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媒:中國以擴大內需應對金融危機
2009-1-29 17:0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韓國《中央日報》1月29日文章,原題:從出口轉向內需的中國 中國人今天仍然休息,因為春節正式假期一直要持續到1月31日。在連休結束的時候,中國媒體肯定會提及“假日經濟”一詞,報道百貨商店的銷售額增加多少、旅客數量增加多少等數值。假日經濟一詞在1999年首次登場。當時中國將國慶節、春節、勞動節等假日期間分別增加至1周以上,其目的在于打開消費者的錢包。由于假日時間長,就可以購物、旅行,盡情消費。雖然清明節、端午節等假日多少有些分散,但是“假日經濟”現在仍然是擴大內需的核心手段之一。
從假日經濟可以看到,即使在10年前中國經濟的話題仍然是“內需”。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經濟蕭條,當時的朱镕基總理立即選擇內需市場作為突破口。8年期間每年發行了1500億元左右的建設國債投向社會間接資本建設領域,中國大陸到處都開展了公路建設工程。
危機在10年之后的今天再次來臨。雖然時期和原因不同,但是中國選擇的克服危機的策略仍然是擴大內需。4萬億元的經濟刺激方案是其象征。如果要說差異的話,就是建設部門從公路換成了鐵路。溫家寶總理稱,計劃即將發表后續的刺激政策,中國即將再次掀起建設熱潮。
中國正深感依賴海外市場的成長是何等危險。經濟學元老、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敦促政策當局者道:“依賴出口實現增長的中國經濟沒有未來。”官員們也一致認為“現在應該擺脫美國(出口市場),回到中國(內需市場)”。最近中國的對美政策變得帶有攻擊性也反映了這樣的觀點,這和10年前正好相反。
擴大內需的政策也明顯有了質的變化。為了改革被評價為中國擴大消費最大障礙的落后的社會保障制度,中國計劃向教育、養老、衛生領域投入巨資。為了拓寬民間領域,正在討論果斷廢除限制的方案。農村城市化是擴大內需的新動力,低價家電產品普及事業在農村開始,從3月開始1.3升以下的汽車也包括在其中。這些都是調整市場結構的事情,這些政策能夠取得何種程度的效果還是未知數。只是與以前明顯不同的是,政策內容精巧,現實性提高了。
經濟危機常常會引起“權力移動(power shift)”。中國克服了10年前爆發的亞洲金融危機成為了亞洲的經濟盟主,此次世界經濟危機可能成為10年后中國成為世界經濟強者的契機。其動力也是內需市場的擴大。這是我們必須從長遠的角度來制定對華政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