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大交通樞紐優勢 搶抓巴州發展機遇
2009-12-8 13:1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11月25日,巴中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仲彬在市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上,要求各級各部門要服務大交通,對接大交通,培育大產業,促進大發展。三年過后,巴中大交通格局將初步形成,巴州區將怎么來迎接大交通、對接大交通?為此,記者專訪了中共巴州區委書記廖倫志。
記者:巴州區如何參與和服務好全市“大交通”建設?
廖倫志:巴州區作為巴中大交通建設的中心地帶,既有大交通樞紐的優勢,面臨著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但也承擔了較重的征地拆遷、安置補償工作任務。全區上下要堅決貫徹執行市委的重大決策部署,強化主人翁意識,服從和服務于大交通、參與大交通建設。完善大交通建設服務機構,調配最強的力量,竭盡全力協助配合抓好“六路”建設中的征地拆遷、安置補償等基礎性工作和項目爭取工作,為把巴中建成西部綜合交通樞紐的重要節點城市作出應有貢獻。
記者:巴州區如何對接全市“大交通”?
廖倫志:我們要充分發揮巴州區地處巴中大交通樞紐的優勢,認真落實市委仲彬書記提出的“九個對接”,努力推動巴州區又好又快發展。在思想觀念上實現對接。仲彬書記多次強調,我們經濟落后決不能觀念落后,物質貧乏決不能精神貧乏,交通閉塞決不能信息閉塞。我們要堅持解放思想,進一步強化發展意識、樞紐意識和開放意識。當前要緊的是,在思想上緊起來、在行動上快起來,主動思維、超前謀劃巴州的發展。在基礎建設上實現對接。區里已規劃建設3條內環線,也就是“大環線”380公里,涉及12個片區、38個鄉鎮;“中環線”4條,涉及12個片區、35個鄉鎮;
“小環線”13條,主要是連通鄉村的道路,力爭用3至5年時間全部完成,建成外通內暢的交通網絡。在產業發展上實現對接。“六路”建成后,將給我們帶來前所未有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為全區產業發展創造極為有利的條件。我們將因勢利導,大力發展通道經濟、節點經濟,重點在高速路沿線規劃建設特色農業產業帶,抓好青木——九鎮革命老區連片扶貧開發、曾口生態循環農業園區和恩陽、清江特色農業園區建設;重點在高速公路接點和城區發展農產品加工、機械電器制造、食品飲料、化工等工業產業,集中抓好恩陽工業園區和曾口化工產業園區發展;重點在城區和城郊抓好現代商貿物流產業建設;重點抓好以恩陽古鎮、紅軍將帥碑林為主的“紅色生態旅游”。
在推進城鎮化進程上實現對接。我們將按照“一中心、四組團、十重點”城鎮發展總體框架,進一步完善高速公路城鎮體系規劃,引導人流、物流、資金流向城鎮集中,推動城鎮建設。同時,同步規劃村莊建設,給老百姓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
記 者:大交通形成后,作為西部綜合交通樞紐的重要節點城市,巴州區將如何抓住機遇構建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
廖倫志:巴州區將按照“城內大賣場、城郊大市場、城外大物流”的基本發展思路,完善商業網點規劃,加快城鄉市場和物流體系建設,進一步活躍流通,繁榮商貿。一是著力構建中心商業圈。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著力在巴城打造一級商業圈,培育形成大型的商貿市場,重點是在中心城區規劃建設2至3個大型綜合商場,3至5個有品位的專業商城和4至5個專業市場,抓好城區特色商業步行街和社區商業建設。二是積極構建城郊大市場。重點是在鐵路、高速公路通往城區的入口地,規劃建設生產資料、新舊汽車、家具、裝修裝飾材料以及特色中藥材專業市場;在恩陽、清江、興文以及十個重點集鎮構建二級商業圈,確保在城郊形成規模大、輻射強的買賣市場。
三是加快構建城外大物流。重點是在廣巴高速公路東興出口附近,建設一個集倉儲、配送、經銷、貿易、加工、貨運代理、信息交流、運輸等功能為一體的區域性配送物流園區;在興文鎮火車站附近,建設一個以工業資料、農產品資料等配送為主,具有運輸、倉儲、裝卸、流通加工等功能的高速物流中心;在恩陽、回風北路、火車站、清江等處規劃建設配送中心。四是抓好區域市場體系建設。大力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在中心場鎮建立農村商貿綜合服務中心;在鄉鎮場鎮建立農貿市場和日用消費品農家店和農資直銷店;抓好大型農產品連鎖超市建設和物流信息系統化建設,力爭在5年內,培育服務區域經濟和農村物流的現代物流龍頭企業5至10家。
記 者:巴州區將怎樣強化環境保障,在文明開放上與大交通對接?
廖倫志:大交通必將帶來大開放、大合作。我們要進一步強化“環境就是生產力,環境就是競爭力”的理念,在改善發展環境上實現大突破,樹立文明開放形象,加快開放合作步伐。一是加強政務環境建設。加快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簡化行政審批程序和環節;深入推進機關效能建設,逗硬落實“三問”,重點解決不作為、亂作為、不誠信、低效率的問題和“中梗阻”現象,著力建設“活力巴州”、“誠信巴州”。二是加強投資環境建設。認真清理束縛和限制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性條條框框,加快制定和完善保護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放寬準入門檻,著力營造服務好、成本低、回報率高的投資政策環境,讓巴州成為“最佳創業區”。三是加強人文環境建設。重點加大對城市出入口、城鄉結合部、大街小巷、鄉鎮街道和農村環境的整治力度,徹底解決好“臟、亂、差”問題,著力改善群眾生產生活環境,提升巴州文明開放形象。我們將進一步落實省委“四個特別”和市委“八個更加注重”、“六個轉變”的要求,以仲彬書記提出的“三個永遠”
為標準,加強干部作風建設,強化宗旨意識、服務意識,著力營造風清氣正的干事環境,以良好黨風促政風帶民風,以良好的風氣迎接新時期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