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教育“拖累”人才
2009-12-12 1:44: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梟冬
一邊是成千上萬的大學畢業生“待業在家”,一邊是汽車人才的供不應求。伴隨我國汽車市場的驚人增長,這種矛盾正變得越來越突出。
專家認為,汽車人才培養的滯后,可能會拖累汽車產業升級的速度。而要解決這一問題,單單指望企業自身 “人才造血”或 “海外淘金”是遠遠不夠的。汽車人才的培養無論怎樣還要依靠教育體系來為之 “輸送原料”。
但筆者認為,在現有的教育體制下,讓人最為擔心的恰恰也是這一點。因為眼下各類院校的汽車、交通類專業培養出來的人才并不讓人十分滿意:無論從人才的輸出速度,還是人才的整體質量上看,都與我國汽車產業的發展力度有些許距離。造成的結果往往是, “學院派”們在汽車行業的 “初試啼聲”往往都很 “艱難”。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形呢?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汽車行業所需人才相當 “廣泛”;既需要技術研發上的一流高手,又需要生產線上的普通工人;不止需要精良強干的銷售人員,也需要默默無聞的維修師傅……想要為汽車行業提供實用的人才,汽車教育必須要多下一些苦功才行。
對此,筆者認為,各類院校在培養汽車人才時,除了幫助他們打好扎實的理論基礎之外,更要幫助學生拓展知識面、創新思維、開拓視野、鍛煉動手能力。特別需要提及的是,廣大院校應該根據學生所學課程為其安排更多社會實踐機會,不管是銷售、生產,還是維修。因為汽車廠商所需的都是容易 “上手”的 “準員工”。如果學生在校期間可以得到有效的實踐經驗,必然有助于他們早日成才。
同時,學生自身也要為投入汽車行業做好多重準備。比如一名銷售人員,對客戶提出的相關汽車養護知識的了解就十分必要,而這既可以通過工作獲得,也可以在學校學習的時候“順手”掌握。還有綜合素質的培養,并非來自于課本,更在于 “潛心的觀察,專心的思索和靜心的修養”。
此外,人們還應改變一些固有觀念,比如對從事汽車維修與銷售工作的大學生的“輕視”。實際上,這些工作并非光靠“吃苦耐勞”或“耍耍嘴皮子”就可應付的。可以說,每一個環節上的汽車人才都是極其重要的。
近日,筆者欣喜的看到一條消息。在素有 “中國汽車搖籃”美譽的一汽集團的所在地——長春,一年后就將崛起國內最大的汽車專業技術人才培訓基地,它不止為一汽集團 “服務”,也將為整個汽車行業每年提供上萬人的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