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陽明區城區經濟追趕跨越打造“陽明現象
2009-12-17 19:2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經過重新審視、重新定位和重新規劃,牡丹江市陽明區2007年響亮提出了“工業立區、商貿興區、招商強區”的發展戰略。對此,陽明區區長姜英波說:“工業是立區之基,商貿是富區之源,而招商引資是加快發展的最佳途徑。”
工業產業集群撐起發展重任
走進友搏藥業公司,車間內兩條自動化生產線正在緊張地忙碌著,一箱箱填補國內空白的“輸血通注射液”正準備銷往全國各地。讓人驚嘆的是,這個僅有100多人的廠子,目前人均利稅水平高居全省醫藥行業之首,今年上繳稅金近億元。
陽明區是牡丹江市工業大區,幾年來他們把培育產業集群發展作為重中之重,通過給予政策扶持,推進技術改造、科技創新和項目建設,推動產業優化升級,把傳統優勢產業打造成上規模上檔次、能耗低污染小、產出高效益好的支柱企業。目前全區已形成了醫藥、硬質材料、石油工具等六大支柱產業。
按照扶優扶強、做大做強的原則,陽明區通過支持友搏藥業完成“輸血通”擴能改造二期工程,使企業生產能力比兩年前提高一倍,利稅比兩年前翻了兩番。今年7月,新建企業輝鵬實業公司由于缺少啟動資金,致使工業硅電子冶煉爐遲遲不能投產,而此時企業已與日商簽訂了包產包銷合同。陽明區政府急企業之所急,協調有關部門幫助企業突破沒有抵押物的制約,短期內獲得了1000萬元貸款。輝鵬公司副總經理楊培成說:“這筆貸款對我們來說是雪中送炭,使企業能夠按期啟動生產。目前我們的產品供不應求,明年預計實現稅收1100多萬元。”
目前,陽明區骨干稅源企業已發展到71戶,主導產業保持了40%以上的增長速度。
現代服務業拓展財源空間
在陽明區,鱗次櫛比的汽車4S專賣店頗為引人注目。據統計,匯集光華街兩側的汽貿企業已發展到145家,今年僅汽貿產業稅收就將突破3000萬元。很多打算在我省東部地區布點的國內外知名汽車品牌,紛紛指定把4S店落戶到陽明區。
2007年,當汽貿企業僅有幾十家的時候,陽明區就敏銳地抓住這一勢頭,為名品汽車4S店落戶創造多種優惠條件。僅3年時間,他們引進了汽貿業總部企業5家,引進結算型企業5家,使總部經濟和結算經濟實實在在走進了牡丹江,從而把汽車貿易做成了大產業。目前,陽明區正在對汽貿產業進行全景規劃:拉長汽貿產業鏈條,使汽貿產業由以轎車銷售為主體向重型車等多種車型銷售拓展,由以整體銷售為主體向維修、配件、美容、裝飾、二手車、信息服務等領域拓展,由以國內銷售為主向俄羅斯等外貿領域拓展。
與汽貿產業遙相呼應的是物流產業。陽明區地處203國道和301國道交會處的中心節點,他們充分發揮區位優勢,依托華晟國際物流公司,通過整合資源,規范秩序,擴大規模,推進物流業快速發展,今明兩年重點推進零擔貨物運輸物流中心建設、哈達農產品國家物流中心建設、牡丹江月星國際家居廣場建設。
優化發展環境打造政策洼地
城區經濟發展需要項目支撐。幾年來,陽明區牢固樹立“抓發展必須抓項目”的思想,連續3年開展“項目建設年”活動。
為吸引項目落地,陽明區在招商引資中提出了一個新觀念——打造誠信“陽明”。正是憑借“誠信”二字,他們在財政吃緊的情況下,2007年以來出資2700多萬元,對納稅大戶和招商功臣進行表彰獎勵,兌現了優惠政策。
項目落地需要土地資源。為拓展發展空間,陽明區創新思路,通過“本土+飛地、城區+村鎮、補償+統籌、收儲+轉項、樓宇+集群”5種方式不間斷地拓展空間,從而破解了項目落地的土地制約。3年來,全區共引進各類項目366個,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30.2億元,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1億元。
追趕型跨越式發展打造出令人矚目“陽明現象”。為進一步加快城區經濟發展,做大財政“蛋糕”,陽明區目前正搶抓機遇,超前謀劃,筑集群、調結構、增活力、拓空間,深入實施“2643”經濟發展戰略,即建設國家級民營科技企業示范區(軟平臺)和陽明對俄物流產業園區(硬平臺)兩個發展平臺;做大做強生物制藥、硬質材料、汽貿物流、石油配件、地產建材、木業加工六大主導產業;打造全國硬質材料(新材料)基地、黑龍江東部汽貿城、黑龍江對俄物流產業基地、黑龍江對俄有機農產品基地。3年后,到2012年陽明區國內生產總值、城鎮固定資產投入、財政收入將比2009年翻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