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航企業潛心修煉積蓄能量
2009-12-21 10:5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國際金融危機對全球航運市場帶來的沖擊還在延續。盡管經濟嚴冬尚未過去,但全球貿易逐步復蘇的態勢已有所顯現。航運業作為對外貿極為敏感的行業,如何在接下來的一年企穩回升,并逐步走出國際金融危機的陰影?12月14日,交通運輸部水運局組織召開港航企業座談會,上海港、大連港、中遠集團、中海集團、中外運長航集團、招商局集團以及民生輪船公司等多家港航企業代表就2010年如何積極應對、平穩渡過國際金融危機展開討論。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徐祖遠出席座談會并強調,港航企業要把握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加快結構調整;要加強企業之間合作,根據市場變化,以資產為紐帶進行結構性調整,共同抗擊危機;要加強成本管理,提高服務質量,加強安全管理,加強對市場的研判;要做好職工思想工作,保持行業穩定。
港口企業謀求結構性調整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產能過剩、船型升級對港口的壓力越來越大。
“港口企業在后危機時期,原來賴以生存的外貿高速增長已經不可能了,長期以來的外延式高速發展模式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也走不通了。目前,長三角地區的集裝箱碼頭利用率僅在70%左右,有的地方甚至更低一些。如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經濟運行質量,適應業已變化了的經濟形勢,這將是我們面臨的主要工作任務。”上海國際港務集團總裁陳戌源表示。
這種壓力不僅僅存在于長三角港口。“北方港口由于腹地產業結構、貨種結構和港口結構等原因,港口建設熱度仍然很高,僅渤海灣就有多個大型煤炭、礦石、原油專業化碼頭正在規劃建設。
但這種依靠大宗資源性貨種增長拉動的局面很難維持,功能趨同、能力過剩的風險將進一步加劇,整個港口行業將面臨更加殘酷的競爭局面。”大連港有關負責人也表達了這樣的擔憂。
“目前珠三角碼頭間沒有形成錯位發展、錯位競爭的態勢。生產布局不理想,碼頭結構相對落后,缺少大型專業化散貨碼頭,這嚴重制約了港口硬件環境的改善。”廣州港有關代表建言,珠三角港口群應按照有關規劃,依照各港的功能定位審批港口的建設項目,加快南沙大型散貨碼頭建設,做到分工合理、深水深用,提高岸線的使用效率,最大程度節約投資。
向客戶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
進一步提高服務質量以吸引更多客源,是眾多港口企業的共識。
“明年上海港發展模式將從擴大再生產逐步轉移到提高服務質量。以客戶為中心,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發展郵輪經濟、物流產業,并努力營造良好的口岸環境。”陳戌源說。
據預測,2010年國內港口吞吐量增幅較今年將有所增加,但這種增長很大程度上是恢復性的,港口發展仍將呈現能力供大于求、增速低位徘徊、內外貿結構發展變化的特征。
“那種依靠外貿、特別是外貿集裝箱高速增長,依靠大規模港口建設來拉動吞吐量增長的方式將難以為繼,優化結構、資源整合、走內涵式集約式發展之路將是當前港口行業的必然選擇。”大連港代表表示。
記者了解到,由于陸運運距相對較遠,使得大連港競爭力很大程度受制于鐵路服務水平和保障能力,口岸設施和集疏運網絡建設滯后,長期困擾已建成碼頭能力的發揮,基于此,他們將通過提升物流服務水平,促進市場的深度開發。
呼吁支持“國貨國運”“國輪國造”
即將過去的一年,在全球貨運需求下降、運力過剩的雙重打擊下,航運企業的經營狀況普遍惡化。各航運企業一邊積極改善外部經營環境,一邊紛紛勒緊“錢袋子”。
中海集團與各大貨主簽訂了COA(包運合同),實施貨主、同行企業合作戰略;民生輪船則在2007年到2008年將自己經營不佳的自有干散貨船全部出售,改用通過市場租用運力來維護傳統干散貨客戶,從而使自有船隊完成了運力結構調整,目前船隊構成全部為集裝箱船和商品車滾裝船;招商局通過采用新技術,每年節省成本超過300萬美元。
雖然一些咨詢機構對明年航運市場給予了向好的預測,但航運企業對此并不持樂觀態度。針對國外發達國家采用通過制定包括政府采購、對外援助等物資的貨載保留、適度的航運補貼等政策扶持本國船隊發展的做法,中遠、中海、中外運、長航紛紛建言,希望國家對石油、天然氣、鐵礦石等國家戰略性能源資源實施“國貨國運”,并進一步加大對“國輪國造”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