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環境變動 大型糧企繼續跑馬圈地
2009-1-22 13:1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在中國工業化完成的今天,農業板塊逐漸成為了外資進入的熱門領域,從早期的農資種子,到眼前的食用油行業,再到2008年的養殖業,悄然觸及糧食加工業。目前全球最有名的四大糧商:ADM,邦吉,嘉吉和路易達孚均在國內進行著不同程度的糧食加工貿易。
外資進駐中國市場的步伐悄然進入了收官時刻。
不可否認,外資的進入帶給了我們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產業的迅速發展,但外資的進入卻也是伴隨著國人的深深傷痛。
國內企業究竟如何才能做大做強?
日前,國內媒體披露,中糧將用大約2.5億資金整合五谷道場旗下7家工廠,如進展順利,全部整合將于今年上半年完成。同時,用“非油炸”挑戰油炸方便面陣營的北京五谷道場董事長王中旺則承諾,整合完成后,將不再涉足非油炸方便面市場。
分析認為,此舉也可能意味著中糧要大舉進軍方便面產業,同時也是中糧繼續加強米面油等方面的加工實力的重要一環。
根據了解,自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國內糧油產業也隨之發生了一系列的根本變化.一方面由于近年國內消費需求快速釋放,行業內企業規模隨之壯大。根據中國糧油協會的統計,2006年入統企業現價工業總產值3734.3億元,較2002年增長141.2%.其中大米入統加工企業7548個,年生產能力14778.4萬噸,小麥粉加工企業3159個,年生產能力9473.2萬噸,食用植物油加工企業1012個,年處理油料能力7177.4萬噸,精煉能力2166.2萬噸.但另一方面,在產值產能迅速擴張的背后,是行業資源的浪費.根據統計,2006年大米企業生產能力利用率平均為37%,小麥粉企業生產能力利用率平均為64%。油脂企業生產能力過剩現象最為嚴重,特別是近幾年各地新建了不少大型油廠,存在著盲目投資,重復建設現象。
產能過剩,其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加大了投資風險和經營風險,在整個市場形成惡性競爭,不利于我國糧油產業的長遠發展。因此,近年來在國家惠農政策的實施下,各地開始優先發展一些有實力的糧油加工企業,行業整合悄然進行,參與企業不僅有經營面臨困難的企業,也有經營業績優良企業因自身戰略訴求而進行改組優化,最為突出的是2006年3月,國內最大糧油進出口商和食品加工集團中糧集團與中谷集團合并組建新的中糧集團,新中糧集團的資產總額達到700億元,成為我國糧油業的真正航母。
對于國內方便面產業來說,資料顯示目前全國出廠的方便面約500億包,可每年中國市場的消費量約在300億包左右,市場競爭加劇導致目前國內方便面行業的毛利潤率在20%上下,對一些優勢企業來講,則獲得了最佳的以最低經濟代價來建立完整油脂加工、營銷、物流系統,延伸自身糧油供應鏈的時機。
特別是2006年以來,隨著全球糧食食品價格的快速上漲,如何控制成本,實現利潤最大化,使得不少糧油加工企業開始涉足終端食品需求的開發。
如許昌湖雪面粉有限公司在2007年宣布涉足餅干業,又如中糧的大豆壓榨廠到今天的福臨門,再到強勢進軍方便面行業。
另據最新消息,在今年中央儲備糧工作會議上,包克辛要求各級中儲糧系統在2009年加快延伸產業鏈,擴大購銷,逐步建立起中儲糧內部有效銜接、高效執行的收儲、物流、加工、營銷網絡體系。“以公司內部銜接帶動全國糧食產銷銜接,保障國家對糧食流通的主導權。”
這一切均表明,隨著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行業發展大環境的改變,中國傳統的糧油加工行業正逐步從后臺走上前臺,從行業內的競爭逐漸轉移到有效延伸產業鏈的探索中來,這不但有利于企業自身的良性循環,同時也符合當前整個宏觀政策的調控目標,為我國糧油產業的健康穩定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郭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