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流通資訊

市場:不僅僅是一場投資盛宴

2009-12-17 19:44: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 本報記者范云兵
    明年1月,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占地7000多平方米的水產品交易大廳即將交付使用。據悉,大廳擁有攤位300多個,分為冷凍、冰鮮、活鮮水產品三大交易區域。配套的萬噸冷庫除了發揮儲存的作用外,還將成為各種冷凍海產品的中轉站,集冷凍儲存、物流運輸等集散功能為一身。冷鏈物流市場建設的火熱和規模可見一斑。
    因為,隨著經濟的發展,冷鏈物流已經越來越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每一個部分:從孩子們吃的冰激凌、老人服用的藥品,到宴會用的冷鮮肉、探病送的鮮切花;從廣東生產的荔枝、河南制作的水餃,到出口國外的海南瓜菜、運往國內的美國肉雞等。不一而足,這些都離不開冷鏈物流。
長袖善舞 冷鏈未遇“冷”
    冷鏈物流就像一位善舞的長袖舞者,攪熱了2009年有些低迷的中國市場。其主要表現在:一、全國性相關冷鏈物流論壇達到十余場,幾乎是之前幾年的總和;二、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升溫,國外巨頭和業界翹楚紛紛進軍冷鏈市場;三、一些冷鏈標準先后制定實施。
    “城鎮化進程是中國冷鏈物流發展的原動力。”英格索蘭中國區總裁宋振寧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據麥肯錫公司對中國15個省(市)的調查顯示,到2025年,中國的城鎮人口將達到9.2億以上,也就是說將會有3億多人口繼續實現城鎮化。而國家統計年鑒也顯示,中國2007年城鎮人口和農村人口的食品結構,即易腐食品占總食品消耗的份額有很大差異:在農村比例為42%,城鎮為73%。而隨著城鎮人口和消費量的增加,對易腐食品生產基地的需求也將大量增加。同時,不斷出現的食品安全問題又讓消費者不斷口誅筆伐。這對于從事農產品冷鏈物流業的企業家們而言,是一個極大的商機。
    仲量聯行中國工業部總監司徒藝與宋振寧的觀點不謀而合。他說:“正是‘消費’這種內在驅動力,讓中國的冷鏈行業有著極大的發展空間。據我們調查,中國的公共冷凍倉儲設施在未來的5年中,將以每年24%左右的速度增長。”
    基于此,在經濟危機暴發的年度里,在沒有多少國家資金扶持的條件下,冷鏈物流市場始終保持著快速的發展。國有企業發力、國外巨頭搶灘,就連一些中小企業也紛紛摩拳擦掌,試圖從這個巨大的市場中分得一杯羹。
    然而,冷鏈物流市場僅僅是一場投資與收獲的盛宴嗎?
利益相爭市場管理混亂
    不可否認,冷鏈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商業契機。但也正因為行業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冷鏈物流在加工生產、流通、消費過程中,涉及到農業、工商、衛生、質檢、食品藥品監督等十幾個監管部門。
    以一只雞為例,如果雞肉引發了食品中毒事件,從流通的源頭上講,如果是進口的,就要找海關;如果是國內的,野雞要找林業部門,飼養雞要找農業部門。而在這只雞的加工制作過程中如果出了問題,那么中央要找質檢總局,地方要找各級質監部門;在運輸銷售的環節中主要是以工商局為主。也就是說,沒有一個部門能夠貫穿始終對這只雞的冷鏈溫度來進行監控。
    這種情況下,一旦出現問題,就缺乏有力的監管部門和措施。
    因此,要解決冷鏈安全問題,就得建立強有力的統一的監管機制,把現在的多部門分段監管改為少部門集中全程監管。根據今年實施的《食品安全法》,國務院將設立食品安全委員會,作為最高層次的議事協調機構,協調、指導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目的在于從一定程度上消解“多頭分段管理”的弊端。而從另外一個角度講,這也承認了“多頭分段管理體制”的繼續存在。
    顯然,從我國目前的管理體制來看,短期內建立一個像日本衛生部門一管到底的管理體制并不切合實際。即使我國存在這樣一個部門,其自身的監管不到位怎么辦?誰又來監管它?
    業內專家表示,從上到下的監管機制只能治標不能治本,最為關鍵的還是要加強企業的責任意識和消費者的權利意識教育。
缺少規劃造成基建浪費
    今年冷鏈物流的火熱更多的體現在基礎設施尤其是冷庫的建設。國有冷庫改造、擴建為冷鏈物流中心,外國巨頭蜂擁而入搶灘市場,民間資本也躍躍欲試……一時間,冷庫成為眾多資本運作最受歡迎的主體之一。
    可是,項目的建設源于規劃,規劃的基礎在于對現狀的了解。中國的冷庫容量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現狀,眾說紛紜。國際冷藏庫協會說有1500萬立方米,中國冷藏庫協會說有1100萬噸,兩個數字相差甚遠。尤其是像中國這樣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地域之間的存量和需求差異也很大。這讓企業莫衷一是。
    而目前國內冷庫建設的區域和種類規劃也不盡合理。在目前存在的冷庫中,80%以上是利潤率較高的禽肉水產冷庫,果蔬冷庫不足20%。因此,今年一系列的相關計劃中,都加強了果蔬冷庫的建設:包括“農超對接”、“農校對接”、蔬菜標準園建設項目、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項目等等。可是,這些項目分屬不同的政府管理部門,存不存在重復建設、能不能滿足需求、項目與項目之間有沒有互通有無,目前來說,無從查起。
諸多標準如何串起冷“鏈”
    今年大大小小的冷鏈物流論壇中,諸多企業提到一個最多的問題就是冷鏈物流的斷鏈,而斷鏈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冷鏈標準的缺失。
    “沒有標準,我們怎么執行?”一位業內人士坦言。對此,專家分析,冷鏈斷裂的根本原因不是標準的缺失,而是企業自身標準過低和監管不到位。
    到2010年以后,一些以冷鏈標準缺失而致使冷鏈斷裂的借口將不再成立。因為,今年的11月30日,中國物流技術協會冷鏈物流分技術委員會 (以下簡稱冷標委)正式成立了。其今年制定的16項冷鏈標準正在國標委網站上公示。
    但標準僅僅是文字,不能只寫在文件里,留在口頭上,執行才是最為關鍵的。剛剛成立的冷標委秘書長劉衛戰告訴記者:“冷鏈標準執行難的根源在于缺乏市場大環境。”在劉衛戰看來,冷鏈標準大環境的創造,不但要加大對違規企業的處罰力度,更要培育消費市場,因為消費市場對冷鏈的要求才是企業執行冷鏈標準的內在動力。而宣傳是培育這個消費市場最重要的手段。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