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新興產業成地方發展"潛力股"
2009-12-20 11:3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噼里啪啦",一群年輕人巧指如飛,一份份合格的數據處理表格瞬間傳到了千里之外。
這是大慶服務外包產業園華拓數碼科技有限公司2000平方米錄入平臺里的場景。如今,這家以業務流程外包(BPO)為主打業務的企業已穩居全球業內百強。
7年前,當26歲的徐巖創辦這家公司時,全部"家當"只有十幾個人、六七臺簡單的電腦。當時,"服務外包"對大慶人還是一個陌生的概念。
短短幾年時間過去了,"大慶服務"已成為服務外包界一個頗具影響力的品牌。大慶服務外包園棟棟林立的高樓,紛至沓來的近百家服務外包企業,幾千名忙碌的身影,金燦燦的"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區"、"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牌匾……服務外包已成為大慶人耳熟能詳的詞匯,成為大慶經濟棋盤上一枚舉足輕重的棋子。目前,大慶市服務外包企業已達到117家,今年的營業收入將超過60億元。大慶將用3年左右時間,力爭服務外包企業發展到300家,從業人員達到5萬人,營業總收入實現150億元。
在大慶服務外包園,一個安家不久的新"房客"格外引人注目,經常迎來各地的參觀者,這就是百湖藝術群落。和百湖藝術群落一樣"火熱"的,還有大慶市大力扶持的新興產業——文化創意產業。作為正在建設中的大慶文化創意產業園六大功能區之一的百湖藝術群落,雖然暫時棲身在大慶服務外包園,卻已吸引了幾十名國內藝術家入駐。大慶將力爭通過3~5年時間,把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打造成為融合國際文化元素、匯聚東北亞文化產業資源、獨具大慶特色的國內一流文化創意產業基地,到2011年園區實現銷售收入20億元,2015年實現銷售收入60億元,真正擔負起"創意興市、文化興城"的重任。
大慶油田開發50年來,提起大慶,人們的腦海中除了油,還是油!可是這幾年,一個個新興的產業正在改變人們的印象。在原油產量遞減不可逆轉的形勢面前,未雨綢繆的大慶人把眼光盯在了接續產業的發展上。大慶市委書記韓學鍵說,依靠資源的產業總有衰竭的一天,只有那些不依賴資源的產業,才是最具長久競爭力的產業。大慶要實現"以油養城"向"以城養城"轉變,就是要大力發展那些新興的產業,告別"一柱擎天",迎來百業興旺。
時節已是嚴冬,在大慶物流園區,仍是一片火熱的繁忙景象,一輛輛滿載的大型貨車穿梭不停。"這兒的日吞吐貨量已經達到1200噸,高峰時期1500噸。"大慶公路貨運站站長王成說。
公路貨運站是大慶物流園區一期工程,2008年末正式啟動運行,填補了大慶市物流產業沒有貨運場站的空白。
短短8個多月,這里已經進駐物流企業41家。王成介紹說,公路貨運站主要是為進駐的物流企業提供良好的經營環境,通過專業化的信息平臺,實現多地域、多省區物流信息的有效對接,準確及時地為企業提供貨源車輛及場站信息,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最大化。
第一家進入公路貨運站的物流企業濱南物流嘗盡了"甜頭","我們現在一天的到貨量是三大掛車,最高達170噸,平均每天也得140多噸,一天的資金流轉量達200萬元左右。"公司負責人高興地說。
大慶物流園僅是大慶市大力發展最具活力、最有潛力、最富影響力的現代服務業的一個縮影。《大慶市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10年,大慶市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7%以上,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0%以上;2015年,現代服務業成為接續產業發展支柱,年均增長14%,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0%以上。
在杜爾伯特巴彥查干草原,一臺臺風車迎風屹立、飛速旋轉。這里是瑞好集團在大慶建設的第一個風電場工程項目,今年并網發電投入運營。項目負責人介紹,風電場總投資5.2億元,計劃裝機容量4.95萬千瓦,目前已安裝風機27臺,其中有22臺并網,已累計發電1000余萬千瓦時。項目全部建成后,預計年可實現銷售收入6000萬元,實現利潤3500萬元,上繳稅金300萬元。
在肇源、林甸、大同等縣區,風電場項目也在緊鑼密鼓紛紛上馬。在大慶,風電等新能源產業就像一個強力磁場,吸引眾多風電企業的關注。這種情況在今年的哈洽會上體現得尤其充分,風能幾乎成了大慶除石油之外的另一個招牌,受到眾多風電企業的青睞,達成的招商引資意向中,風電企業的身價就占據了將近1/5。從總投資10億元的漢維風電產業園項目,到以20億元身價落戶大慶的金風科技風電項目,都將給當地帶來豐厚的經濟效益。
如今,服務外包、文化創意、現代物流、新能源……宛若雨后春筍生機勃勃,正在成為大慶市經濟大舞臺上的后起之秀。在今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寒流中,"新興產業提升一塊"已經擔綱主演成為保速度、促發展的舉措之一。這些新興、朝陽產業,正宛如旭日東升,成為大慶接續產業大軍中一支新銳,成為支撐經濟快速發展中頗具潛力的一股力量。今年1~9月,大慶市實現生產總值1512億元,增長11.4%。地方經濟實現生產總值599.3億元,增長37%。其中一二三產業分別實現產值42.6億元、1227.4億元、242億元,分別增長12%、9.6%和23.9%,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實現351.3億元,增長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