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謀略超前規劃 讓發展足步更加穩健快捷
2009-12-7 14:4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一座城市如何駛上又好又快的發展軌道?必須有科學的發展坐標,必須有明晰的發展方向。近年來,我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推動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這一主題,從2004年起,六年間,市發改委組織編制了“十一五”規劃、三產非公、風力發電、稀土、裝備制造等各類規劃共50個,明確了相關領域的發展目標、發展重點和落實措施,為推進全市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提供了科學的決策參考。對“十一五”期間我市的重點發展規劃進行簡要回顧,將對已經啟動的“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提供有益借鑒。
“十一五”四大戰略:產業升級 科技創新 城鄉互動 開放帶動
發展途徑 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農牧業產業化、城鎮化進程
實際效果 “十一五”已經時間過半,從規劃實施情況看,全市國民經濟運行平穩,社會事業全面進步,資源環境建設力度加強,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進一步提高,生產總值在2006至2008年間平均增長19.4%,財政收入三年年均增長26.2%,固定資產投資三年年均增長29.5%,三項指標均超過“十一五”預期目標。
第三產業發展規劃
實現目標 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大力發展新興服務業,振興強勢服務業,發展優化社會產業,打造自治區最大的現代服務業示范基地,發展目標是要到2010年增加值實現650億元以上,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在42%以上。
實際效果 規劃實施三年多,全市第三產業發展速度進一步加快,2008年實現增加值704億元,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40%,傳統服務業得到提升,初步形成門類齊全、供銷有序、滿足消費的市場格局,大型物流業發展加快,一批生產資料、糧油交易及煤炭物流市場相繼建成并投入運營,特色餐飲發展勢頭強勁,新興服務業初具規模,現代服務業得到了長足發展,信息、會展等服務業也呈現良好發展勢頭。
節能減排規劃
實現目標 到2010年全市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到2.02噸標煤,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到3.57噸標煤,二氧化硫排放總量控制在18萬噸;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控制在2.7萬噸。
實際效果 規劃實施兩年多來,我市通過完善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加強對重點耗能和污染物排放企業的監控、嚴把項目準入關等一系列措施,2008年全市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下降6.5%左右,完成自治區下達“十一五”任務的61%;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7%左右;二氧化硫排放量18.46萬噸,完成“十一五”削減任務的62%;化學需氧量排放2.74萬噸,完成“十一五”任務的83%。
六年間編制了19個
重點領域的專項規劃
沿黃濕地保護項目規劃
實現目標 規劃將沿黃濕地保護利用項目的目標定位為將現有黃河大堤按百年一遇防洪標準設計,建設成為既是防洪保障線,也是搶險交通線,又是生態景觀線的標準化堤防,并將項目的區域設定4條控制線,形成4條保護利用帶,最終項目區域將形成“三帶、一廊、八景區”的景觀風貌。
實際效果 截至目前,沿黃濕地保護利用項目的前期工作已全部完成,在規劃區內清理整頓共拆除非法磚窯25家、餐飲魚館18家,有效地保護了濕地環境,正在建設中的沿黃堤壩工程市區段57公里建設已于去年6月全線開工,已完成投資4.5億元,預計今年將全部具備通車條件。
新型工業發展基地規劃
實現目標 根據包頭的產業發展特點,確定市區西南部、昆都侖河西側、包蘭鐵路南側的九原區境內總面積約80平方公里的土地為新型工業基地,基地建設以擴大全市經濟總量和促進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重大項目和產業集群為支撐,充分利用和整合市內外優勢資源,進一步壯大和延伸我市優勢特色產業,主要發展煤化工、塑料、建材等全市新興產業和鋼、鋁、銅等產品深加工產業,最終建設成為“規劃一流、布局合理、閉合循環、用地高效、環境優美”的現代化工業基地。效果 目前,在九原區的組織下,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累計完成9億元,一批有實力的企業已入駐園區,共引進工業項目22個,其中投資超億元項目13個。
風電動力城規劃
實現目標 打造國家級“風電動力城”,“十一五”期間全市風電設備和風電產能均要達到200萬千瓦,在全國占到一定比重。
