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橋”——港珠澳大橋在珠海水域開工
2009-12-16 13:4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堪稱“中國第一橋”的港珠澳大橋珠澳人工島部分于12月15日在珠海水域動工,標志著這座全球最長跨海大橋工程建設正式啟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中共廣東省委書記汪洋,交通運輸部部長李盛霖以及香港特首曾蔭權、澳門特首何厚鏵等出席了開工儀式。
港珠澳大橋全長56公里,其中橋隧主體工程長約36公里,香港界內長12公里,珠海接線長13.89公里。其中主體工程海中橋隧規模將超越現時世界上最長跨海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建成后將成為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海中橋隧主體工程及珠海接線將按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行車時速每小時100公里。整個大橋造價超過720億人民幣,由中央以及粵港澳三地政府共同出資興建,計劃收費50年,設計使用壽命120年,能抗擊16級風力和8級地震。
15日開工建設的珠澳口岸人工島位于珠海拱北灣南側,是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與珠海、澳門兩地的銜接中心,大橋通往珠海、澳門兩地的口岸同設在該島上,既分離設置又連接互通。該人工島填海造地工程包括南標段與北標段的護岸工程、陸域形成工程、地基處理工程,以及交通船碼頭工程等。
珠澳口岸人工島東西寬930至960米,南北長1930米,護岸總長8000多米,填海造地總面積217.56萬平方米。該工程分別由中交一航局和天津航道局、四航局和廣州航道局組成的兩個聯營體施工,施工監理均由中交四航院負責實施。而香港口岸則建在香港機場東北面水域130公頃的人工島上。記者了解到,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要到明年才開工,目前大橋主體工程仍在設計當中。
港珠澳大橋通車后,香港往來珠三角西部的車程可縮短至3小時內,屆時可降低兩地客運及貨運成本,并對港珠澳三地的經濟、旅游、金融、物流及文化交流帶來諸多益處。有關方面預計,到2035年,港珠澳大橋每日車流量達5至6萬輛次,過境人流達23至25萬人次,通車后20年可為三地帶來400億元效益。大橋的興建為粵港澳的深入合作提供更穩健的基礎,并將提高大珠三角區域的國際競爭力。
大橋建成后,將有利于形成大珠三角城市群,地域范圍包括香港、澳門和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中山、江門市的全境,以及惠州市的惠城和惠陽區、惠東的博羅縣,肇慶市的端州和鼎湖區、高要和四會市,土地面積超過42831.5平方公里。
如此浩大的建設工程,大部分在水上或水下完成,而其所涉水域是我國水上運輸最繁忙、船舶密度最大的水域之一,因此,大橋的建設將使水上安全監管面臨諸多難題。為了化解難題,確保國家重點工程建設的順利進行,廣東海事局早在2004年就介入,通過全面部署,統籌協調,為港珠澳大橋提供科學的服務措施,營造良好的建設環境,作為水上交通安全監督管理平臺的“躉船1536”目前已經到位,它將為大橋建設提供“一站式服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