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交通資訊

安徽省交通運輸廳廳長梅勁談安徽省交通運輸發展

2009-12-23 9:5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新中國成立之初,安徽省4 2個縣不通公路。而今,全省公路總里程達148827公里,是1949年的71倍;營運車輛達37.5萬輛,比建國初增長930倍;營運船舶載重總計1420萬噸,是1949年的36倍。高速公路流光溢彩,國省干線縱橫交錯,縣鄉道路四通八達,內河航道舟行如梭。 
  新中國成立60年來,安徽交通取得了矚目的成就。交通運輸是經濟運行的命脈,是對外聯系的紐帶,也是提高區域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安徽交通人掀起一輪又一輪大規模的交通建設熱潮,其力度、速度和布局密度,令人驚嘆。“金戈鐵馬”大建設的背后,展現的是安徽經濟東向借力、承東啟西的壯闊發展圖景。在此承上啟下的新時期,安徽省交通廳廳長梅勁向記者談起了安徽交通運輸發展60年來的風雨歷程。 
  安徽交通60年歷史輪廓 
  安徽自古就是水陸交通之要津。它是我國東南沿海地區與內陸腹地的過渡帶,也是溝通京、滬、寧的南北重要通道。早在40 0 0多年前,就有水路交通與中原相通;秦朝曾大規模修筑馳道,漢唐以后,陸上驛運已相當發達。 
  安徽近代交通始于20世紀初葉。交通建設,離不開國力支撐,離不開強力的政府主導和一定的產業基礎。舊中國國力衰微,政治腐敗、產業凋零,交通建設舉步維艱。 
  新中國成立前,安徽僅有公路2088公里,全省42個縣不通公路,11個縣雖有公路,但是晴通雨阻,全省沒有一條等級路;當時,全省只有民用汽車403輛,廣大群眾延續著千百年車馬舟船的傳統出行方式。地跨淮河、長江、新安江三大水系的安徽,有著豐富的水資源,但解放初期,航道處于原始自然狀態,江河上以木帆船為主,全省輪駁船僅有152艘,港埠設施也極為簡陋。可以說,新中國成立之初,安徽交通建設的起點是一窮二白。 
  新中國成立后,在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交通戰線廣大干部職工,用愚公移山的壯志豪情,在一張白紙上畫最美最新的畫圖。人民交通與人民共和國一道快速成長;而改革開放,打開了新時期交通大發展的閘門。思想、理念的突破,帶來體制、機制的解放,催生了交通建設管理的新跨越。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科學發展,引領安徽交通運輸加速升級。 
  介紹完新中國成立前的狀況后,梅廳長向記者講述了60年來安徽交通發展情況,感慨著交通事業發展之快。“到2008 年年底,全省公路總里程達到148827公里,是1949年的71倍,公路密度達到106.8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國第七位。國省干線中二級及以上公路占89%,居全國第六位。路網的規模、結構和布局有了質的飛躍。全省通車高速公路里程突破2500公里,居全國第九位。基本實現安徽高速公路東西向3小時過境、南北向6小時過境,合肥至16個省轄市當日往返。高速路網織出安徽前所未有的區域溝通新時空。” 
  梅廳長說,建國前,全省沒有一條跨長江、跨淮河大橋。到2008年,全省有長江大橋3座、淮河大橋12座,在建長江、淮河大橋各1座,全省共有橋梁27362座,總長108.86萬延米;隧道87道,52701延米。在新中國黨和政府的領導下,通過安徽交通人的勤勞奮戰,數千年來天塹變通途的夢想,化為璀璨現實。 
  到2008年底,全省營運車輛達到37.5萬輛,比建國初期增長930倍。營運船舶由1949年的39.4萬載重噸,發展到2008年的1420萬載重噸,增長36倍;全省港口吞吐量達到2.7億噸,列全國內河水運第三位、中部六省第一位;民用航空從無到有,合肥、黃山機場共完成年旅客、貨郵吞吐量275.3萬人次和3.87萬噸。陸、水、空立體交通,為安徽經濟社會騰飛,提供了充足的運力支持。 
  不同時代的歷史烙印 
  改革開放前,是安徽交通恢復和初步發展時期。建國初期,根據形勢需要,掀起了搶修支前公路、整修皖南公路和建設治淮公路的熱潮。到1955年,在蚌埠至阜陽公路上,鋪設了全國第一條可晴雨通車的砂礓路面公路,到1957年年底,全省公路通車里程已達8328公里,民用汽車已達2014輛,提前15個月完成“一五”計劃制定的客貨運輸周轉量指標,梅廳長說起安徽交通建設取得的每一次進步,都激動滿懷。1963年,安徽全省開展了“干線公路木橋殲滅戰”,把全省9條干線公路上的299座小型木橋基本改建為永久性橋梁。1964年,公路路面首次使用國產渣油處理成功,到1966年共建成渣油路面363公里,在全國交通行業中領先。 
  改革開放以后的前20年,是安徽交通發展的重點突破時期,隨著全國工作重點轉向經濟建設,“要想富,先修路”,成為這一發展階段的顯著標志。“當時在交通建設資金缺口很大的情況下,安徽省采取了‘民辦公助、民工建勤’等多渠道集資,促進了交通建設和發展。1978年至1990年,全省共改造拓寬公路1373公里,其中達到一、二級公路標準的有80 0公里,國省干線公路質量上了一個新臺階。1982年,安慶、蕪湖大件碼頭先后建成,結束了我省無大件碼頭的歷史。” 
  隨著交通建設投融資體制改革不斷深化,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一批標志性工程陸續建成。“合寧、合巢蕪高速公路,318國道宣廣段、312國道六葉段改造工程完工或建成;銅陵長江公路大橋、合銅黃高速公路太平湖大橋、合寧與合徐高速公路隴西立交橋、淮河蚌埠公路大橋、鳳臺公路大橋等一批特大橋梁建成通車。1995年建成的銅陵長江公路大橋,結束我省境內八百里皖江無跨江大橋的歷史,也是我省利用日本協力基金貸款,依靠社會融資、收費還貸建設公共交通設施的成功范例。1991年10月4日,全長136公里的合寧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實現了我省高速公路‘零’的突破。”談到這些工程,梅廳長如數家珍。 
