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代收貨款”運營模式頻爆危機
2009-12-12 13:5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余家頭聯盟路恒通貨運公司,經營家具生意的徐師傅拿著近萬元的貨單收錢無門。3天前,這家貨運公司突然搬空,老板攜帶大筆貨款玩起“失蹤”。記者在現場初步統計,有40余家貨主近40萬元的貨款沒有結清,而這些貨主全部采取的是由物流公司“代收”的形式收取買方貨款。
40多名貨主收錢無門
昨日下午,在余家頭聯盟路中段,恒通物流公司大門緊閉,本來堆滿貨物的倉庫已空空如也,辦公室也人去樓空。公司大門外匯集40多名貨主。
徐師傅在和平家具大世界經營家具生意,發往沙洋和天門的貨他都找這家物流公司,雙方合作已有多年。今年11月15日和11月26日,他分別將4件成套家具交給恒通物流的馮老板,發往沙洋,總計9520元貨物由該公司代收。此后,徐師傅先后5次前往該公司收錢,每次對方都稱“再等等”。最后一次,對方稱“12月11日來,肯定能拿到錢”。昨日下午,徐師傅興沖沖地來物流公司收錢,沒想到碰到的是40多名與他有相同遭遇的貨主。
貨主王女士告訴記者,據她們了解,物流公司是12月8日晚開始“搬家”的,讓她氣憤的是,8日當天,她還在這家物流公司發出了3套價值2000多元的辦公桌椅。
據記者在現場初步統計,有40多家貨主近40萬元貨款沒有結清,其中最多的一家損失9萬余元,最少的也有1000多元。目前,警方已介入調查。
“代收貨款”埋下信用危機
在這家恒通物流公司的隔壁,竟然還有一家掛著此招牌的公司。該公司負責人胡先生稱,雖然掛一個牌子,但“自己的業務與隔壁馮某經營的物流公司沒有關系!彼嬖V記者,卷款失蹤的馮老板是湖南岳陽人。3年前,馮某來武漢做起物流生意,經過打拼,生意有了起色。因同是老鄉,胡先生半年前來到武漢,投靠馮老板。幾天來,他也無法找到馮某。對于貨主間流傳的馮老板因為賭博輸錢卷款還債的說法,胡先生不置可否。
胡先生透露,其實“代收貨款”在物流行業都很普遍,漢正街附近的很多物流企業也是采用這種付款方式。由于地處余家頭和平家具大世界附近,聯盟路上有十多家物流貨運企業。
記者以貨主身份詢問得知,一些托運方為圖方便省時省費用,默認了“代收貨款”的方式,而物流企業為招攬貨源和生意,也很“默契”地配合貨主“代收貨款”。
在關門的恒通物流公司門前,貨主王女士說,外地的買方都是“見貨付款”,由于貨主也擔心買方收到貨后不付款,他們就委托物流公司“代收”,完全將信任寄托在物流企業身上。沒想到,這種信任竟被部分物流企業輕易地揮霍。
物流行業亟待規范
物流行業一業內人士說,從貨運流程上來看,代收的貨款在物流老板或物流公司手中周轉幾天至幾個月的時間,給別有用心之人留下了可乘之機。加之在惡意競爭的影響下,一些物流公司因經營不善、連年虧損或資不抵債時,就會卷上貨款逃之夭夭。
記者了解,工商部門對物流企業核準的經營范圍里并無“代收貨款”這一項目。物流企業一旦卷款逃跑,就會導致受害方維權艱難,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代收貨款”為私下的口頭約定,很少有人簽訂書面合同。
湖北多能律師事務所黃文學分析介紹,“代收貨款”無限擴大了托運人的賣方風險,不利于保護托運人的合法權益。由于從業企業良莠不齊、內部管理不夠完善,攜款潛逃惡劣現象的發生讓物流行業陷入誠信危機。應盡快制定與物流發展相應的行業法律法規加以規范約束。有法律作保障,才能使整個行業進行有序規范的運作,一批不良企業才能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