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市環城高速公路概況
2009-12-14 10:2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9月27日,貴陽市首條環城高速公路全面建成通車,這條匯通貴陽城市脈絡的“大動脈”將使貴陽市的城市發展邁上新的臺階。
據悉,新建成的貴陽市環城高速公路全長121公里,雙向4車道通車,設計時速為100公里/小時。環城高速公路的順利通車結束了省會城市貴陽沒有環城高速路的歷史,同時也將貴陽市的城市道路、國道、高速公路第一次有機地連在一起,使得貴陽的城區面積從目前的37平方公里拓展至507平方公里,城市建設用地從170平方公里擴大到300平方公里,城區可容納人口數也將從目前的182萬人擴大到360萬人以上。
貴陽市環城高速公路的建成優化了貴州省的交通路網布局,為建設以貴陽為龍頭的城市經濟圈和生態文明城市創造了良好條件,對促進貴州、貴陽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性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環城高速·大事記
2007年
6月29日,貴陽環城高速公路建設指揮部成立,南環線項目啟動。
7月10日,在貴陽環城高速公路的46座橋梁中,作為橫跨阿哈水庫的大河邊特大橋工程啟動。
12月28日,貴陽環城高速公路南環線開工儀式在花溪區隆重舉行,南環線項目全線開工。
2008年
3月5日,桐木嶺大橋率先灌注了全線第一根孔樁,標志著建設全面進入施工高潮。
8月21日,作為南環線上的標志性建筑,花溪一號特大橋第一拱段成功吊裝。
12月30日,西南段完成投資17.88億元,占總土建工程量的85%;南環線完成投資113955萬元,約占路橋建安投資的88%,楊眉堡及桐木嶺隧道已貫通。
2009年
1月15日,牛郎關互通立交橋主體工程提前106天完工,比預計時間提前3個多月。
5月20日,牛郎關互通立交橋在全線五大控制性重點工程中率先交工驗收,為通車目標實現奠定堅實基礎。
7月15日,作為制約環城高速公路通車的控制性工程,大河邊特大橋合攏。
9月6日,花溪一號特大橋成功通過荷載試驗,是繼牛郎關互通立交大橋、擺攏大橋、桐木嶺大橋等橋梁之后,也是南環線公路工程的最后一座受檢試驗橋梁。標志著南環線整個公路工程的全部橋梁工程圓滿完成。目前,整個公路工程和交通站點工程已基本完工。
9月18日,貴陽環城高速公路南環線順利通過交工驗收。
9月27日,貴陽環城高速公路全面通車。
環城高速·解讀
貴陽環城高速公路概況:
國道主干線貴陽繞城高速公路是國家發改委批準立項,國家交通部批準初步設計的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工程。該公路起于貴陽市花溪區小碧鄉下壩,終點位于白云區沙文鄉尖坡,與貴遵公路、貴陽東北繞城公路在尖坡樞紐互通交匯,全長55.11公里,概算投資31億元。沿線設置下壩、牛郎關等共8處互通式立交。全線特大橋3座,大橋32座,中橋1座,分離式立交5處。按雙向四車道標準建設,設計速度100公里/小時。
貴陽市在協助加快推進西南環線建設的同時,2007年6月,決定修一條環花溪的線路,這就是今天的南環線,從此,原來的貴陽繞城線加上南環線一起,稱貴陽環城高速公路。
全長38.253公里、概算投資29.68億元人民幣的南環高速公路與西南環線相連,形成更加完善的貴陽環城高速公路。南環線起自西南環線牛郎關互通,止于金竹互通。長達120公里的貴陽環城高速公路貫通后,貴陽城市道路、國道、高速公路第一次有機地連在一起;貴陽的半小時經濟圈從目前的106平方公里向外推進到507平方公里,面積擴大了近4倍,人口從目前的182萬擴大到可容360萬人以上。
環城高速·歷程
“環高”建設經過了三時期,分別是:
第一個時期:上個世紀80年代,1989年建成了從龍洞堡的大坡東到中曹司大橋西端的老西南環線,為二級汽車專用公路,全長15公里,現在大部分已街道化。
第二個時期:上個世紀90年代,為解決貴遵路通車后車輛過境問題,1999年建成了從尖坡到筍子林的東北繞城環線,為一級汽車專用公路,全長19公里;這個時期,成立了貴陽市西北環線籌建辦公室,考慮建設西北環線高速公路,在金竹與老西南環線相接,經雪廠、狗場、水口寺、大山洞到毛莊鋪,全長36.9公里,雖然搞了 報告,但由于當時的財力有限,沒能實施。
第三個時期:進入本世紀以來,隨著西部大開發的實施,國道公路主干線我省境內段迅速推進,貴陽過境高速公路建設愈顯迫切。省交通廳從2001年9月開始著手做這條過境高速公路的可研報告,并于2003年9月完成,計劃2007年建成通車,但2005年開工后,由于種種因素的干擾,到2007年上半年,僅完成建設投資3.26億元,占總投資額的百分之十幾。環城高速建設步履維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