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模擬試題判斷類匯總
2009-1-24 10:2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1、采購成本是指企業為原材料、配套件、外協件而發生的相關費用。(A)
2、相對成本控制是以預定成本限額為目標,絕對成本控制是以使成本最小化為目標。(B)
3、根據品種的市場性質和需求性質來選擇合適的采購戰略稱為品種戰略。(A)
4、常規品的共同特點,是供大于求。(A)
5、緊缺品的共同特點,是供大于求。(B)
6、單一品種采購戰略,是指某一品種大批量的訂購戰略。(A)
7、單一品種采購戰略,是指同類多品種、同地多品種聯合訂購戰略。(B)
8、一個完整的招標采購包括:招標、投標、開標、評標、決標和簽訂合同。(A)
9、由采購行為所產生的業績和效果以及效率的綜合程度就是采購績效。(A)
10、采購效率,是指通過特地的活動,實現預先確定的目標和標準額的程度。(B)
11、采購效果,是為了實現預定確定的目標,計劃耗費和實現耗費之間的關系。(B)
12、采購是指通過商品交換和物流手段從資源市場取得資源的過程。(A)
13、采購過程既包含商流、又包含物流。(A)
14、企業采購戰略,是指企業采購所采用的帶有指導性、全局性、長遠性的基本運作方案。(A)
15、采購進貨戰略包括品種種類、性質、數量、質量等的選擇。(B)
16、采購方式戰略爸爸采購主體、采購技術、采購途徑、聯合方式等的選擇。(A)
17、供應商選擇戰略包括招標方式、考核方式、評價方式、使用方式等的選擇。(A)
18、訂貨談判戰略包括采購的品種,規格、數量、質量、價格、服務和風險分攤、責任權利和義務等。(A)
19、采購品種戰略包括運輸方式、運輸路徑、運輸商等的選擇。(B)
20、進貨是將采購訂貨成交的物資由供應商倉庫運輸轉移到采購者倉庫中的過程,是采購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環。(A)
21、“行業領袖”供應商是指那些生產規模大、經驗豐富、技術成熟,但經營品種相對少的供應商。(B)
22、“低產小規模”的供應商是指那些經營規模小、經營品種也少的供應商。(A)
23、“專家級”供應商是指那些生產規模大,經營品種也多的供應商,這類供應商財務狀況比較好,其目標是為立足本地市場,并積極拓展國際市場。(B)
24、“量小品種多”的供應商雖然生產規模小,但是其經營品種多,這類供應商的財務狀況不是很好,但是其潛力可培養。(A)
25、短期目標型的供應商關系的主要特征是雙方之間的關系是交易關系,當買賣完成時,雙方關系也終止了。(A)
26、供應商評選的操作步驟第一步是建立供應商評選小組。(B)
27、供應商評選的操作步驟最后一步是實施供應鏈合作關系。(A)
28、評分法是指通過調查、征詢意見、綜合分析和判斷來選擇供應商的一種方法。(B)
29、直觀判斷法是指依據供應商評價的各項指標,按供應商的優劣檔次,分別對各供應商進行評分,選得分高者為最佳供應商。(B)
30、采購成本比較法是分析不同價格和采購中各項費用的支出,以選擇采購成本較低的供應商。(A)
31、協商選擇方法是由采購單位選出供應條件較為有利的幾個供應商,同他們分別進行協商,再確定合適的供應商。(B)
32、招標采購是即由采購單位選出供應條件較為有利的幾個供應商,同他們分別進行協商,再確定合適的供應商。(B)
33、對采購人員進行工作績效考核與評估的方式,只可以定期的進行。(B)
34、倉儲管理的目標可以概括為使倉庫空間利用與庫存貨品的處置成本之間實現平衡。(A)
35、貨品具有供應商、貨品特性、數量和進貨規定四個特征。(B)
36、倉儲系統的主要構成要素包括儲存空間、貨品、人員及設備等要素。(A)
37、規模較大的倉庫中,人員分工比較細,可能包括倉管人員、搬運人員、理貨揀貨人員和補貨人員等。倉管人員負責盤點作業,揀貨人員負責揀作業,補貨人員負責補貨作業,搬運人員負責入庫、出庫搬運作業、翻堆作業。(B)
38、倉儲系統中的設備只是指儲存設備。(B)
