張,流通性不暢,政府試圖有所作為,想讓民營企業喘口氣。
金融危機讓浙江的不少民企,尤其是那些出口依存度比較高的民企元氣大傷。怎么能夠讓這些企業喘口氣,活下來,很多部門都在想辦法,比如說浙江省工商局前不久就出臺了19條措施來扶助這些民營企業,其中有三條特別引人注目,被媒體稱作是“三不政策”,這“三不政策”就是不處罰、不追繳、不吊銷。“三不政策”出臺之后,馬上就有人說了,這不是違反了法律的剛性的執法嗎?但是也有人說,不,它恰恰是體現了一種社會的需求。接下來我們的特約觀察員和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湯敏先生、與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官員共同解析一下,浙江省是如何幫助民營企業度過經濟寒冬。。。
特邀觀察員: 我覺得我們現在處在一個非常特殊的環境下,我們現在處在一個百年未遇的危機中,在特殊的環境下的特殊情況應該有一些特殊處理的辦法。
主持人: 湯先生用三個特殊來面對浙江省工商局出臺的“三不政策”,接下來我們不妨看一下有哪些企業已經從“三不政策”中獲益了。
浙江民營企業業主: 當許多人正在計算離除夕還有多少天的時候,杭州的王女士計算的卻是離8月10日還有多少天。作為企業負責人,在未來不到半年的時間里,她需要組織1600萬的資金來補上企業注冊資金的缺口,而如果按照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去年12月以前實施的相關規定,出現這種注冊資本金逾期不到位的情況,她的企業很可能現在已經關門了。
王女士的公司是一家進行實業投資的民營企業,主要銷售建筑及金屬材料,由于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企業的大股東資金流嚴重斷裂,資不抵債,結果導致2000萬的注冊資金在規定足額出資期限前只到位了400萬。
浙江民營企業業主: 一旦注冊不到位,就是說跟政策法規有沖突的,到時候要上黑名單,馬上接著年檢就有問題。
鈕建平(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企業監管處副處長): 違反了出資的規定是要接受處罰,并且要限期到位,或者是辦理注銷。
浙江民營企業業主: 這個壓力可以說是不是一般的壓力,有時候半夜都會驚醒,就想著我明天該面對什么。
解說: 浙江有民營企業240多萬,其中出現類似王女士公司這種情況的不在少數,面對資金鏈的嚴重斷裂,很多企業都處于倒閉的邊緣,這就導致像年檢、注冊資金有些本該遵循的規定,在如今的經濟環境下成為了民營企業頭疼的事。
去年12月30日,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出臺了《關于促進全省民營企業平穩較快發展的若干意見》,19條政策中,關于不處罰、不追繳、不吊銷的三條引起了媒體的熱議,被媒體總結為“三不政策”。“三不政策”放寬了企業在出資期限、停業時間、年檢材料等方面的要求,以不處罰為例,除了對危害公共安全、食品安全、生產安全、環境安全的違法行為給予嚴厲打擊外,對未造成直接危害后果或主觀惡性不大,事后能夠及時消除違法狀態的行為進行提示、警告、告誡、責令改正,一般不予以處罰。
浙江省民營企業業主: 有這么一個“三不政策”,我馬上就把報告打上去了,作為省工商,我是第一戶享受這個政策。
解說: 因為根據政策中對不追繳的規定,參加2008年度年檢的公司因為受宏觀經濟影響,已經逾期出資的經企業申請,經批準后免予處罰,因此王女士的企業被通知延遲至2009年8月10日再參加年檢,為企業贏得了喘息的時間。
另外,來自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最新發布的《全省民企生存狀況及發展態勢報告》中顯示,以中小型企業為主體的浙江民營經濟在2008年受到嚴重沖擊,困難企業和行業開始擴散,全年有22000多家民營企業注銷,死亡數創下六年來最高。如何為民營企業甚至是存在一定問題的民營企業找尋生存的空間,讓他們獲得喘息的時間,是政府職能部門必須要面對的一道難題。
鄭宇民(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長): 過去經濟形勢好我們對這個問題不以為然,經濟形勢嚴峻的時候就引發我們思考了,當企業在特殊困難的時期犯了一次小過,而且是初次犯,我們監管部門怎樣文明的執法、理性的執法,我們可以原諒劉翔不跑,更應該原諒民營企業家療傷。
解說: 三不政策”出臺近一個月以來,已有不少企業打電話咨詢和申請辦理,尋求政策上的扶持和寬容,“三不政策”能在多大程度上創造一個讓民營企業喘口氣的空間?特殊時期要提振經濟,是不是必須出臺特殊的政策?為企業營造和諧寬松的環境,政策的天平究竟又該如何傾向哪里?
