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物流人才培育的要點
2009-1-7 23:06: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桂花
由于我國物流高級管理人才嚴重稀缺,物流人才缺乏是制約我國物流大規模發展的瓶頸,高校物流人才培養應以 “培養有扎實的經濟與管理理論基礎,掌握信息科學技術方法與手段,具備使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物流活動的能力,從事物流運作與管理的復合型人才”為目標。圍繞這一目標,學校教學應形成 “理論學習、認證學習”+“企業實戰、創新學習”的雙軌制培養思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培養國際化的師資隊伍。選送教師到國內外院校進修,學習國內外的物流先進理論和教學經驗;對現有教師進行培訓,使他們具有國際職業資格認證師資格。積極鼓勵教師參加物流科研實踐,結合社會需求解決實際問題,在科研中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2.建立復合化課程體系。高等院校按照市場對人才的需要和職業類型需要,開辦和設置物流專業和課程。在原有的理論體系上,加入包含商務英語、企業實戰、認證教學體系等具有國際化視野、實戰及創新機制的復合課程體系。
3.實驗課程和實驗中心保證。物流教育要側重于對學生創新能力、系統整合能力、主動適應能力、實際動手能力及綜合素質的培養。加大對實驗室、實驗教學中心、物流仿真平臺、模擬公司、物流技能實訓室的建設力度,開設物流模擬仿真課程、物流中心經營模擬課程、自動立體庫實驗課程、配送中心作業流程實驗課程等,使物流專業學生全面在實驗室完成職業訓練環節。積極鼓勵教師采用案例教學和多媒體等先進的教育手段,努力為學生的成長創造條件。
4.教學手段創新。通過聘請外籍教師講授專業課,同時聘請海外教授講座,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采用職業經理人進課堂的方式,經理擔任專業課程教師,參加畢業論文答辯工作,指導全國物流設計大賽等。同時,通過企業經理進行的綜合案例教學,利用案例分析、模擬訓練、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組織教學,強化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和實踐技能的培養。
5.探索國際合作培養教育模式。通過與國外高校、研究機構的合作辦學加強交流互通有無,取長補短,進行資源共享,從而在有限的資源和時間里提高教學質量并完善教育體制。學習國外的經驗和制度規范同時進行,將有助于物流人才培養 “質量”的提高。
6.校企聯合共建實驗教學基地。應盡快建立校企合作進行人才培養的機制,大力推行 “訂單式”教育及“校企聯合”辦學新模式。高校應根據物流企業的需求為員工進行理論培訓,幫助其改進業務流程和運營模式,提高物流效率。物流企業應積極參與學校的教育與培訓活動,為其提供實訓基地、實訓設備,并接受師生進行見習和實習,為師生提供實際操作的機會,實現理論與實踐的互動。
7.雙導師制研究平臺。教師在做科研的過程中,吸引學生到科研團隊進行創新能力培養,為學生配備科研導師和實踐導師。通過組織各種大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如:全國大學生物流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物流競賽、全國大學生條碼應用大賽、中國大學生創業大賽、國際企業管理挑戰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