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公路段設計發展模型
2009-12-15 11:2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由于現有管養公路等級偏低,結構不合理,通過能力小,抗災能力弱,還不適應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需要。且公路超限超載嚴重;公路養護戰線長,點多面廣,嚴重制約了養護生產的發展。
筆者給貴州省花溪公路管理段建立了一個“一二三四”發展模型:
“一”是圍繞一個中心:以養護生產為中心,堅持搞好“主實副強”的和諧發展。積極實施預防性、經常性和日常養護,及時修復路面病害,不斷提高養護質量和管理水平,為社會提供安全、暢通、便捷、美觀、舒適的公路運輸環境。
“二”是抓好兩項改革:深化公路養護運行機制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
1、就深化公路養護運行機制改革而言,可分兩步走,第一步:全面推行公路養護工程費制,實行合同管理和計量支付,逐步向公路養護的市場化方向邁進,目前花溪公路管理段實施的公路養護小修工程費制就是其中一種。第二步:全面放開公路養護市場,將高速公路、國省干線、縣鄉公路統一開放,以地域(如縣、市等)為單位,實行綜合養護。面向社會,實行競標養護,養護合同期限建議以3~5年為宜。由此,既可消除養護工作中的盲點,責任到人,避免出現由于養護管理脫節而導致的相互扯皮、推諉的情況;同時還能在保證養護質量的情況下,通過高速公路的養護,引進人才、技術、設備,帶動干線公路和縣鄉公路的養護;通過干線公路和縣鄉公路的養護,大力推廣運用新技術、新設備,最大限度地發揮養護公司人力、物力、機械設備使用效益的最大化,進而減少養護成本投入。
2、搞好人事制度改革,由于歷史原因,公路養護人員較多,人工作業量大,以花溪公路管理段為例,對現有在冊在職人員160人,通過辦理提前退休、內退、轉崗、借調等方式,精減了人員70人。該段還做了如下探索:1、將原有四個道班合并組建為兩個,一個為機械化養護站,另一個為公路管理所。
“三”是加大四個投入。即加大瀝青路面大中修工程、水毀修復工程、養護基礎設施、養護機械等方面的投入。
1、通過加大瀝青路面大中修工程,不斷提升路況指標,以滿足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群眾出行的需要。
2、及時修復水毀工程,完善應急搶險機制,搞好及時性養護,以確保公路的暢通和安全。
3、加大養護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職工的生產和生活環境,著力構建和諧公路、以人為本的公路行業新氣象。
4、加大養護機械的投入。積極引進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例如:花溪公路管理段在近三年內,在貴州省公路局和貴陽公路管理局的支持下,通過引進瀝青路面加熱機、瀝青路面再生拌和機、銑刨機、小型挖掘機、瀝青路面攤鋪機等設備,著力提升公路養護行業的機械化養護水平。如采用小型銑刨機進行養護作業,每天可銑刨面積為400M2,相當于40個工人開挖一天,并且節約成本1000多元?梢姡M新技術、新設備,能極大地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節約生產成本、大大縮短維修時間,充分保證施工安全和車輛的通行安全。
“四”是強化五項措施:一是牢固樹立法制意識、積極抓好建章立制、進行規范管理;二是落實崗位負責制,強化責任追究制;三是依靠科技、大力加強循環經濟、生態經濟、環保經濟的發展,著力提高公路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水平。四是積極引進人才,不斷強化職工培訓,提高職工隊伍整體素質;五是加強上級監督、黨支部監督、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