主持人: 湯先生,我們看浙江省工商局出臺這“三不政策”能解決什么問題,我們首先要看需求是什么,就是說民企這時候最需要解決什么問題。您覺得現在對民企來說是資金問題是最需要迫切解決的,還是說庫存問題是最迫切需要解決的?
特邀觀察員: 現在實際上民企需要解決問題很多,我覺得對很多企業來說第一要解決的是市場問題,因為現在一個最大的問題是突然間他們的市場沒有了,當然這些在短期內不太容易解決,需要一段時間,所以需要一段消化的時間。
第二個就是資金問題。如果這個企業它有一部分資金的話,當然它可以撐一段時間,其他的還有很多很多別的問題,像剛才我們看的工商管理局談的這個問題實際上就是一個資金問題,有很多原因它可能資金沒有到位,這時候如果我們能夠放寬一點執行的措施,那么它就能夠撐過這一段時間,因為這次危機應該它只是一段時間,它不會永遠的這樣下去。
主持人:
您剛才說兩條,一個是進,一個是出口,都需要解決問題,而這兩個問題的解決都需要時間,浙江省工商局出臺這“三不政策”,是不是就是給這些中小企業以時間的?
特邀觀察員: 我覺得從根本上來說是這樣的,它需要一個喘息時間,因為這個問題不是企業本身造成了,是大的市場環境造成的。企業涉及到很多的,我們的就業,企業撐不住我們就業就沒有了,就業沒有了咱們內需就沒有了,整個經濟增長就沒有了。所以從這一點來說,幫助企業家就是幫助我們就業,就是幫助我們內需。所以在這種時候,我覺得浙江工商局能夠想出這些辦法,其他跟企業有關的各種各樣的政府機構,各種各樣的協會什么都應該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況下來做一些幫助企業的措施。
主持人:
我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您的話,就是作為工商局,浙江省工商局,他們作為一個程序性方面的更多的有所作為的單位,他們可以做這么多,那么在實質上可以給這些中小企業幫助的一些部門更應當施以援手。
特邀觀察員: 我覺得是的,比如說金融部門,這是最需要的,包括物流部門,包括我們很多的監管部門。實際上很多東西是灰色地帶,這時候看我們執法有沒有一定的彈性。當然原則說大的問題,比如說犯罪的問題,比如說食品安全的問題、生產安全的問題、環境的問題,這個都要嚴格執法,剛才說了,但其他那些非原則問題我覺得有很多的彈性。
主持人:
就是得饒人處且饒人。
特邀觀察員: 我覺得在特殊情況應該比較靈活一下。
主持人:
有一種說法叫市場經濟的原則就是優勝劣汰,適者生存。但是現在他們要這么救的話,是不是在某種程度上要把那些本來市場是要淘汰出去的,有給它挽回回來?
特邀觀察員: 對,所謂市場淘汰我們有一種是正常情況的淘汰,是他不能生存了,還是一種特殊情況下,即使是這樣,像剛才這樣幫助,我想還是有一些企業被淘汰了,那是太弱的。但是有很多其實還是不錯的企業,有市場的企業,但是由于種種原因,資金鏈斷了或者其他什么原因,一下撐不住了,像這些企業如果我們幫它一把的話,它往往能撐得過去。我覺得目前我們更重要是要幫助這樣的企業,真正十分強、十分好的企業也不用管它,它自己就能抗得住這個風浪。
主持人:
這是不是也是一種市場的新陳代謝?
特邀觀察員: 也是,因為我們這個市場本身也不是一個非常完善的,本身我們在學經濟學我們就說,市場本身也可能有市場失敗,這個就是需要政府、需要各界來幫助它,中小企業在目前情況下更需要幫助。
主持人:
這個度我覺得不是很好把握,因為上來就有人說,你不是破壞了法律的剛性嗎?法律這么規定的,你說就可以放它一馬,您怎么看這個問題?
