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十年采購與供應管理的發展
2009-1-7 23:06: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國際采購聯盟秘書長查爾斯·霍頓
變化的世界
現在世界在快速變化,這種變化要求我們有更加創新的思維。傳統經濟活動的焦點在過去10~15年里發生了快速地變化,中國、印度、巴西已經成為世界重要的經濟中心。
在人口資源方面,也發生著巨大的變革,而社會政治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我們看到國與國之間的邊界正在消亡,這在20世紀70年代是無法想像的。讓我們看英國和波蘭,在過去的10~12年間有大量的波蘭移民進入英國,這些移民促進了英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波蘭移民在英國站穩腳跟后又會回到波蘭去發展。
在所有者、所有權方面也發生著巨大的變化。世界上許多公司,現在已經無法判斷是國際公司還是國內公司,因為無法確定它的具體所有者。
我們也看到不同供應市場之間有很大的差距,以前我們從國家利益的角度去保護這些市場,在這里提醒大家注意幾點。在看經濟發展的時候,我們能夠看到國家之間的互動,但是這些國家的發展階段或者說經濟成熟程度是很不一樣的。怎樣使一個國家能滿足我們的要求,或者怎樣使我們去滿足他們的要求?這是個難題:我們會發現往往我們的能力無法達到對方的預期,或者對方能夠提供的無法滿足我們的要求。
如何使我們的供應鏈全面有效的運作,必須考慮多方面的問題。所有這些方面,都會以非常重要的方式,影響到未來10年供應鏈的發展。
現在我想知道,我們是否有能力去捕捉今天和未來的機遇以及相關的技能,來滿足對方對我們的期待呢?我們這個專業,在20世紀40年實際上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我們可以看到變化的速度在不斷地提高。20世紀60年代初的時候,采購和供應,是非常基本的一種業務活動,最主要是對訂單的一個管理,以及對庫存的管理,不是什么特別了不起的職業。直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到20世紀90年代初,出現了一些專業采購機構,學術方面才開始有一些關注。到20世紀90年代以后,政府逐步理解到供應鏈的重要性以及它對整個經濟的價值。采購開始成為一個專門的職業,利用專業采購知識,開始為企業的經營作出貢獻,特別是對于企業的利潤所帶來的貢獻。采購被認為是企業成功的一個重要的關鍵的因素。
職業化的發展
企業在看行業發展的時候,會發現兩種風格,一種是舊有的采購風格,另一種是現代的風格。舊的風格主要是以流程為導向的事務性管理,希望能夠規避風險,解決麻煩的問題。追求的是在一個既定的流程中保持穩定的操作,這和外界變化的要求是有一定差距的。而新的風格,需要企業家精神的支撐,是以整個企業為核心的,更具有創意的一種風格。企業需要從這個角度去考慮,哪些東西是需要創新與變革,要如何培養企業內部顧問?這樣的趨勢使得企業內部的員工成為企業的主人,成為變化的管理者,從而保證我們能夠面對快速變化的需求。
新的風格是尋找一種新的解決方案,而不僅僅是單純解決現有問題。現在我還想知道,你是舊風格?還是新風格?你是否有相關的技能,能夠在新風格的框架中,以比較有創意的方式管理自己的企業、物流以及供應鏈。是否能夠使自己的企業在未來以一種新的風格進行成長,并且與自己的企業融為一體?