39、在選擇搬運與輸送設備時,需考慮貨品特性、貨品的單位。容器、托盤等因素,以及作業流程與狀況、貨位空間的配置等,同時還要考慮設備成本與使用操作的方便性。(A)
40、儲存貨品的空間叫做儲存空間,儲存是倉庫的核心功能和關鍵環節,儲存區域規劃合理與否直接影響到倉庫的作業效率和儲存能力。(A)
41、儲存空間指的是倉庫中所有的空間。(B)
42、作業空間指為了作業活動順利進行所必備的空間,如作業通道、貨品之間的安全間隙等。
43、在規劃倉庫布局的過程中,必須在空間、人力、設備等因素之間進行權衡比較。寬敞的空間總是有利的。(B)
44、倉庫空間規劃的成功與否,需要從空間效率,作業時間、貨品流量、作業感覺等四個方面進行評價。(B)
45、倉儲成本主要指固定保管費用、保管設備費用、其他搬運設備費用等。(A)
46、空間效率主要指儲存品特性、儲存貨品量、出入庫設備、梁柱、通道的安排布置等。(A)
47、倉儲空間評價指標中流量指標的流量評估基準以月為單位,即以每月的入庫量、出庫量、庫存量三項數值來運算,其值在0—1之間,越接近1說明庫存的周轉率越低。(B)
48、只有綜合考慮保管場所的平面和高度兩方面因素,才能使倉儲空間得到充分利用。(A)
49、儲存場所的空間布局形式只有就地堆碼、上貨架存放、架上平臺存放三種形式。(B)
50、地面堆碼適合大量可堆疊貨品的儲存。(A)
51、地面堆碼可以兼顧先進先出原則。(B)
52、倉庫的主要作業是貨品的入庫、在庫管理和出庫作業。入庫、出庫作業時間一般較短,而貨品在庫時間較長。(A)
53、貨位管理就是指貨品進入倉庫之后,對貨品如何處理、如何放置、放置在何處等進行合理有效的規劃和管理。(A)
54、一般的儲存方式有定位儲存、隨機儲存、分類儲存和共同儲存等。(B)
55、定位儲存是指每一儲存貨品都有固定貨位,貨品不能互用貨位,因此,在規劃時,每一項貨品的貨位容量不得小于其可能的最大在庫量。
56、隨機儲存的缺點主要是貨位必須按各項貨品的最大在庫量設計,因此儲區空間平時的使用效率較低。(B)
57、隨機原則一般是由儲存人員按習慣來確定儲存位置,而且通常按貨品所屬供應商的不同儲存于靠近出入口的貨位。(B)
58、定位儲存的優點主要是由于貨位可共用,儲區空間的使用效率較高。(B)
59、分類儲存策略是指將所有的貨品按照一定特性加以分類,每一類貨品都有固定存放的位置,而同屬一類的不同貨品又按一定的原則來指派貨位。(A)
60、周轉率差別大的商品適合于分類儲存的儲存方式。(A)
61、種類少或體積大的貨品適合于定位儲存的方式。(B)
62、隨機分類儲存是指每一類貨品有固定存放的位置,但在各類儲區呢,每個貨位的指派是隨機的。(A)
63、隨機儲存的優點主要是具有分類儲存的部分優點,又可節省貨位數量提高儲區利用率。缺點主要是貨品出入庫管理及盤點工作的進行困難度較高。(B)
64、周轉率越小的貨物應該離倉庫出入口越近。(B)
65、產品互補性原則是指互補性高的貨品也應存放在鄰近位置,以便缺貨時可迅速以另一品替代。(A)
66、煙、香皂和茶葉可以存放在一起。(B)
67、先進先出的原則一般使用于壽命周期短的貨品,例如:感光紙、軟片、食品等。(A)
68、若在產品型式變化少、產品壽命周期長、保管時不遺發生損耗、破損時,則需考慮先進先出的管理費用和采用先進先出所帶來的效益,兩者比較后,再來決定是否要采用先進先出原則。(A)
69、對于食品或易腐敗變味的貨品,此時應考慮的是先到期先出貨的原則。因此應將保存期最新鮮的貨品先出庫。(B)
70、依據重量特性原則,若是以人手進行搬運作業時,人的腹部以下的高度用于保管重物或大型貨品,而腹部以上的高度則用來保管輕的貨品或小型貨品。(B)
71、人工分配貨位方法的優點是計算機等設備投入費用少。但是其缺點是分配效率低、出錯率高、需要大量人力。(A)
72、PDCA周期是一個連續型程序,需要不斷檢查現有績效,進而開發計劃以驅動新的改進。(A)
73、倉儲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是反映倉庫生產成果及倉庫經營狀況的各項指標的總和。指標的種類由于倉庫在供應鏈中所處的位置或倉庫的經營性質不同而有繁有簡。(A)
