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洛斯“斷臂自救”的啟示
2009-1-6 14:03: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林振強
隨著2009年第一縷陽光的到來,全球最大的工業及物流設施提供商和服務商普洛斯卻開始打理行囊,準備撤出中國市場。金融危機蔓延之下,普洛斯受到強烈沖擊,不得不斷臂自救,日前宣布將旗下全部中國資產及日本資產的20%出售給了新加坡政府產業投資有限公司(GIC)。這筆作價13億美元的交易預計在今年1月正式完成。
一直高歌猛進的普洛斯如今慘淡退出中國,不免讓人吃驚。他們不僅賣掉了“普洛斯”品牌在中國的使用權,并且在兩年之內不能進入中國市場,此后也只能用普洛斯以外的品牌進入中國開展業務。此外,這次交易還將導致公司損失所售資產賬面價值的4%~6%。
普洛斯的 “斷臂求生”,再次映襯出金融危機面目的猙獰,無論巨人,還是平民,在它面前都是脆弱的。同時,也給正努力走向國際市場的中國物流企業上了生動的一課。近年來,我國的物流企業也開始走向國際市場,尤其現在國外的企業大部分正處于危機時刻,許多公司的資產都處于最低值,似乎正是 “抄底”的好時機。
表面來看,確實如此,可仔細想想呢?國際化戰略的實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既需要對目標市場、進入方式、目標企業進行謹慎選擇,也需要對當地文化、經濟狀況、管理體制等因素差異造成的障礙有充分認識,還需要對收購后的業務的整合、企業文化融合等制定具體的方案。對于尚顯稚嫩的中國物流企業來講,在這些方面似乎都不具備豐富的經驗。
況且,身為巨頭的普洛斯都需要斷臂自救,可見國際化的障礙和風險是多么巨大。因此,對我國物流企業來講,在國際化過程中,既要學習國外先進的經驗,又要綜合考慮我國實際情況和企業自身情況。而在條件并不成熟、市場前景并不明朗的現在,做好本國市場、增強企業自身實力才是最為實際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