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行業資訊

山西省物流行業總體運行良好

2009-12-12 1:43: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山西省發改委經貿流通處處長胡瑞文
    2009年,山西省物流工作緊緊圍繞轉型發展、安全發展、和諧發展的總體工作思路,結構調整邁出 “真正的、實質性的、歷史性的”步伐。尤其是煤炭資源整合的重大舉措為節約保護全省寶貴的煤炭資源,大幅度提高回采率和機械化集約化水平,防止私挖濫采、惡性競爭、偷逃稅賦以及由此滋生的種種腐敗,根除一直以來頻發的重大煤礦事故,保證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國家可能將山西省列入轉型發展試點省,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順利實施,八大振興規劃有序推進等,這些都為全省物流工作進入跨越式發展、良性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構筑新型現代物流服務體系
    按照國家 《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和王君省長指示,編制了 《山西省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和 《山西省新農村現代流通業建設發展規劃》,已報省政府等待常務會審定。現代物流業是惟一納入國家十大振興規劃的服務業,也是山西省結構調整和推動GDP增長的一大亮點。據統計,2008年山西省第三產業增加值為2370億元,占全省生產總值的34.2%,其中物流增加值650億元中,在第三產業中占有近1/3的比重。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全省物流興,則第三產業興。此外,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有助于降低能源消耗和廢氣排放,對于山西省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作用。
    據最近從國家發改委了解的情況,2010年國家將加大對現代物流項目的支持力度,從2008年的10億元增加到明年的50億元左右。從全省情況看,雖然目前全省物流業已有良好起步,但總體發展水平還較低。據專家預計,2008年全省社會物流總成本占GDP比重高達28%,而同期全國物流成本與GDP平均為18%~20%,由此全省目前物流業發展目標確定為:經過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爭取到2011年,全省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由目前的28%下降到22%,開成5~10家在國內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山西物流品牌的現代物流企業,物流業增加值達到1200億元左右;大型工商企業基本實現供應鏈管理,物流園區、物流配送中心,建立方便快捷的物流電子商務體系;加快發展鐵路、公路、航空多式聯運,構筑新型現代物流服務體系。
    目前,僅山西省發改委儲備的投資在億元以上的項目98個,總投資360億元;已審批開工建設的大型物流項目30個,投資達200億元左右;社會資金大量投入,省內、外企業集團,特別是省內煤焦企業,拿出大量資金投入全省物流業領域。僅太原、臨汾、大同、晉城四市煤焦企業投入物流業資金就達150億元。
    出臺相關政策,搞好公共基礎設施和報務平臺建設,通過搞活流通降低生產、生活成本,促進擴大消費。主要是按照 “十一五”現代物流業振興規劃和山西省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不斷完善城鄉兩大物流體系。以全省公路、鐵路和民航網絡為基礎,以現代電子商務信息為支撐,以功能齊備、布局合理的現代流通設施為載體,重點建設太原、侯馬、大同三大物流園區,建設太原、大同、運城、臨汾、長治五大物流基地,建立晉城、陽泉、朔州、晉中、忻州、呂梁6個區域性物流中心,建立500個物流配送中心,建立10000個覆蓋城鄉的現代物流配送網點,引導和支持資源型城市建設成為物流樞紐城市。