對于供應鏈管理來說,比較重要的一點是,你的員工和顧客會幫助你更好地理解需要管理什么。需要你的員工作為企業的代表在供應鏈上幫你創造價值,所以你所代表的也就是你的員工,這是企業成功的一個關鍵。
從企業的角度來講,企業需要什么?那么,作為企業,我們能夠做什么?從企業的角度來講,我們可能有一定預期,那么給大家提供的例子,其實在任何的教科書上都有,但的確就是企業的一個需求,我們要具體去看這些需求。
企業現在所需要員工掌握的知識,是非常重要的知識。中國面臨的變革,以及企業所意識到的變化,使我們認識到自己需要成為一個專業的人員。我們的員工,需要能夠去獲得這些知識,有能力去管理這些知識,并有效地利用知識,從而使自己的企業能夠運作。
如何使得這些知識成為自己的專有知識,并且保證能夠對自己進行合理的培訓呢?進行終身的學習,能夠創造附加值是非常重要的。
其實知識是創造價值的一個重要途徑,這與舊有風格之下的核心管理人員有很大的差距。當然增值不等于降低成本,而是企業如何去滿足自己的戰略和目標,這里我們認為新的風格是更重要的。
對于所有的專業人員,在建立企業的戰略過程中要能發揮作用,能創造價值,對于員工來說,我們希望是有團隊精神的成員。因為,供應鏈或者說物流鏈是一個業務組合的全體,如何能夠把自己的需求和供應鏈上的需求結合起來,這需要有團隊精神的員工。
那么,商業智慧有時候并不和供應鏈的管理聯系在一起,但在今天我們發現商業智慧越來越重要,它是如何去管理供應鏈來滿足企業的預期和目標的重要手段。當然人際交往的技能也變得越來越重要。這就更加要求我們以創造性的方式,以具有戰略眼光的方式,去管理自己的企業。
未來采購與供應鏈管理趨勢
我個人認為,未來采購與供應鏈管理的發展有10大趨勢。你也許認為其中有6個趨勢是正確的,或者認為有12個趨勢,但數字并不重要,我們更加看重未來轉變的趨勢,從以功能為主導向創造性和創新轉變的趨勢。
可能現在我們并沒有能力去實現這些東西,但這是我們需要去關注和改變的。也許變革的速度并沒有預期的那么快,但是我們認識到發生這些問題的復雜性時,就會忽略這一點。
我認為第一個趨勢就是大規模定制。規模和定制這兩種思維本身就是矛盾的,因為如果要大規模生產就很難定制。如何才能夠大規模地滿足個體的需求?這需要對市場營銷和組織結構進行改變,才能更好地區分和滿足個人的需求。顧客的需求和欲望對我們來說是最重要的,要努力發現自己的核心顧客,并且建立快速反應的靈活體系。
第二個趨勢是從競爭變成合作。很多年以來,我們都在談這個變革,但是真正意識到這個變革的人很少。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我們才能夠做到這一點。信任是非常重要的,我們需要共同進行風險管理。在這個過程中,沒有誰主導誰的問題,大家都是平等的,大家需要建立信任的基礎,使企業能夠在信任和共享的基礎上提高效率。實際上在今天,很少有企業或者個人能夠在這樣一個框架里進行,我們并沒有建立起合適的企業架構來滿足市場的需求。
第三個趨勢是供應鏈在不斷變得精益化。我們需要對未來做一些預測,需要建立對業績的衡量指標。如何去衡量自己的成功,指標是很重要的,與供應鏈合作伙伴建立信任也非常重要。
第四個趨勢是從推式變為拉式。我們要知道,銷售量越大,并不意味著利潤越大,更重要的利潤指標是你的市場份額。
第五個趨勢是加快創新節奏。利用所有職能的整合,并且以更加創新的方式去思考任務。要改變激勵的基礎,不是控制什么來作為獎勵的標準,而是把控制本身作為獎勵的依據。
第六個趨勢是從縱向一體化變為虛擬一體化。福特公司很多年以來,都是縱向一體化供應鏈,其中無所不在的控制是福特的一個特色。在美國,我們很難看到哪一個企業可以把供應鏈當成所有活動的集合,以一種無縫的方式去整合伙伴之間的合作,這又變成信任或者有效運用技術的重要的方面。這樣一種信任是很難建立起來,而且一旦毀滅了就會付之一炬,這是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
第七是亞洲因素。亞洲將成為飛機制造的重要市場,從市場角度來看,亞洲也能夠以非常高效的方式進行生產,所以在亞洲我們看到的一些最新趨勢也是值得考慮的。
第八個趨勢是透明度。要去共享信息而不是獨占信息,在傳統方面我們不是做得很好,要共享當然要基于信任,在企業外部的人要信任內部人,要培養他們成為有心人。
第九是綠色供應鏈。未來十年中我們會發現綠色供應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趨勢,對未來很有幫助。
第十個趨勢就是感覺靈敏的網絡。這當中技術是最重要的,人們已經開發和正在開發一些新的技術,但是在未來還有很多技術需要去發展,或者說我們還沒有很好地挖掘和利用這些技術。
最后需要強調的是,在企業中,不論你是高級管理人員、首席采購官,還是專業人員,都會發現有一些專業問題需要我們去考慮和關注的。作為高級管理人員,必須認識到供應鏈的成熟度對于企業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對于整個企業的利潤以及效率提升也是非常重要的。 (根據作者在第七屆中國物流學術年會上的講話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