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旅社里的外地大學生
2009-1-4 14:4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008年全國畢業生達532萬人,平均就業率為70%。預計2009年加入求職大軍的畢業生總數將達到592萬人。其中,背井離鄉奔赴異地求職的大學生數量越來越龐大,根據有關部門的統計,北京是這些外地學生們求職的首選之地。
對于異地求職的大學生們來說,“住在哪”始終是橫亙在他們面前的一道難題。住不起一天一二百塊的賓館飯店,住不了條件太差的地下室招待所,住不慣親戚朋友家……于是,許多外地學子都將目光投向了“求職旅社”。費用低、憑學生證入住、宿舍化管理,在北京,這樣專為大學生量身定做的旅社悄然興起,并得到了不少求職學子們的青睞。因為,這里是很多外地大學生到北京后的第一個“家”,在這里每一天都會上演酸甜苦辣的求職故事。
田浩曾是北京一家求職旅社的客人,今年7月,他大學畢業進京求職,兩個月后,當初的棲身之地變成了如今的工作單位。田浩說,他對現在旅社的前臺接待工作比較滿意。“我給自己的定位是填飽肚子。”留在求職旅社工作以來,田浩每天都看著一些意氣風發信心滿滿的外地大學生住進來,也看著他們每天早出晚歸,在這座陌生的城市里奔忙、彷徨,然后離開。就像當初的自己,所幸的是,自己留了下來。
在這家名為職達求職旅社的入口處布告欄上,貼著許多張近期招聘會的信息,前臺還擺放著求職手冊、路線指南。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住進來,想要入住求職旅社得符合一個硬指標,那就是必須要出示畢業證或者學生證等能證明是大學生身份的證件。旅社房間分為2人間、4人間、8人間和12人間,最便宜的25元一天,最貴的50元一天,田浩告訴記者,現在最走俏的房間是8人間和12人間,“因為價格便宜,我剛來時就住的12人間。”田浩說。
初到
揣著1000塊錢進京
兩個月前,和田浩住在同一屋檐下的11個兄弟現已各奔東西,不知去向。“最遺憾的是沒有留他們的聯系方式,現在想聯系都聯系不上了。”田浩說,雖然大家在一起住的時間不長,但每天晚上這些來自四面八方的求職學子們都會交流求職心得。“你面試了嗎?”“你錄了嗎?”是這家旅社的旅客們見面打招呼的問候語,找工作的話題也就當仁不讓地成為了這里的主旋律。
田浩當初揣著1000塊錢從老家山西來到這里。其實,田浩的父母已在老家給他找了一份不錯的工作,他的同學們也都在家鄉找到了工作,但他放棄了被別人視為鐵飯碗的工作機會,師范類專業出身的田浩,目標只有北京。“我不想年輕的時候就過安逸的生活,年輕人是要闖闖的。”為了自己的理想,田浩和家人鬧翻了。一氣之下,他帶著自己上大學攢下的1000元錢,一個人坐上了開往北京的火車。
大學期間,田浩是學生會主席,是老師同學眼里的模范生。在大學里的業余時間,田浩做著二手筆記本電腦的小生意,他稱自己“有點營銷的天賦。”在來北京之前,田浩想找一份市場營銷類的工作。“我知道像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工作很難找,但我很相信自己的實力,我應該可以找到一塊立足之地。”
危機
早飯吃不起求職“腿著去”
從網上得知了這家求職旅社后,田浩下了火車就直奔這里。“錢是外地學生求職時最關心也是想的最多的問題。”理想和現實總是有著天壤之別。當田浩落
腳后開始尋找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時,他感到了心有余而力不足。一次招聘會上,田浩和室友彭義看到招聘會現場長長的隊伍,他們一下子懵了。“從沒見過這陣勢,我覺得自己像個螞蟻一樣,想投簡歷都擠不進去。”田浩回憶說。
田浩的室友彭義剛從澳大利亞留學歸來,金融專業出身的彭義在今年的招聘市場中并沒有顯現出多少優勢。和田浩一樣,初到北京,為了節省費用,彭義選擇住在求職旅社中。上網瀏覽招聘信息、查路線圖是彭義每晚必做的功課。由于金融風暴來襲,部分金融界的龍頭單位都沒有發布招聘計劃,彭義在網上投出的簡歷也都石沉大海,一個月的時間里,沒有收到一個單位的回音。