    加快推進 “中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建設,努力打造國家級煤炭現代物流平臺,促進煤炭供銷和訂貨方式改革,建立與民辦煤炭貿易接軌的現代化信息交易平臺,積極探索和籌劃煤炭期貨交易。辦好中國 (太原)煤炭與能源新產業博覽會,發展會展經濟,促進相關服務業發展。提升和發揮 “中國侯馬方略保稅物流中心”的功能,為山西進出口企業提供便利服務。重點推進太鋼國際保稅物流中心、山西能源工業國際分銷物流港、太原濱西商務中心、 “太原-廣州”物流專列、三晉國際商貿物流城、山西寶特陸港口岸基地、深國投商業中心、侯馬北方輕工城、大同市東小城商貿物流城、大同市華林物流配送中心、太鐵物流、美特好連鎖配送等30個區域重點項目建設,這些項目總投資200多億元。
    大力發展商流通業,打造各具特色的商貿功能聚焦區,重點發展大型購物中心,發展集購物、餐飲、休閑、健身、金融、商務、信息為一體的商業中心和新型商業街區,培育發展以超市、連鎖店和便利店為重點的連鎖經營和物流配送,支持山西 “百年老店”和新創名優品牌商貿物流企業,支持美特好、北京、沃爾瑪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在山西發展。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力發展農村商品流通,實施 “萬村千鄉”市場工作和 “新網工程”,支持唐久便利、金虎便利等新創品牌企業擴大城鄉配送網點覆蓋面,支持供銷、物資、郵電、省汽運集團等系統利用電子商務技術和現代物流管理方式整合,提升縣、鄉、村流通網絡,支持農產品交易市場,加快 “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的雙向流轉,促進 “家電下鄉”。
    大力推進物流服務的社會化和專業化。鼓勵生產和商貿企業按分工協作的原則,剝離或外包物流功能,整合物流資源,促進企業內部物流社會化。推動物流企業與生產、商貿企業互動發展,促進供應鏈各環節有機結合。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完善秩序物流化體系。加強物流新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從建設用地、資金、人才等方面保障物流業的發展。

農村商貿流通領域穩步推進
    按照省政府辦公廳 《關于搞活流通擴大消費的實施意見》,山西省商務廳組織報送了33家農產品批發市場項目和34家農產品流通項目作為全省 “雙三十”農產品市場工程項目。農產品批發市場項目的交易規模在全省同類農產品市場中位居前列,輻射主要產銷區,對農產品銷售作用顯著。33家農產品批發市場和34家農產品流通企業資產總額60.2億元,2008年共實現農產品銷售額234億元,就業人數7.67萬人,帶動農戶數235.6萬戶。 “雙三十”農產品市場項目設計總建筑規模148.8萬平方米,總投資20.09億元,項目實施后,預期可新增年銷售額91.72億元,新增就業2.8萬人,新增帶動農戶40.7萬戶,大幅增加全省農產品流通規模,拓寬農產品流通渠道,增加農產品附加值,促進農民增收。
    具體工作進展情況: “雙三十”市場工程已完成17個批發市場和15個流通企業的建設改造任務,其余13個批發市場和15個流通企業已完成項目進度的80%,年底可基本完成“雙三十”市場工程的目標。 “萬村千鄉”市場工作已完成農家店6000個,預計到年底完成7000個,累計達2萬個,已完成60個配送中心的建設改造任務,確保年底完成 “萬村千鄉”農家店的目標。截至10月28日, “家電下鄉”活動已建立銷售網點4687個,銷售家電38.8萬臺,合計銷售8.1億元,比前9個月環比增長24.6%,已發放補貼6802.3萬元。預計全年實現銷售額10億元。
    2008年安排供銷系統“新網工程”包括農業生產資料、日用消費品和農副產品三大體系配送中心建設75個,總投資6億元,省安排補助資金3785萬元,所在項目均已當年建設當年完工;2009年,省供銷社組織報送了95個項目,總建筑規模107萬平方米,總投資12.14億元。其中農業生產資料供應類項目31個,日用消費品經營類19個,農副產品購銷類33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類11個,農村市場流通服務類1個,覆蓋農村便民店2741個,其中試點村重點村便民店525個。隨著這些項目的實施和完善,將使農村流通更加適應現代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使農民生產、生活和消費更加便利,將有力促進城鄉經濟協調發展,促進農業和產業化和現代化,促進農民增收,促進“三農”問題的解決。下一步應重點抓好以下方面:
    (一)2010年是實現“十一五”規劃和物流業和振興三年規劃的關鍵年,按照科學規劃、有序推進、重抓落實的原則,加大對“規劃”重大項目的跟蹤服務,實地指導,建立與項目直接聯系機制,對納入省政府確定的“1+10”商貿物流項目由省發改委對口處聯系,對新農村流通配送網絡項目由省發改委對口處聯系,對新農村流通配送網絡體系項目由供銷、商務、糧食等項目報送單位和市、縣發改委負責聯系,擬每月召開一次協調會,分析解決項目建設中出現的問題,幫助企業落實好相關優惠政策,把有限的扶持資金用在刀刃上。
    (二)擬在2010年10月左右,由省發改委牽頭,會同省商務、供銷、糧食、郵電等在省城搞一個 “社會主義新農村現代流通體建設成就展”。經過兩年的建設,全省 “新網工程”、“萬村千鄉”工程已建成新型配送中心300多個,網點10000余個。通過大量文字、圖片展示成果,展示全省煤炭可持續發展、轉型發展成果,促進新農村建設,形成市、縣、鄉、村新型商貿物流網絡體系覆蓋。
    (三)物流業是投入吸納資金最多的服務業。擬配合全省煤集整合的重大舉措,繼續引導全省煤集領域資金向商貿物流業投入。目前全省晉煤物流、豐喜肥業、三晉煤機物流、濱西商務中心、大同浩海物流、臨汾寶特物流、山西蘭花國際物流園等項目已有原煤焦企業投入資金150多億元。對于這些企業,要做好跟蹤服務工作。一是按照省政府出臺的吸引民間資本政策落實到位。二是根據煤集企業所有者自身的特點,可按其資金投入額度適當給予在政協、人大等系統的政治待遇。

大力推進外貿物流
    1~9月份,山西省進出口額為59.8億美元,同比下降49.1%,其中出口20.2億美元,下降73.4%,進口39.7億美元,同比下降4.5%。9月份,全省進出口10.1億美元,同比下降20.8%,環比增長42.3%,全省扶持鼓勵出口政策的驅動效應初步顯現。由于全省外貿依存度低,只有全國平均水平三分之一左右,要使外貿工作有一個穩定的跨越式的發展,還要按照省政府王君省長、小鵬省長、仁亮省長的指示安排,下一步重點抓以下方面:
    (一)大力推進進出口產品結構調整,總體思路是由原 “高耗能、高污染”產品向 “高科技、高附加值”轉發化,改變資源型、數量型外延擴張方式。
    (二)與財政部、海關總署匯報后,對全省煤、焦、金屬鎂、不銹鋼等主打出口產品給予減、退稅政策優惠。
    (三)按照中央政策導向,大力支持農產品、勞動密集型產品和擁有自主品牌、技術的產品出口。促進服務外包業務發展和文化產品出口。一是支持全省果汁、蘆筍、牛羊肉、小雜糧等農產品深加工出口;二是支持祁縣玻璃器皿基地;三是支持計算機軟件、信息、技術引進、國際運輸等服務外包;四是支持動漫等文化產品出口。加大扶持鑄件配件、礦山設備、冶金機械、太鋼不銹、生物制藥、成套設備等出口。
    (四)在保市場、保份額同時,開拓新市場。
    (五)政府扶持出口產品,重點應支持高科技、高附加值等潛力產品,同時也可重點支持新產品、新技術研發,注重培養出口企業的造血功能。
    (六)支持利用保稅物流功能和發展國際電子商務網絡平臺,通過政府提供的公共信息平臺的強化服務,抓訂單、抓商機,大幅度減少企業的進出口物流成本。目前,方略保稅物流中心已經海關總署驗收,設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方略保稅物流中心”,政府與企業應共同推動,最大限度地利用好保稅功能。同時省商務廳與商務部,建設國際化 “電子商務物流網”,設立 “收集信息及時答復平臺、電子合同確認平臺、運輸調度平臺、支付結算平臺、信息安全認證平臺”五大核心系統。
    (七)不一味追求出口量,在注重出口的同時,注重擴大國內消費,充分利用好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
    (八)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包括對重點出口基地資金扶持引導和對超基數出口企業的財政補貼等。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