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長三角區域大通關年底加速
2009-1-5 12:59: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馮源1月4日報道:在全國率先開展的長三角區域大通關在2008年的最后一個月再度加速:繼月初滬浙兩地電子口岸互聯互通之后,蘇浙兩地海關部門也邁出了綜合監管合作的第一步。
杭州海關與南京海關12月29日簽署了《關于開展區域‘綜合監管’建設合作備忘錄》。雙方將聯手優化蘇浙國際物流環境,推進長三角區域大通關建設,促進蘇浙兩地開放型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
杭州海關關長徐道文表示,簽署備忘錄是兩海關聯手加強區域合作、構建監管大格局的一個信號,也是兩關深入推進長三角區域通關改革,促進蘇浙兩省國際物流發展的一個起點。
長三角核心區域的兩翼蘇南和浙北經濟繁榮,地理接壤,民情相近。據悉,兩海關將探索蘇南港口和浙北地區陸海空港之間的聯動模式,降低企業物流成本。而作為全國內陸地區開放程度最高、功能政策最優惠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之一,蘇州綜合保稅區也將擴大物流服務的輻射范圍,建立為浙江進出口企業服務的專門通道。
上海電子口岸和浙江電子口岸經過兩個月的緊張工作,于12月1日在全國各電子口岸間率先實現互聯互通。此舉在外貿大省浙江與中國最大港口上海港間架起了一條“信息高速路”,使得浙江外貿企業能夠實時了解貨物在上海口岸的通關狀況。
浙江60%的外貿企業從上海口岸進出口。由于兩地分屬上海和杭州兩大海關關區,浙江企業在上海報關屬于跨關區通關模式,準確獲知貨物通關狀態就成了他們最關心的問題。而在當前的外部經濟環境下,通關信息對外貿企業而言愈顯重要。
2005年11月啟動試點的長三角區域通關一體化建設是我國率先啟動的區域“大通關”建設。2006年5月,上海、江蘇和浙江兩省一市簽署《長三角區域大通關建設協作備忘錄》,決定建立長三角區域“大通關”建設協作機制。同年9月,長三角“屬地申報,口岸驗放”區域通關改革在上海、南京、杭州、寧波、合肥、武漢等海關全面啟動。
長三角口岸外貿和海關稅收占全國總量的約四成,“大通關”有效降低了外貿企業的物流成本。特別是在當前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降低物流成本無疑于為出口企業減壓。因此,在12月16日舉行的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上,“大通關”建設也再次被提到了區域融合發展、聯動發展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