特邀觀察員: 這個看怎么看,比如說注冊資金應該到位,這個是不是法律規定的,是法律規定的話,在特殊情況下法律本身它也可以以一種特殊的處理,比如說像這種它不是非常原則的問題,它有一個非常像剛才說了,是初次初犯,像這些問題我覺得應該來說可以有一些彈性。
主持人:
好,接下來我們不妨從另外一個視角來看看這個問題。我們接下來連線的是浙江大學政府管理系系主任郁建興先生,他將從公共事務管理的這個角度考察一下政府政策和民營企業的關系,郁教授您好。
郁建興(浙江省政府管理系主任):
您好,主持人好。
主持人:
我們知道金融危機以后,各個地方尤其是浙江出臺了很多幫助扶持中小企業的政策,有些民營企業主就說這是政府在幫助我們穿過冬的“棉衣”,但是也有的中小企業主說“棉衣太多,非誠勿擾。”我想聽聽您的看法,什么樣的“棉衣”是最好的,能夠給中小企業主提供最好的御寒的能力的?
郁建興:
對于政府救市,現在人們議論紛紛。在我看來,一場爭論之所以能夠延續,表明真理不明顯在哪一方,因為爭論有利于我們接近真理。
我想換一個角度來參與這場爭論,就是從政策所產生的績效來評估政策的好壞。政府的救市政策究竟好不好,不能僅僅與政府出臺了多少政策,投入了多少錢為標準,而是需要結合政策目標來考量,具體的來說,就要從這場危機中的風險主體,也就是企業的生存狀況有沒有得到改善來考量,如同政府救災不能僅僅從救災款撥了多少,出動了多少救災人數來評價,而要看災民的狀況得到了改善來評價相應的,什么樣的政策才是真正的“棉衣”,關鍵要看這些政策是否真正落到了實處,真正改善了企業的生存狀況。
另一方面,剛才湯敏先生也說了,市場會失靈。政府干預市場的合法性就來自于匡正市場失靈,如果純粹地遵循市場機制的話,往往會產生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因此政府的救市政策就要避免這種傾向,要能夠惠及廣大的中小型企業、民營企業。
關于政策改變了合法性、合理性問題,我傾向于區分不同的類別。剛才湯敏先生說了,有些是可以改變的,我覺得類別區分很重要,如果滿足了社會發展,創造幸福的原則,一些政策當然可以改變,但是如果不是的話,就需要予以剛性的約束,比如說企業的生產質量標準、安全生產、環境,這些方面就不能開口子,否則的話就會導致更多更大的問題,主持人。
主持人:
郁教授,剛才您說,需要看到市場的反映才能夠知道政府的政策到底是好是壞,那多長時間有反映,才能夠反映出它的好壞呢?
郁建興:
這個事情像我們浙江工商局出臺這些政策,其實剛才我看到那個片子里面王女士企業主,她其實已經馬上體現出來了,她這個企業用我們通常的話說,它已經能夠過冬了,它已經獲得了一個真正的“棉衣”了。
主持人:
我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浙江省工商局這回推出來一個商標質押的做法。比如說,紹興有個品牌,叫做會稽山酒廠,它是通過把自己的商標質押,獲取了8200萬的貸款,您認為浙江省工商局這種做法是不是有些過頭了?
郁建興:
我的看法是,浙江省工商局這一舉措體現了對政府監管職能的一種全新的理解,政府監管不是為了監管而監管,而是致力于推動發展而進行監管,商標作為一種監管資源,同時也就成為了一種發展資源,商標作為一種無形資產,也就轉化成了一種實際的資本,所以在我看來工商局的這種舉措是一種典型意義上的政府創新行為,主持人。
主持人:
好,謝謝郁教授,今天我們演播室關注的是在目前這種經濟狀況下,浙江省工商局推出來的一系列幫扶中小企業的措施到底在多大程度上產生效果,我們的節目稍后繼續。
主持人:
今天我們演播室關注的是,浙江省工商局在目前這種經濟形勢下推出來的一系列政策,其中最為關注的就是“三不政策”,我們不妨聽聽當事人是怎么說的。我們來連線浙江省工商局的局長鄭宇民,鄭局長您好。
鄭宇民:
您好。
主持人:
有一個問題,剛才我們在演播室里也討論了,就是說市場的規則是優勝劣汰,你們出臺了這一系列比如“三不政策”的時候,你們有沒有想過萬一要是把那些市場準備淘汰的企業要給挽救回來的話,那這不是違背了市場的原則嗎?
