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金融合作項目有望大提速
2009-1-22 12:2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熱點項目引發業界大討論
證券時報 記者 胡學文
隨著《珠三角發展規劃綱要》的出臺,珠三角地區多個城市的分工更加明確,功能定位清晰。紛擾多年的香港與內地金融分工、合作的命題,在政策層面上也終于塵埃落定。在深圳,區域金融中心的地位將越發突出,《綱要》出臺將直接促進創業板等的加速運行;在廣州,當地發改委已經及時出臺了與綱要配套的工作方案,做出了三個階段的總體安排;在珠海,將以建設西部立體交通為突破口,通過一批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打造綱要提出的“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而中山、佛山等城市也在通過多種手段提升城市競爭力。可以預見,未來珠三角地區的各個城市將百舸爭流,珠三角區域經濟發展將百花齊放!
城市分工明確,城市功能定位清晰———這是記者在采訪過程中,從專家學者那里聽到的對《綱要》內容最多的評價。事實上,早前有報道就評論:隨著《綱要》的出臺,紛擾多年的香港與內地金融分工、合作的命題,在政策層面上終于塵埃落定。
深圳社科院金融與現代產業中心主任張建森表示,《綱要》對珠三角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對各個城市的發展定位也十分清晰。他認為,在改革開放30周年、金融危機侵襲的當下發布《綱要》,彰顯了國家對珠三角地區的重視以及該地區經濟變革的緊迫性和要求。“其實,就算沒有金融危機的侵襲,由于珠三角地區長期以來的勞動力密集型、資源消耗型的擴張發展模式已經不適應當下的國際市場競爭,改革發展也是勢在必行!”張建森直言。
河套地區開發將加速
在張建森看來,《綱要》提出“建設區域石油流通樞紐和交易中心”,這一大項目的突破在香港最有可行性。從當前的情況來看,由于中國的資本限制政策,只有香港可以實現資金自由投資,那么選擇在香港或者深港的河套地區建立石油交易所,最為可行,也最有基礎。
不過,也有專家提出不同觀點,中國社科院專家劉熠輝就認為,由于廣州是我國石油實物交割的一個重要城市,石油交易所在廣州破題更有市場基礎。
張建森還認為,隨著《綱要》的出臺,必將加快河套地區的開發進程,而金融業毫無疑問是河套地區的首選發展產業。不過,他同時表示,由于河套地區的特殊性,還面臨著不少技術層面的細節問題,如一旦開發,在該地區將使用何種貨幣,實施何種金融政策等,都是必須考慮的問題。
建立人民幣離岸中心
香港擁有國際金融中心的資源秉賦,其地位在《綱要》中得到了體現。《綱要》明確提出發展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相配套的現代服務業體系,建設與港澳地區錯位發展的國際航運、物流、貿易、會展、旅游和創新中心。
有專家表示,香港在未來中國發展格局中,明確扮演著國際金融中心的角色,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平臺。她服務的是大中華區、亞太經濟圈。事實上,香港有條件成為人民幣的離岸中心,它有這方面的強烈訴求,也有這方面的專業基礎和市場條件。
張建森對上述觀點表示認同。他表示,開展對港澳地區貿易項下使用人民幣計價、結算試點與《綱要》提出“建立金融改革創新綜合實驗區”是相一致的。對于加速粵港合作,他直陳四點意見:一是中央要有明確的制度安排,這一點隨著珠三角發展綱要的出臺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的層次,相信各配套政策將陸續出臺;二是應該率先在深港實現人民幣自由結算,如兩地銀行人民幣自由拆借,并逐步擴大推廣到整個珠三角地區;三是全力打造香港離岸人民幣金融中心,這也是人民幣真正走向國際化的第一步;四是要加強粵港基礎設施建設,如機場、地鐵、通訊等,使得兩地交流更加順暢便利。
專家還表示,《綱要》提出加大粵港澳開展銀行、證券、保險、評估、會計、法律、教育、醫療等領域從業資格互認工作力度,旨在為香港的金融業輻射內地提供政策保障,同時為廣州、深圳的服務業發展創造條件。
創業板推出箭在弦上
《綱要》提出:“盡快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推出創業板、完善代辦股份轉讓系統。”專家一致分析認為,這是鞏固深圳證券業中心的地位,助力、支持深圳證券交易所建立以中小企業板為核心的,包括主板、中小企業板、創業板、代辦股份轉讓系統在內的,以滿足和適應不同發展階段企業融資和交易需求為目標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形成多樣化、比較完善的金融綜合服務體系。
與此同時,接受采訪的多位專家都一致認為,《綱要》出臺將直接促進創業板等的加速運行。
與《綱要》相比,代表了深圳意圖的《深圳金融業發展“十一五”規劃》,方案更為具體:到2010年,深圳貨幣市場總成交達到3萬億元;票據貼現累計達到7000億元;銀行間債券市場總成交達到10萬億元;中間業務收入占營業收入比重力爭達到20%;信貸資產二級市場和票據交易中心基本建立;銀行業機構資本充足率保持8%以上,核心資本充足率保持4%以上;全市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降至4%以下;總資產凈回報率爭取達到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