74、若站臺使用率低,站臺高峰率高,表示雖車輛停靠站臺時間平均不高,站臺停車泊位數量仍有余量,但在高峰時間進出貨仍存在擁擠現象,此中情況主要是沒有控制好進出貨時間段而引起的。關鍵是要將處處貨車輛的到達作業時間岔開。(A)
75、若每人每小時處理進出貨量高,且進出貨時間率也高,表示進出貨人員平均每天的負擔不輕,原因是:進出貨作業人員過多和商品進出貨處理比較繁雜、進出貨人員作業效率較低,(B)
76、若每人每小時處理進出貨量低,但進出貨時間率高,表示雖倉庫一吃內的進出貨時間長,但美味人員進出貨負擔卻很輕。原因出在倉庫目前的業務量過大。可考慮增加進出貨人員,以減輕每人的工作負擔。(B)
77、對比分析法是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內在聯系的、可比的指標(或數量)進行對比,從對比中尋差距、查原因。(A)
78、縱向類比分析是將倉儲的有關指標在同一時期相同類型的不同空間條件下的對比分析。(B)
79、橫向動態對比分析是將倉儲的同類有關指標在不同時間上的對比,如本期與基期(或上期)比、與歷史平均水平比、與歷史最高水平比等。(B)
80、因素分析法是用來分析影響指標變化的各個因素以及它們對指標各自的影響程度。(A)
81、因素分析法的基本做法是,假定影響指標變化的諸因素之中,在分析某一因素變動對總指標變動的影響時,假定只有這一因素在變動,而其余因素都必須是同度量因素(固定因素),然后逐個進行替代某一項因素單獨變化,從而得到每項因素對該指標的影響程度。(A)
82、程序分析時人們懂得流程如何開展工作以便找出改進的方法,倉庫生產就是一個比較典型的流程控制過程,所以,這些方法非常適合于在倉庫績效管理中使用。(A)
83、訂購周期是指從確定對某種商品油需求到需求被滿足之間的時間間隔,也稱為提前期。其中包括了訂單傳輸時間、訂單處理和配貨時間、額外補充存貨時間三個變量。(B)
84、庫存管理者的責任就是測量特定地點現有庫存的單位數和跟蹤基本庫存數量的增減。這種測量和跟蹤可以手工完成,也可以通過計算機技術完成。其主要的區別是速度和精確性。(B)
85、通常情況下周轉率高的商品毛利率高,而周轉率低的商品毛利率則較低。(B)
86、ABC分類法又稱重點管理法或ABC分析法,它是一種從名目眾多、錯綜復雜的客觀事物或經濟現象中,通過分析,找出主次,分類排隊,并根據其不同情況分別加以管理的方法。(A)
87、ABC分類法中C類是年度貨幣量最高的庫存,這些品種可能只占庫存總數的15%,但由于它們的庫存成本卻占到總數的70%—80%。(B)
88、CVA分析法中歸為最高優先級的庫存產品應采取的管理措施是允許缺貨。(B)
89、通常使用的庫存控制系統有以下兩種類型。定量訂貨系統(固定訂貨數量,可變訂貨間隔);定期檢查系統(固定訂貨間隔,可變訂貨數量)。(B)
90、需求驅動精益供應系統是指按生產需求的準確數量及時間訂貨。(A)
91、定量庫存控制也稱訂購點控制,是指庫存量下降到一定水平(訂購點)時,按固定的訂購數量進行訂購的方式。(A)
92、使用EOI經濟訂貨批量模型時必須滿足的假設條件之一是允許缺貨。(B)
93、庫存持有成本是指為保持庫存而發生的成本,它可以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固定成本與庫存數量的多少無關,如倉庫折扣、倉庫職工的固定月工資等;變動成本與庫存數量的多少有關,如庫存占用資金的應計利息、破損和編制損失,安全費用等。變動成本主要包括以下成本:資金占用成本、存儲空間成本和庫存風險成本。(B)
94、訂購成本是指企業向外部的供應商發出采購訂單的成本,是企業為了實現一次訂購而進行的各種活動費用的總和。它與訂購次數無關,所以它屬于固定成本。(B)
95、庫存連續補貨方式一般適用于散裝原材料或組裝用零部件產品,相對應的供應方式是由初始供應商以密切配合的方式向最終組裝廠商供貨。適用的產業包括諸如汽車制造業或消費品生產產業。(A)
96、庫存控制方法也稱為固定訂購周期法,這種方法的特點是按照固定的時間周期來訂購(一個月或一周等),而訂購數量也是固定的。(B)