  梅廳長將1998至今的這段時期稱為加快發展和科學發展時期。1998年,面對國際國內通貨緊縮和有效需求不足的嚴峻形勢,黨中央、國務院提出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拉動經濟增長的戰略方針。全省交通系統搶抓機遇,使交通建設由單一行業行為轉變為政府行為、社會行為,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良好的外部環境。僅1998年當年就兩次調整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從原計劃31億元調整到57.4億元。至1998年年底,全省實際完成建設投資63.3億元,相當于第八個五年計劃期間交通建設投資的總和。1998年至20 02年,全省交通固定資產累計完成投資400.4億元。 
  安徽交通60年發展經驗 
  “安徽交通運輸業發展的60年,是不平凡的60年,安徽交通運輸業不僅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而且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梅廳長說,主要有5點經驗。 
  “要發展交通事業,我們首先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不斷激發行業發展活力和動力。從上世紀80年代的‘集中力量辦大事’、打破單一運輸所有制限制,到上個世紀90年代的深化公路管理體制改革、推進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再到上世紀末、本世紀初的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拉動經濟增長和以人為本,堅持全面、持續、協調的科學發展,無一不是解放思想,改革開放的碩果。” 
  “交通行業是一個服務行業,我們修路、架橋、建碼頭,為的就是予人便利。因此,要堅持以人為本,以科學發展觀統領交通發展全局。”梅廳長介紹道,一直以來,安徽省交通部門努力增加交通有效供給,提升服務品質和服務滿意度;堅持規劃先行,以科學規劃指導交通建設;堅持建養并重,實現速度、質量、結構和效益的統一;堅持統籌城鄉交通協調發展,統籌公路、水路協調發展,注重綜合運輸體系建設。 
  “還有就是堅持‘兩個依靠’,把交通發展轉變為政府行為、社會行為。”梅廳長說,交通部門始終堅持“統籌規劃、條塊結合、分層負責、聯合建設”的方針,充分依靠各級政府,依靠廣大人民群眾,調動一切有利因素,不斷推進交通建設、改革和發展的步伐。只有緊緊依靠各級政府,依靠廣大人民群眾,調動社會興辦交通運輸的積極性,才能為運輸事業的發展提供各方面的條件和良好的外部環境。 
  “第四點是要堅持依法行政,不斷提升行業公信力和滿意度。”梅廳長強調,要把依法行政作為行業管理的核心,健全地方性交通法規體系,規范履行監管職責,提升全行業依法行政能力;要把隊伍建設作為行業管理的重點,以能力、作風、先進性建設為主要內容,提升全系統干部職工隊伍的整體素質。 
  說到最后一點經驗,梅廳長雙手握了握拳說:“一定要堅持兩個文明協調發展。堅持把精神文明建設納入交通發展規劃,在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加強行業管理的同時,不斷把行業精神文明建設引向深入,樹立交通行業良好形象。” 
  交通建設的思路和重點 
  當前,安徽省正積極參與泛長三角區域發展分工,加速實現生產要素的充分涌流和有效配置,在產業轉移、集聚和輻射中優化布局,加快經濟結構化調整,全面提升地區綜合競爭力,實現奮力崛起。梅廳長說,這是安徽發展的一個大好機遇,運輸行業必須努力加快發展、適當超前發展;堅持以人為本,提高服務能力,為安徽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堅實有力的保障。 
  與此同時,要不斷改革創新,這是是安徽交通發展跨越的不竭動力。必須建立創新型交通,去除不適應交通科學發展的觀念、理念、認識,突出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不斷創新體制機制,激發全行業、全系統的生機與活力。 
  當前,國家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出臺了擴大內需的戰略決策,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交通又面臨著新一輪的發展機遇。梅廳長說,“機遇其實一直都有,就看你能不能抓住。我們必須堅決承擔黨中央、國務院賦予交通部門的政治責任,圓滿完成安徽省委、省政府賦予我們的重大任務,義無反顧,不辱使命,實現交通建設新跨越。” 
  對于下一步安徽交通的發展,梅廳長說,按照《安徽省高速公路網規劃》和《安徽省內河航運發展規劃》,到2020年,全省高速公路網總里程將達到5500公里,形成“四縱八橫”的高速公路網。全省對外高速公路出口總數約39個,沿省界平均約100公里有1個出口,按照東西向劃分,東向出口24個,西向出口15個;按省際劃分,江蘇方向17個,浙江方向5個,河南方向9個,江西方向4個,湖北方向3個,山東方向1個。長江上新建4座高速公路大橋(馬鞍山、蕪湖、池州、望江),相鄰長江公路大橋之間的平均間距小于50公里;淮河上新建4座高速公路大橋(阜周路、合淮阜路、壽縣正陽關、五河),相鄰淮河公路大橋之間的平均間距小于30公里。高速公路與重要港口均在20公里以內,民航機場、鐵路樞紐半小時內上高速公路,形成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結構合理、協調配套、高效快捷的現代化高速公路網絡體系。 
  60年,安徽交通事業走過了泥濘、踏平了坎坷,迎來了大好的發展時機。梅廳長最后告訴記者,雖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那即將成為過去。“前方,還有更重要的任務等著我們,我們將迎著陽光、迎著風雨、迎著更加艱巨而偉大的交通事業,奮勇前進。”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