海歸派求職的屢屢碰壁,也多少影響到了田浩的信心,連帶打擊田浩的是,他兜里的錢越來越少了。初到北京時帶的1000元錢,省吃儉用,一個月后,只剩下400塊。田浩第一次覺察到了自己心中的恐懼。為了節約成本,每次出門,田浩基本不乘坐任何交通工具,無論去哪都是走路。連吃飯也是一分一分算計著。“一般早飯不吃,中午要吃兩個菜,晚上就將就。”田浩說,吃不飽肚子是正常,但那時只有堅持,他心想:“現在暫時的饑餓是為了以后永遠不挨餓。”
挫敗
一家空殼企業的面試
終于,在經過了不知多少次杳無音信后,田浩收到了一家公司的面試通知。他興奮地將這個消息告訴了室友們,但其他室友卻撇嘴說:“這沒準是家騙子公司,以前我就遇到過,你最好小心點。”室友的好心勸誡給了田浩當頭一棒。但田浩仍然執著地相信付出就會有回報,他欣然前往了這家公司。誰知到那里去后,他感到這家公司很不規范,類似于傳銷行業,像個空殼企業。當田浩聽到工作人員正在宣講“怎樣獲得中老年人的信任”時,他倉皇而逃。
田浩此時想起了老家的父母,他突然覺得自己很任性。“父母都下崗了,家境不好,他們讓我留在老家都是為了我好,而我卻傷了他們的心,如果父母被氣出個病,無論我掙多少錢,都是無法彌補的。”田浩想著,又下意識地摸了下自己癟癟的錢包,任憑冷風吹打在臉上。回到旅社,室友們像往常一樣問候田浩的求職情況,但田浩覺得像是有根針在刺自己的心。門外依然是嘈雜的腳步聲,各種鄉音交匯在一起的討論聲音,田浩把自己捂在被窩里,這一夜,他孤枕難眠。
迷茫
海歸兄弟悄然離開
第二天,田浩徑直去了一家健身房,準備做健身卡銷售員。他聽說健身卡銷售員的待遇不錯,雖然底薪低了點,但是每月會有提成。當初大學辯論賽明星的風采尚未退去,田浩較好的表達能力和口才博得了健身房經理的好感,但由于英語水平不高,田浩被婉拒了。“那會兒才覺得學習是一件多重要的事!”回旅社的路上,田浩說他的心已經涼了半截。他不明白自己對就業的期望值已經降到最低點,為什么還是找不到一份能養活自己的工作。
在旅社的門口,他碰到了同樣面試失利的彭義。兩個人默默地回到房間,彼此沒有說一句話。第二
天,當田浩還在睡夢中時,彭義給他留了個字條,寫著“兄弟,我走了,可能會去上海,一切保重!”田浩的心像被扔進了深海中。
彭義是田浩在旅社里唯一聊得來的朋友,其他的室友,有些連名字都不知道就離開了。田浩說,在旅社住的這兩個月里,他的房間里其他床鋪上不知換過多少人,“每個人都是來去匆匆。”但他看得出來,每天早上,如果一個人高興地和其他人打招呼時,他就是去面試,晚上回來時如果他一句話都不說,那就代表面試失敗。“就像太陽剛出來,就陰了天,每個人的成功與失敗都寫在了臉上,連問也不用問。”田浩說,這里每天都會來很多人,其中不乏碩士生、博士生、海歸等等高學歷的才子。博士生相對來說工作好找些,因為基本上看不出他們臉上有沮喪的表情。
結局
旅社前臺應聘成功
在只剩下最后20塊錢時,田浩醒悟了。他急忙買來了一沓有招聘信息的報紙,把上面一些不要求學歷的工作都圈了下來,其中包括招待、前臺、服務生等等。
突然,他眼前一亮,看見一家求職旅社也在招聘前臺。他立馬聯想到了他住的這家旅社,同時他也看準了這里的商機和發展。“我都快來兩個月了,對這里的一切都很熟悉了,留在這里工作也是個不錯的選擇,而且求職旅社的社會需求非常大,未來的前景會很好。”情急之下,他趕緊找到了值班經理,說明了自己的想法,經理顯出有點為難的樣子,田浩馬上說:“我一定能做一個稱職的前臺,希望給我個機會。”最終,經理決定錄用這個誠懇的小伙子。經理告訴田浩,如果做得好,可能會被調入市場部。這恰好也正合了他今后想往市場營銷方面發展的心意。成為正式員工后,田浩從12人間的房間搬到了一個2人間的房間里。對于現在一個月不到2000塊的薪水,田浩非常知足,他正努力地朝他的目標奮斗著。
被田浩譽為“求職晴雨表”的求職旅社,今年也受到了金融風暴的影響。田浩說,旅社客人多就說明是求職旺季,客人少就是淡季。目前求職旅社的入住率僅有一半,總的來說今年客人數量有所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