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工業與“低碳經濟”
2009-12-15 2:07: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蘭格鋼鐵信息研究中心張琳
在我國,鋼鐵工業作為工業體系最重要的基礎和戰略性產業,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仍將持續發展,從而有力推動國民經濟建設的進程。2008年中國連續13年位居世界粗鋼產量第一,遙遙領先鋼產量前十國。
鋼鐵冶金的歷史就是冶金工藝不斷技術創新的歷史,氧氣轉爐煉鋼和連續鑄鋼在第一次快速發展時期扮演了決定性的角色。20世紀70~80年代,鋼鐵企業投入巨大精力進行技術創新從而渡過了能源危機。可以說,技術進步始終是鋼鐵工業發展的推動力。但是,鐵礦資源、水資源、能源的嚴重短缺和環境負荷的不斷加重一直是限制鋼鐵工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回頭看看發達國家鋼鐵業發展的歷史,也就是我國鋼鐵業正在走或者未來將要走的道路。
發達國家鋼鐵工業發展三個階段:
1.經濟優先觀念——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
2.經濟與環境兼顧——由 “被動治污”轉變為 “主動治污”。
3.生態循環型社會——最佳生產,最佳消費,最少廢棄。
很顯然,最近我國再次把鋼鐵工業的第三個階段——“生態循環型社會”突出強調。不止我國,2009年2月美國通過總額達7870億美元的刺激經濟方案,新能源是主要投資領域,并作為振興美國經濟的戰略重點;2009年6月歐盟委員會發布2009~2013年 “環保型經濟”的中期發展規劃,將籌集1050億歐元,創建具有國際水平和全球競爭力的 “綠色產業”。可以看出,全球都進入了 “低碳經濟”時代。同時, “低碳經濟”也將成為引領經濟復蘇的重要增長點。
在2000~2008年的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中,有2/3來自中國
荷蘭研究機構 “荷蘭環境評估局”稱,2006年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超過美國位居世界第一;2007年兩國間的差距進一步擴大,2007年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約占世界總體的1/4,加上排放量第二的美國,共占了全球二氧化碳總排放量的46%。2000~2008年,在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中有2/3來自中國。從全球統計數據來看,鋼鐵工業排放的二氧化碳占人類總排放的5%,而在中國要占到近12%。因此,對于中國發展 “低碳經濟”更顯迫切。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峰值何時來到?2030年左右見頂?2050年開始下降?眾說不一。
“低碳經濟”正在成為焦點
“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是人類社會繼農業、工業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進步。 “低碳經濟”是一種正在興起的經濟形態和發展模式,包含低碳產業、低碳技術、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等一系列新內容。于是, “低碳經濟”成為在12月4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熱門話題,中國經濟能否走上一條低碳的轉型之路也是2010年經濟關注焦點之一,淘汰 “高碳”產能也成為我國鋼鐵工業下一步的工作重心。
國外鋼鐵循環經濟實踐
日本:日本政府積極推行有利于循環經濟的立法;充分利用企業內部的 “三廢”;向焦煤中摻用廢塑料1%~2%后煉焦,能量利用率達到94%,用廢輪胎代煤,除利用橡膠外,10%的子午線鋼絲也被作為鐵源有效利用。
德國:德國是發展循環經濟的先驅國家。早在1972年,德國就制定了廢棄物處理法;回收利用副產品,如爐渣、泥漿、粉塵,德國有一個爐渣研究所,一直在進行擴大爐渣使用范圍的研究;德國政府不允許冶金企業向外排放污水,雖然環保投資增加鋼材生產成本,但環保仍勢在必行。
挖掘潛能,創建具有國際水平和全球競爭力的 “綠色鋼鐵產業”
2008年,全國重點鋼鐵企業噸鋼綜合能耗為629.93kgce/t,比上年度上升0.3%,這是進入21世紀以來8年所沒有發生過的現象。用科學發展觀來分析能耗上升的原因,鋼鐵生產所有先進的能耗指標均需要有一定技術條件來支撐。
1.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決定了能效水平先天不足。
我國鋼鐵工業一次能源以煤炭為主,占能源消費總量的70%左右,而且煤發熱量、灰分、硫分等質量指標與美國、德國、日本相比,存在較明顯的差距。石油類能源和天然氣所占比例比其他國家低15%~20%,從工藝、技術角度,采用石油類燃料、天然氣,可有效提高能源加工、轉換效率。但由于我國能源條件限制和經濟性等因素,能源結構很難改變,只有通過新技術、新工藝來改善能源利用率,達到 “清潔生產”。
2.我國轉爐煤氣和蒸氣回收利用水平低,一些小轉爐就沒有回收裝置。
鋼鐵工業所用煤炭的能量有39.8%以煤氣 (高爐煤氣、轉爐煤氣、焦爐煤氣)形式存在,其能值占鋼鐵工業總能耗的34.12%。這說明充分利用好富產煤氣,對于企業的節能工作有重大意義。我國轉爐煤氣回收水平是很低的,平均值為54詄/t鋼,一些小轉爐就沒有回收裝置 (2008年有12家企業沒有回收轉爐煤氣)。而國外工業發達國家是在100詄/t鋼,如果轉爐煉鋼可以實現煤氣回收大于100詄/t鋼 (占回收能量的80%),蒸氣回收大于60詄/t鋼 (占回收能量的20%),就可以實現轉爐的 “負能煉鋼”。
3.我國冶金工業水重復利用率平均不到70%,而發達國家高達90%。
鋼鐵生產流程的各個工序幾乎都離不開水,燒結、焦化、煉鐵、煉鋼、軋鋼各工序都需要大量消耗水,都有廢水排放,特點是:廢水量大、水質差異大、污染物種類多。鋼鐵廠用水應遵循少用新水和淡水資源,發展節水技術,強化水循環,減少廢水排放的原則。據統計,我國冶金工業水重復利用率平均不到70%,而發達國家高達90%。與國外先進企業相比,目前我國鋼鐵企業噸鋼耗新水還有一定差距,節水潛力很大。
4.大多數鋼鐵企業的二次能源回收量在50%以下。
目前,日本新日鐵已回收的二次能源占可回收部分的92%,我國寶鋼也回收二次能源的68%,大多數鋼鐵企業的二次能源回收量在50%以下,一些中小企業的二次能源回收是剛剛起步。所以說,我國鋼鐵企業的節能潛力是比較大的。
國內各鋼鐵企業之間的系統節能技術差距依然較大
雖然寶鋼等大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鋼鐵企業,鞍鋼鲅魚圈、首鋼曹妃甸等新建的一批鋼鐵生產基地,均是按建設新一代鋼鐵生產流程進行設計、組織生產,企業的綜合能耗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但國內各鋼鐵企業之間的差距依然較大,部分鋼廠仍由于技術限制和能源管理落后等諸多原因造成能源利用效率低下。因此,鋼鐵企業應該從各工序著手,盡可能采用先進技術、工藝和先進設備及新材料,挖掘潛能,減少用能量,提高能源的重復利用率,創建具有國際水平和全球競爭力的 “綠色鋼鐵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