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涌的新沙糧庫 不甘做“南國第一倉”變糧商
2009-12-14 11:3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南國第一倉”中央儲備糧廣東新沙港直屬庫(下稱“新沙糧庫”)目前動作頻頻:立志明年完成4萬噸淺圓倉散糧中轉倉、年產50萬噸的飼料廠以及合資大豆壓榨等配套項目;組建物流加工園區;升級油脂中轉站、試水大豆壓榨……而這些動作的目標最后直指——從“大糧倉”向“大糧商”轉變,由單一倉儲向倉儲、物流及加工貿易轉型。
“倉”變“商”第一步
46萬噸倉容 廣東省第一
從西部干道進入麻涌,一路向西,走到蕉林的盡頭,就是 “南國第一倉”新沙糧庫。歷經十年磨礪,新沙糧庫“倉”轉“商”的發展規劃漸趨成熟。
新沙糧庫副主任周忠順對記者介紹說,新沙糧庫從1999年成立至今,已歷經三次擴建,倉容從最初的6萬噸擴建至46萬噸,在廣東省內現有糧倉中倉容排名第一,這也是中儲糧目前在全國建起的第二大糧倉。
46萬噸糧食是什么概念?周忠順打了個比方:“廣州市人口大概是1200萬,46萬噸糧食可以支持這1200萬人口吃三個月。”
除了完成中央儲備糧的管理任務之外,中央還交給新沙糧庫另一個任務,就是提升糧庫的經營能力,而開拓輔儲業務正是新沙糧庫實現由“倉”變“商”的第一步。
“但從目前來看,要做好儲備,又要開拓中轉業務,現有的倉容還是不夠。”周忠順說,目前46萬噸倉容當中,僅有10萬噸用于中轉業務,只有再增加倉容,才能提升市場競爭力。
困難很快就將解決,據悉,目前國家發改委已批準新沙糧庫散糧中轉項目立項,按照規劃,新沙糧庫將投資3700萬元,新建4萬噸倉容的淺圓倉。這批新倉庫明年4月就可以竣工投產,屆時新沙糧庫倉容將達到50萬噸,是十年前的10倍。
“倉”變“商”第二步
新建飼料廠 盤活庫存糧
糧食不比煤炭,儲藏有一定時限,不同地方標準不同,南方的標準一般是2~4年。“這就是說,儲備糧放在倉庫里,2~4年后拿出來,必須保證人還能吃。”新沙糧庫檢化驗中心主任王大枚說,幾年前,新沙糧庫采取了谷物冷卻、氮氣除蟲等綠色儲糧技術后,像小麥這樣的品種可以保存至7年。換言之,按照4年標準存放糧食的話,新沙糧庫的存糧在質量上比國家要求的標準更高。
但無論怎樣,存糧達到一定年限,就必須按照國家規定進行輪換處理:采購一批新產的玉米、大豆、小麥,同時把倉里的存糧運出去賣掉。明年,新沙糧庫的玉米除了拿到飼料市場上銷售之外,還有一個新的去處。
“借助原材料的優勢,我們計劃建一個飼料加工廠。”周忠順說,在做出計劃之前,他們對珠三角地區,尤其是粵西養殖業較發達地區進行了市場調研。“廣東省是飼料大省,商品化飼料應用程度很高,飼料市場需求量非常大,這里潛藏著巨大的市場。”
據悉,新沙糧庫已計劃投入3800萬元,利用部分現有生產設施和預留發展空地,建設一條年加工能力達50萬噸的飼料生產線。周忠順笑著說,盡管飼料廠的名字還沒想好,但由于有明顯的成本優勢,銷路是不成問題的。“今后飼料項目的產品將主要對珠三角地區、粵西地區的禽、畜農和經銷商進行銷售。”
“倉”變“商”第三步
升級油脂中轉站 壓榨大豆
十年前,南下打工者日益增多,廣東沿海地區的人口增長迅猛,糧食需求量同比上漲,為解決龐大人口的吃飯問題,中儲糧在南方糧食主銷區設立了新沙糧庫。十年后,新沙糧庫已不僅僅是糧倉。
2006年,新沙糧庫擁有了旗下的第一家子公司。周忠順回憶說,那一年,經中儲糧總公司批準,新沙糧庫與東方經貿有限公司合資,收購了旁邊的一家民營糧油企業——中盛東莞公司。
“中盛和我們本是鄰居,但由于種種原因,當時他們虧損很嚴重,最后被我們收購了。”周忠順說,收購中盛后,新沙糧庫正式進軍油脂加工領域,并利用糧庫自身成功的經驗,為新公司開拓了一項新業務——增建油庫,開拓油脂中轉業務,經過一番努力,中盛(后改名“中儲糧油脂工業東莞有限公司”)當年實現扭虧為盈。
盡管如今該公司已劃歸中儲糧總公司管理,從新沙糧庫的子公司變成“兄弟企業”,但這一步棋已成為廣東第一糧倉謀劃“倉變商”的關鍵一招。據悉,東莞油脂公司現有棕櫚油和豆油精煉生產線各1條,日產能1200噸,棕櫚油分提生產線兩條,日產能1600噸。
依托新沙糧庫和東莞油脂公司發展油脂加工和中轉業,中儲糧目前已投入3.5億元,計劃揮軍大豆深加工行業,明年,一座大型榨油廠將在新沙糧庫旁邊崛起,年產能力達100萬噸。為此,中儲糧新沙港物流工業園內,明年還將新建一批油庫,屆時華南最大的油脂中轉站將在目前25萬噸的倉容上,再提升一個等級。
緊急調糧——有“閑置資產”護駕
“平時我們運糧大多靠水路,情況危急的時候,我們最大的閑置資產就可以派上用場了。”周忠順所指的“閑置資產”是一段不足1000米長的鐵軌,這是2001年糧庫第三次擴建時修筑的,至今尚未使用過。盡管這段鐵軌只有數百米長,但正好與廣深鐵路相連,一旦國家需要緊急調糧,庫存糧食就可以通過這條鐵路專線裝上火車運往全國。
調控糧價——庫存糧食拿出來拍賣
前一段時間,受北方雪災影響,廣東市場玉米價格一路暴漲,最高時一噸玉米超過了2000元,創下了歷史最高紀錄。周忠順說,一段時間以來,玉米價格在1800元/噸的基礎上,出現20至30元的價格波動是正常的,但波動超過了200元就不正常。“像這種情況,我們就會按照國家規定,把庫存的玉米拿出來拍賣,通過持續不斷的拍賣,最后把玉米的價格穩定下來了。”
未來對手——新建的省、市糧庫后來者居上
周忠順說,每一年新沙糧庫除了完成國家儲備糧任務外,還可以產生上千萬元的經濟效益。未來,麻涌“糧油高地”的前景將更加廣闊,據悉目前廣東省與東莞市已立項在新沙糧庫附近新建省、市糧庫。其中,省庫目前已建起22萬噸,而該庫的遠景規劃是100萬噸。一旦建成后,它將有望取代新沙糧庫成為“廣東一哥”。
新沙糧庫威水資料
●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的直屬糧庫,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糧食市場穩定
●中國南方規模最大的糧庫:占地三百畝,倉容四十六萬噸,連接六萬噸碼頭,中轉能力一萬五千噸/日
四位一體的業務定位:
●中央儲備糧保管和輪換
●小麥、大豆、玉米的中轉服務
●糧食、食油、飼料的購銷
●糧油加工、深加工、精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