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將押后全檢進口柜計劃
2009-12-7 11:0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美國政府100%全面檢柜規定矛盾未解,各國或採取報復措施
美國政府問責局(GAO)日前在報告中披露,該國政府將推遲執行100%全面檢查入口貨柜計劃。國土安全部(DHS)打算將有關計劃延至2014年實施,以換取更多時間解決實施規定的困難。美國國會議員再次炮轟有關規定定位錯誤,耗費亦巨大,在各方未達共識和設備限制的情況下,規定不可能如期推行。
美國政府在2007年制定有關進口貨柜100%全面檢查的規定,所有進口美國貨柜必須在抵美前的港口進行掃描檢查,原定于2012年7月正式落實執行,目的為確保進口貨物不會危害該國安全。不過,有關規定一直備受美國國會議員質疑,認為有關規定對現有貨柜物流模式影響重大,耗費亦過高,早已認定該規定并不可行。
別國威脅采相同措施
美國國土安全部仍未有正式宣布有關決定,不過該部門曾向該國政府問責局轉達有關安排,最終后者在一份報告中披露該消息。該報告稱,國土安全部已計劃將有關計劃推遲在2014年,所有美國境外港口均不需在2012年實行有關規定。
報告亦確定,其他國家為回應美國政府的要求,正計劃向美國輸出的貨柜採取同樣措施,即美國出口貨柜須在當地港口進行檢測,才可運往目的地,此事可能最終令美國港口碼頭無所適從,計劃陷于僵局。
當地政府問責局曾多次重申,目前根本仍未出現完全可靠的檢查設備,用于貫徹執行有關計劃,其他有關成本負擔和保安等議題,亦未達成共識,因此在2012年實施全面檢查入口貨柜計劃并不可行。
該局國土安全事務總監考特威爾表示,美國政府至今已為有關計劃支付約1億美元,當中并未包括由其他政府和港口碼頭承擔的開支,可見規定牽連甚廣。
他指出,在大型港口實施全面驗柜,將造成港口基建重新設計,當中包括保安、港口物流和貨柜轉運等范疇的運作方式,轉型的成本最終會轉嫁在消費者身上。
美港口驗柜比率偏低
此外,美國海關目前在港口驗柜比率偏低,當局能在3年內達致全面驗柜的可能性成疑。考特威爾指出,在低貨量港口中,美國海關能掃描54%至86%的貨柜,但在高貨量的港口中,海關只能掃描3%至5%的貨柜,難免令外界質疑當局實施100%驗柜的可行性。
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CBP)早前表示接受政府問責局的提議,先由該國國會預算局(CBO)牽頭,為全面檢查入口貨柜計劃進行成本分擔效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