97、定期庫存控制方法與定量庫存控制方法相比,這種方法不必嚴格跟蹤庫存水平,減少了庫存等級費用和盤點次數。(A)
98、如果發生外部短缺,將導致以下情況發生延期交貨、失銷、失去客戶的情況。(A)
99、維護、維修和運作(MRO)所需要的一般零部件和辦公用品的供應往往通過外包安排實現。(A)
100、配送需求是指一定時期內客戶由于經營需要,而產生的對物時間和費用方面的總要求。(B)
101、配送需求包括量和質兩個方面,即從配送規模和配送服務之來鐘最和分應出配送的總體需求。(A)
102、配送規模是配送活動中訂單處理、庫存、運輸、裝卸搬運、流通加工等配送作業的總和。(A)
103、DRP在邏輯上是制造需求計劃(Manufacturing Requirements Planning,MRP)的擴展,這兩種技術質檢部存在著根本性的差異。(B)
104、DRP的存貨計劃要求配送設施之間的運輸的完成周期沒有明確要求。(B)
105、揀選是配送中心作業活動中的核心內容。(A)
106、流通加工是流通中的一種特殊形式,是在流通領域中對生產的輔助性加工,從某種意義來講它不僅是生產過程的延續,實際是生產本身或生產工藝在流通領域的延續。(A)
107、倉儲環節是分揀活動的延續。(B)
108、物流經營者應根據客戶特征,如配送產品特性、地理分布等,合理定位配送區域,同時對不同的配送區域可采取差別性的配送服務政策。(A)
109、配送中心是接受生產廠家等供貨商多品種大量的貨物,按照多家需求者的訂貨需求,迅速、準確、低成本、高效率地將商品配送到需求場所的物流結點設施。(A)
110、一般來說,配送圈大的話,配送中心的配置數量就會多,配送成本相對高;反之,配送中心的數量減少,顧客距離縮短,配送成本越低,而運輸成本要相對較低。(B)
111、配送中心設置在接近顧客的地方,在接到顧客的訂貨后提供及時的供貨,而且可以一次滿足多品種的訂貨。(A)
112、流通加工型配送中心除了開展配送服務外,還根據用戶的需要在配送前對商品進行流通加工。(A)
113、基于銷售的配送中心模式是一種集商流物流分離的模式。(B)
114、供應的配送中心模式其業務屬于交貨代理服務。(A)
115、基于資源集成的配送中心模式是一種以資源集成為基礎,集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四流合一的配送中心模式。(A)
116、由于配送中心是綜合性、地域性、大批量的物資物理位移集中地,所以一般配送中心的投資規模、建設規模比較大,社會狹義巨大,投資回報率高,見效快。
117、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供應鏈中的物流活動應該按照專業化原則進行組織,以配送中心為基礎組織物流就是這種專業化要求的具體體現。(A)
118、分銷商屬于中間商,需要與上游、下游進行頻繁的信息交換,因此,需要有與上游、下游具有良好信息接口的高效信息網絡。(A)
119、自用型配送中心與公共型配送中心相比,它面對的客戶更加廣泛,供應鏈中的任何成員均可成為客戶。(B)
120、公共型配送中心需要的物流設施一般應有一定規模,從功能設計上可以只提供一種或少數幾種具有明顯競爭優勢的主要物流服務,也可以提供綜合性的配套物流服務,大型配送中心的功能必須具有綜合性的配套性的特點。(A)
121、現在也有分工越來越細的趨勢,設施設備的配置除了要考慮需求外,還要考慮物流作業規模及作業批量等因素。(A)
122、以銷售經營為主體的配送中心是社會化程度最高的配送中心。(B)
123、以物流經營為主體的配送中心最強的是運輸機配送能力,地理位置優越。(A)
124、配送中心作業流程就是指配送中心活動過程在運動時所形成的基本工作順序。(A)
125、物流加工是實現商品配送的前置工作。(B)
126、諸位即商品的儲存位置,商品儲存應當做到定位管理。(A)
127、理貨作業是出貨最主要的前置工作。(A)
128、摘果方式是將需要配送的商品集中搬運到理貨場,理貨場按門店區分不同的貨位,然后將商品分配到每一貨位處。(B)
129、采用揀選式配或可以按用戶要求的時間,調整配貨的先后次序。(A)