實際效果 目前全市累計上報風電項目35個258萬千瓦,其中核準批復13個78.9萬千瓦、待核準4個49.9萬千瓦,同意開展前期工作8個39.6萬千瓦、待同意開展前期工作10個89.6萬千瓦,全市風電已投產32.5萬千瓦、在建76.55萬千瓦、還有140萬千瓦項目已經國家發改委同意,正做開工前準備。在風電設備生產方面,預計在“十一五”末全市將實現年產200萬千瓦風電設備的生產能力。
太陽能光伏發電規劃
今年8月,市發改委成立了包頭市太陽能光伏發電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相繼完成了實地調研、規劃文本起草、修改等工作。目前規劃已經上報自治區發改委等待批準。
實現目標 把我市建成國家級太陽能光伏發電基地,全市“十二五”末太陽能光伏發電裝機力爭達到130萬千瓦,在達茂旗、白云礦區、固陽縣、土右旗、石拐區五個旗縣區重點規劃建設8個太陽能光伏發電示范電場。
實際效果 目前全市累計上報風電項目35個258萬千瓦,全市風電已投產32.5萬千瓦、在建76.55萬千瓦,還有140萬千瓦項目已經國家發改委同意,正做開工前準備。在風電設備生產方面,市發改委引進新疆金風科技公司、加拿大漢維等一批有實力企業,同時還引進國水投集團與上海永安公司共同在包建設年產500套風電塔筒法蘭等配套項目,預計“十一五”末將實現年產200萬千瓦風電設備的生產能力。
六年間共編制了29個
重點行業規劃,為重點
行業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裝備制造業發展規劃
實現目標 2010年全市裝備制造業銷售收入要達到650億元左右,工業增加值達到230億元左右,要以裝備制造業產品換代升級、新型裝備制造業、高技術裝備制造業為發展方向,重點打造載貨汽車、重型裝備、特種鋼及延伸產品、風電設備制造四大產業集群,努力培育發展十條產業鏈。
實際效果 在規劃實施三年多的時間里,全市裝備制造業取得了快速發展,產業結構日趨合理,區域集聚效益開始初步顯現,形成了風電設備制造產業、重型汽車和專用汽車產業以及工程機械零部件配套產業等多個產業集群。2008年,裝備制造產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364.9億元,工業增加值102.8億元,對全市工業經濟貢獻率達到20.7%。
稀土產業發展規劃
實現目標 到2010年,稀土產業總產值達到200億元以上,增加值突破70億元,發展的重點領域是高品位稀土精礦的生產和處理、稀土氧化物和稀土金屬的開發生產、稀土中間合金等十三大領域,同時還提出了加快稀土產業發展的對策措施。規劃實施三年多,我市不斷推進稀土產業結構調整,使稀土產業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不斷提高,形成了以包鋼稀土為核心的企業集團體系,多個稀土產業大項目落地建設。
實際效果 規劃實施三年多,我市不斷推進稀土產業結構調整,使稀土產業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不斷提高,形成了以包鋼稀土為核心的企業集團體系,多個稀土產業大項目落地建設,2008年全市稀土工業總產值98.75億元,工業增加值34.56億元,實現銷售收入102.13億元,實現利稅18.89億元。
物流業發展規劃
實現目標 到2010年,物流成本占GDP比重明顯降低,現代物流業成為服務業中的支柱產業,現代物流發展總體水平達到國內先進地級城市水平,同時提出要優先建設現代物流信息網絡平臺、大力構筑物流運輸平臺、加快物流園區建設。
實際效果 規劃實施以來,我市通過加快構筑交通網絡平臺、網絡信息平臺、流通網絡平臺三大物流平臺,建設工業、煤炭、農副產品、生活消費品和國際貿易五大物流基地,重點扶持鋼鐵物流市場和煤炭物流市場等一系列措施,使全市物流業有了顯著增長,目前我市各種所有制形式的物流企業已達570多家,物流業從業人員達到12.38萬人,領域涉及交通運輸、儲運、通運和配送四大行業。
煤炭物流規劃
實現目標 整合分散的煤炭市場,合理建設大型煤炭物流園區,逐步培育布局合理、結構優化、設施完整、環境治理良好的煤炭物流產業。
實際效果 規劃實施以來,我市按照規模、環保、高效的標準在全市打造現代化煤炭物流業,全市煤炭市場整頓工作已經收到明顯實效,大多數不符合規定的煤炭市場已被取締或得到了有效治理,全封閉、環保型煤炭物流市場建設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公積板、大城西、美岱召等煤炭物流基地建設日益完善,儲運能力大大加強,目前已入駐經銷商戶達150多家,2008年煤炭經銷量達到1300萬噸,煤炭交易超過27億元。
粉煤灰綜合利用規劃
實現目標 通過10年左右努力,使我市的新增粉煤灰綜合利用率達到100%,消滅舊堆積粉煤灰2000萬噸以上,到2015年末,粉煤灰產業由生產建材產品向開發微生物復合肥、造紙、保溫材料等方向發展。
實際效果 規劃實施以來,我市健全機構,加強領導,粉煤灰綜合利用工作有效開展,相關政策得到了完善和落實,新創瑞圖、烏蘭水泥等一批有實力的粉煤灰利用企業在我市落地,2008年全市粉煤灰利用企業超過60戶,全年綜合利用粉煤灰401萬噸,比上年增長15%以上。
“十二五”規劃進展情況
市發改委目前已全面啟動“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在市農牧業局前期工作的基礎上已經組織人員編制完成了《包頭市城鄉一體化發展總體規劃》,并起草了《包頭市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實施意見》。規劃以統籌城鄉發展為主線,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建設經濟強市的戰略目標,逐步實現我市城鄉的空間布局一體化、產業發展一體化、基礎設施一體化、公共服務一體化、社會保障一體化和社會管理一體化。該規劃目前已上報市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