鄭宇民:
沒錯,優勝劣汰是市場經濟的一般性的規則,但是這個規則在處理經濟危機過程中不完全適用,海上航行遭遇風暴,誰生誰死,船長決不會說優勝劣汰按原則。事實上這一次首先遭遇困難的企業并非都是弱小的企業,而是外向依存度較高的企業,因此簡單化的強調優勝劣汰是不作為的托詞。危機來臨,市場失靈,政府必須出手,要有救援的情懷,奉行企業人道主義,要像農民保護耕牛安全過冬一樣來保護生產力。
主持人:
對于你們來說,這個保護要保護多久呢?還有一個,你們要保護的這些企業,他們在被保護的時候應當做一些什么事情?
鄭宇民:
我們其實沒有能力完全保護所有的落后企業,“三不政策”只是在企業困難的時候不雪上加霜,不成為壓制企業的最后一根稻草,只是讓企業有一個喘氣的機會,讓他們慢慢捱過風暴。我相信好的企業都會立足于自救,他們會痛定思痛,總結教訓,沒有成活是因為沒有轉型,要成活必須得快轉型,只有轉型才能活得長久。浙江省委領導說,沒有金融危機也要轉型,有了金融危機更要轉型。我認為當前企業首先應該滿足成活,戰斗就是總結,活著就是勝利。如果浙江的民營企業大難不死,會更加自覺的轉型,包括技術升級、產品換代、市場調整,化危機為生機,把轉型作為新生命的開始。
主持人:
您說得對,存活肯定是第一位的,作為中小企業來說,誰都不想死,誰都想活著,但問題是怎么能活著,他們的活路在什么地方?
鄭宇民:
這是一個很大的題目,我不是經濟學家,只是工商的角度,我始終認為搞活經濟首先要搞活企業,因為企業是市場經濟的主體,搞活企業一是穩定性,二是流動性,流動性是企業活力的源泉,這里面主要包含要素的流動和商品的流動。通常現在大家都說資金不夠,銀行貸款難,其實資金是滑潤,流通是根本,庫存積壓商品不流動是最大的困難。物盡其用,貨暢其流,才是比資金更為重要的真正的流動性。所以要支持企業在國外市場的占有力,要保護企業在國內市場的份額,提振經濟,消費有責,應該牽手消費,指引消費,責任消費。流通性好了,一通百通。
主持人:
好,謝謝鄭局長。那回到演播室,湯先生,您怎么看當時鄭局長說,他把最后企業的生存放在了流通方面,他說了一句話“比資金更為重要的是真正的流動性”,您怎么看待他這個觀點?
特邀觀察員: 我覺得他講得很有道理,現在很多的企業特別目前碰到困難的企業,它不完全是資金的問題,當然有資金它能撐更長時間,現在一下突然市場沒了,比如國外的市場突然一下訂單沒了,訂單沒了企業就非常困難。這種情況下,一個它需要撐一段。為什么需要撐一段?因為訂單像他們生產這些東西,實際上國外還是要需要的,只不過現在危機來了,他有一些庫存,買家能撐一段時間,可能過一段時間訂單還會慢慢來的,很快把它轉移到其他國家去,也不是那么簡單,因為中國的競爭力、中國整個交貨的能力等等,它還是有它的優勢的。所以從這種意義上來說,我覺得像剛才鄭局長說,咱們不要輕易地放棄這個市場。
第二,對于有一些產品可能我們已經失去了我們的競爭力了,或者說對這些企業趁著這段時間可能要趕緊開拓我們內需的市場,也就是打國內的市場,實際上我們很多的出口產品賣到國外去,那是很便宜,實際上不見得比賣到國內的貴多少,也就是說國內實際上有市場,但因為長期以來他們依賴著國外的市場,沒有注意打進國內市場,也沒有注意宣傳,也沒有很好的渠道,所以現在正好趁著這段時間,把它往國內市場打,可能產品要做一些修改,可能要品牌等等,但是應該看到最終還是看國內的市場,因為我們這么大的依賴國外市場,這是很難持續下去的。
主持人:
這是一個轉型的問題。
特邀觀察員: 對。
主持人:
剛才在采訪到鄭局長的時候,我們也舉了一個例子,就是給企業穿過冬的“棉衣”,實際上我覺得如果從一個人的感受來說,不妨把企業比做一個人,因為知道逢是能夠抵御寒冬的,決不是說因為他穿的暖,而是他身體本身就是健壯,在健壯的情況下外界給他足夠的暖,他才能撐過嚴寒。如果說政府給了他無數御寒的衣服,但是本身素質不行也不行。所以現在的問題就是說,剛才您說一個外向型的,一個內向型的,現在外向型的要等待整個世界回暖,內向型的恐怕也不是一時半會就能緩回來的。所以他們的政策要實行多久,我們的企業才能夠自己恢復過來?