130、分貨式配或工藝又稱摘果式工藝。(B)
131、直起式配或是人到貨前,即揀選式配貨的一種特殊形式。(A)
132、配送中心提供無限的物流服務將把配送成本提高到更大,只考慮成本又會降低服務水平,二者均會影響配送企業利益。(A)
133、物流信息管理是根據企業物流活動的需要而產生的,傳統的人工管理物流信息的辦法很適應配送中心現代化管理的要求。(B)
134、商品儲存立體化是指用高層貨架儲存商品,以巷道堆垛起重機(簡稱巷道機)存取商品,并通過周圍的裝卸運輸設備,自動進行出入庫作業。這類倉庫稱為“高層貨架倉庫”。(A)
135、從國際情況來看,商品配送共同化是配送中心的發展方向。(A)
136、配送中心獨立成為利潤中心之后,物流成本考核將不能直接地與產品事業部或銷售部門掛鉤,考核產品事業部或銷售部門所發生的物流成本。(B)
137、作為一個利潤中心,配送中心的績效考核主要是在一定的物流費用率下的物流銷售收益和客戶服務水平的考核。(A)
138、一般來說,企業配送中心軟硬件設備系統的水平常常被看成是配送中心先進性的標志。(A)
139、庫存周轉率樹脂越低則反映產品銷售情況越好,庫存占壓資金越少。(B)
140、企業配送中心要統一規劃,統一運籌,重視環境保護,實現外部網點和內部區域的合理布局。(A)
141、物流作業區是開展物流活動的核心區域,規劃的重點是對物流作業設備的規劃設計與選用。(A)
142、貨物的破損率用來衡量在向顧客配送過程中貨物的破損率,一般最高限額是10%。(B)
143、理貨備貨作業區的面積根據停靠配送車輛的數量及發貨量來確定。(B)
144、客戶關系管理在中國剛剛興起,它不僅是一種先進的技術,也是一種文化價值和服務理念。(A)
145、物流本身是一種服務性活動,配送是多種物流功能的整合,而且是直接面對用戶關鍵環節。(A)
146,配送基本服務要求配送系統具備一定的基本能力,這種能力是配送主體向用戶承諾的基礎,也是用戶選擇配送主體的依據。(A)
147、缺貨率是指用戶在一段時期內的多次訂貨中缺貨的次數,缺貨頻率越高,說明配送系統對用戶生產經營或生活影響越頻繁,給用戶造成的損失越大。(B)
148、作業的靈活性反映系統應對用戶異常需求變化的能力,如增減數量、改變到貨地點等。(A)
149、增值服務是在基本功能的基礎上延伸的服務項目。(A)
150、以制造為核心的增值服務,運用延遲技術,使配送作業在收到用戶訂單時才開始啟動。(B)
151、單品管理中需要儲存的信息量很大,同時這些信息中可能存在非字母數字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一維條碼很難應用到單品管理中。(A)
152、電子商務的主要優勢就是即時性,用戶需求響應時間非常短。(A)
153、共同配送是由多個企業為了實現運輸規模經濟而聯合組織實施的配送活動。(A)
154、敏捷和迅速的配送系統的實現,一方面要依靠配送業務的優化,另開生面也依賴于配送技術的比較,其中大多數表現為日益先進的機械技術。(B)
155、異產業間的共同配送是指將不同產業企業生產近影的商品集中起來,通過配送中心或物流中心向顧客輸送的一種形式。(A)
156、條形碼在配送管理上的應用可以分為兩類,即類別管理和單品管理。(B)
157、共同集配可以說是一種運輸企業主導型物流。(A)
158、縱向共同配送形成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宗旨是實現流通各階段物流成本的降低。(A)
159、GIS是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的簡稱,即全球衛星定位系統。(B)
160、越庫配送包括任何一種避免在將貨物送去零售商之前將其放入倉庫的運輸方法。(A)
161、根據ABC管理方法,將存貨物資分為ABC三類,即50%的物資占其總物資價值的65%—80%劃分為A類物資。(B)
162、最有效的越庫配送形式一般需要供應商進行順序選擇,這會增加供應商的勞動力成本。(A)
163、除了由于縮短周轉時間而減少存貨及存貨持有成本外,越庫配送也因為減少操作而節省分銷中心的勞動力成本。(A)
