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危中求機 逆勢破局

2009-1-22 13:0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當前,國際金融危機不斷蔓延,對實體經濟的沖擊正在加重。從歷史經驗看,經濟危機總是危中有機,應對危機關鍵在于如何辨證思考、轉危為機。九龍坡的經濟“重量”在工業,危機沖擊“重頭”在工業,而應對危機突破口也應在工業。要盡快走出危機下的工業發展困局,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找準痛點,抓住機遇,加快改造升級,推動“工業大區”向“工業強區”轉變。 
  危中之機:蘊含的條件 
    危機,“破與立”、“衰與興”辯證統一。只有看到破中有立、衰中寓興,才能捕捉危中之機,贏得先機。 
    從本質上看,此次金融危機是虛擬經濟背離實體經濟形成的一種新的經濟危機。危機爆發的過程,實際上也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調整的過程。“陣痛”孕育“新生”,危機蔓延是經濟的新生力量孕育壯大的過程。“涅槃”帶來“重生”,危機的蔓延是生產關系調整完善的過程。危機帶來的矛盾對抗升級,必將對現行生產關系產生強大的反作用力,傳統落后的生產組織方式和經濟運行結構在這一過程中被修正和打破,新的經濟運行制度隨之建立和完善,生產關系得以調整。 
    九龍坡在這場博弈中,只有抓住“四種力量”,聚合機遇,逆流而進,乘勢而上,方能推動工業改造和產業升級。 
    企業和干部的能動力量。嚴峻的外部形勢已形成強大的市場“倒逼機制”,一些粗放的傳統加工制造業,在置身危機“寒流”中,對其落后觀念和生產經營模式有“切膚之痛”,改造升級、轉型發展等意識空前強烈,主觀能動性在市場高壓下被充分激活。同時,干部學習和運用現代經濟知識的積極性、主動性明顯增強。 
    生產要素的重組力量。在危機沖擊下,原有的資源、技術、資金、人才等生產要素的組合結構被打破,為我們獲得一度緊缺的生產要素提供了難得機遇。如國際市場石油等能源和各類原輔材料價格在危機中暴跌;國外先進技術、設備價格空前便宜,金融等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大批失業,為我們引進工業改造升級所急需的技術、設備、人才提供了有利時機;因全球股市暴跌,國內外很多優質資產價格大幅下降,為有實力、有抱負的企業低成本擴張提供了絕好機會。 
    政府調控的支撐力量。為應對危機,國家及時調整宏觀調控基調,財政政策由“穩健”改“積極”,貨幣政策變“從緊”為“適度寬松”,主動為投資開閘、為企業松綁;出臺了擴大內需的“國十條”、“金九條”等,強力促進增長。 
    比較優勢的吸引力量。一旦危機甫定后,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大企業、大財團必將加快產業轉移步伐,形成新一輪投資高峰。由于危機過后的理性上升,投資者勢必尋求資本更加安全和增值的投資環境,比較優勢突出的地區將成為資本競相涌入的“洼地”。九龍坡地處主城經濟核心區,擁有較完善的立體交通、物流網,區位優勢突出;工業規模全市第一,產業配套能力西部一流,產業承載優勢突出;是全市城鄉統籌發展綜合改革先行示范區,政策優勢突出。這些比較優勢,將對國際國內資本和優質項目產生強大吸引力,為推動工業轉型升級創造良好條件。 
  破局之路:應對的措施 
    在脫困路徑和措施選擇上,重點抓好“引導、助推、護航”三個關鍵環節,加速工業改造步伐,整體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努力實現“工業大區”向“工業強區”的質變。 
    引導:“三大途徑”優化工業結構。金融危機的發生,是政府用“有形之手”引導產業改造升級的有利契機。我們必須巧借外力,苦練內功,促進工業內部聚變、脫胎換骨。做“減法”騰空間。借危機“倒逼”之力,綜合運用土地、融資、財稅等調控手段,加快大中型企業及其配套企業“退城進園”,形成集約規模效應;引導不符合產業發展要求的企業轉移出區,騰出工業結構調整空間。做“加法”強優勢。加強園區建設,完善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增強吸引力和集聚力。加強招商引資,全力引進具有核心技術、處于產業鏈高端和關鍵環節的優質項目,形成特色優勢產業。做“乘法”增效益。抓住金融危機下市場主體“洗牌”、重組的有利時機,鼓勵龍頭企業實施收購、兼并戰略,放大聚合輻射效應。支持企業自主創新,以精深加工、高附加值、品牌化為方向,改造升級汽摩、機電制造和鋁加工產業;發展創意產業,提升產業層次,提高質量效益。 
    助推:“四大服務業”支撐工業升級。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豐富物流載體,形成物流體系,提供集成物流服務;創新物流方式,發展網絡物流、多式聯運、專業配送等新型模式,建立健全第三方物流網絡,提高物流服務能力。加快發展技術服務業。圍繞汽摩、機電制造、鋁材加工等主導產業,鼓勵企業之間、企業與科研機構合作,引進、培育和發展技術研發、成果推廣、包裝策劃等技術服務型市場主體。積極發展金融服務業。創新政府性投融資機構服務模式,完善政府金融服務平臺;鼓勵產權評估、信貸中介、資本運營、財務咨詢等服務業市場主體入駐和發展,為企業提供融資支持。不斷壯大勞務服務業,為工業改造升級提供人力資源和智力支持。 
    護航:“四大舉措”保障工業發展。 扮靚老城拓展新區。老城改造,優化城市服務工業發展功能。高起點規劃建設楊家坪地區,加快老城危舊房改造,優化提升城市功能。新區拓展,提供工業改造升級新空間。統籌規劃西部新城,統一產業布局,搭建工業發展良好平臺。高標準實施暢通工程,建好“動脈”。堅持整體布局、建管并重,加強交通信息化管理和綜合治理。高質量推進森林工程。集中力量實施“五大森林”建設工程,新建一批生態林區、城市公園和公共綠地,增強工業發展“肺活量”,吸引生產要素自然聚集。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激發“活力”。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