特邀觀察員: 我想至少一年多時間,因為整個的國際市場包括國內市場,因為國內市場現在也在往下下,估計到今年年終以后才慢慢開始復蘇,國外市場時間更長,企業不是說市場一復蘇,他馬上就能活過來,我覺得可能需要一年甚至更長一些的時間。我不是指的僅是這個政策,就是我們整個政府來扶助中小企業發展這些政策,我覺得可能要有一段時間。
還有一些好的政策實際上可能要一直執行下去,比如說中小企業融資的問題,我們現在有很多的新的中小企業融資的方式,包括剛才說的商標抵押的方式,這個實際上有沒有危機,其實都應該可以做的,國外也是一個普遍的事情,趁著這次危機,為了解決危機,我們把這個政策推出來,那可能是得一直堅持下去,那么這樣使我們不斷能夠抵御這次危機,而且使我們的管理水平、我們的監管水平能夠更上一層樓,使我們整個中小企業的生存環境更好,我覺得這是一個好事。
主持人:
所以就像剛才咱們分析他這個“三不政策”,他可能最核心的意思就是能夠給中小企業,尤其那些處在困境中的中小企業,讓他們有一個喘息之機,也就是給了他們等待的時間。這個等待的時候中小企業應當做什么?
特邀觀察員: 我覺得像剛才說的,一個是趕緊打開內需市場,也就是說,如果原來出口的話,爭取要打進內需,或者說原來就是內需的,看怎么樣往其他的市場擴大,比如說原來做城市的,現在是不是來探索一下農村的市場,農村其實也是非常大的市場,現在中國農民的平均收入等于中國城市在1997年、1998年的收入。1997、1998年的時候城市市場也是很活躍,如果現在九億農民有當時1997年、1998年那樣的購買力,農村是一個很大的市場,包括一些邊遠地區。現在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一定要起來奮斗才行,光等還是有很大的危險的。
主持人:
所以從今天我們來分析浙江省工商局推出來的這一系列措施我們看到,各方面應該從自己能做的去給中小企業以最大的扶持,而中小企業從自身角度來說,不是說等著這些扶持的到來,而是說只要我奮斗,我自己先站起來,別人才能給我更多的施以援手,這些政策才能發揮它的效用。
特邀觀察員: 我完全同意,實際上最重要的還是得靠自己,外面的幫助都是一些外因,實際上還是得靠自己。我們的企業不用我們說,人家自己都在奮斗,因為他把這個企業辦起來,他是輕易不會放棄的。
主持人:
沒錯,尤其是中小企業來說,這是他的發家史,他自己辛辛苦苦的不可能輕易放棄。
特邀觀察員: 對。
主持人: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今天我們說來說去,不管是融資也好,流通性也好,對于中小企業來說,他自己要努力,但是話還是分兩邊說,一方面需要大家幫忙,一方面需要我們自己努力。
特邀觀察員:
另外我覺得還有一條,就是我們的大眾要有一種同情心,容忍心。因為我們現在有一些情緒,認為我們那些企業可能賺錢賺多了,大家甚至有一種所謂的仇富心理,其實我們的民眾也應該有,有些是企業的錯,真是企業家的問題,我們應該用法律制裁,但有一些我們應該可以容忍的,我們應該容忍,我覺得這樣的我們才能說是一個和諧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