164、JIT(Just In Time)又稱準時制生產,其基本原理是以生產計劃決定供應。(B)
165、人類社會的交通運輸活動是和生產活動同時開始的。(A)
166、現代化的交通運輸系統由鐵路、水路、公路、航空四個部分組成。(B)
167、國際多式聯運(Multimodal Transport)是一種以實現貨物整體運輸的最優化效益為目標的聯運組織形式。(A)
168、海空聯運又被稱為空橋運輸。(A)
169、公路汽車運輸是速度最快的運輸方式。(B)
170、國際多式聯運是采用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運輸方式進行聯運的運輸組織形式。(A)
171、公共成本是指承運人代表所有的托運人或某個分市場的托運人支付的費用,包括諸如端點站或管理部門之類的費用。(A)
172、海陸聯運是國際多式聯運的主要組織形式,也是遠東/歐洲多式聯運的主要組織形式之一。(A)
173、國際多式聯運通過一次托運,一份單證,一次保險,由各運輸區段的承運人共同完成貨物的全程運輸,但要按各種運輸方式的要求繳納不同運費。(B)
174、一般來說,運輸量越大,運輸距離越遠,運輸的高速率都會使運輸成本升高。(B)
175、微橋運輸與小橋運輸基本相似,只是其交貨地點在大洋地區。(B)
176、航空運輸比較適宜時間性強的鮮貨易腐和高價值貨物的中短途運輸。(A)
177、在評價某種運輸方式的速度指標時,還應適當考慮運輸的頻率(或間隔時間)和運輸經常性對送達速度的影響。(A)
178、運載工具的容量和可行的運行密度決定了運輸線路的運輸能力。(A)
179、基礎設施成本在運輸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如鐵路運輸中的線路、電力機車、汽車、輪船、飛機、集裝箱等。(B)
180、營業成本是指在交通運輸的始發、中轉和終點所發生的編組、整理、裝卸、儲存等作業而發生的各類費用。(B)
181、運輸密度也是影響運輸成本的關鍵因素,密度大,成本會降低;密度小,成本會上升。(A)
182、一般地,航空能耗最高,其次是公路運輸,水路運輸通常能耗較低。(A)
183、通常情況下提供的服務速度越高的運輸方式,其運輸成本就會越低。(B)
184、運輸系統網絡中,連接運輸線路的結、節之處稱為結點或節點,(A)
185、運輸價格主要由運輸成本、稅金兩個部分組成。(B)
186、制訂計劃是運輸企業運輸計劃編制的最后一道程序。(A)
187、運輸業是國家基礎產業,屬于服務業,具有公益性和競爭性雙重特征。(A)
188、現場控制法就是對港口在計劃年度的各項計劃按照時間要求分別走出不同的計劃進度,通過對實際完成進度與計劃進度的比較,發現偏差來實施控制的方法。步伐(B)
189、運輸需求是指在一定的時期內,一定價格水平下,社會經濟生活在貨物與旅客空間位移服務方面所提出的具有支付能力的需要。(A)
190、貨物運輸需求本質上是一種派生需求。(A)
191、旅客運輸需求一般可分為兩類:公務和商務。(B)
192、月度運輸計劃是在旬度計劃的基礎上,按月編制的運輸計劃,它反映每月的裝車數。(B)
193、研究運輸需求要以社會經濟活動為基礎。(A)
194、運輸需求的不平衡性體現在時間、空間和方向上。(A)
195、合裝整車發運是指在一個發運車站同一發貨單位或發貨人,將一個到站幾個收貨單位或收貨人的零擔貨物拼裝成整車,按零擔貨物發運的形式,分別交給收貨單位或收貨人。(B)
196、寡頭壟斷的運輸市場是指少數運輸控制了整個運輸市場的供給和銷售的市場結構。(A)
197、運輸合同是現代市場經濟社會中最為常見,最具重要性的合同現象之一。(A)
198、運輸市場管理活動的實施有行政的和法律的兩種手段。(B)
199、寡頭壟斷的運輸市場可按產品有無差別分為純粹寡頭壟斷市場和差異寡頭壟斷市場。(A)
200、貨物運費按其價值范疇來分由兩大部分構成:物化勞動所耗費的轉移價值;活勞動為自己勞動所耗費的創造價值。(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