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海關11月實現稅收46億元 同比增長55%
2009-12-11 15:3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今年各地進出口情況不容樂觀,海關稅收面臨嚴峻形勢。今年以來,大連海關把握促出口、促發展和稅收應收盡收的平衡點,一方面強化服務,降低企業成本,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另一方面強化管理,規范通關秩序,涵養稅源。最新統計數據顯示,1-11月,大連海關征稅335億余元,其中11月稅收46億余元,同比增長55%。 11月25日,大連海關與石家莊海關簽署了區域通關改革聯系配合辦法。至此,大連海關已與青島、天津、成都、廈門、等九海關開通了區域合作業務。大連海關通過大力推行“屬地申報,口岸驗放”、“網上支付”、“擔保驗放”、“下廠查驗”和“預約查驗”等措施,進一步實現了貿易便利化。口岸進出口通關效率顯著提升,其中,進口平均海關作業時間達2.8小時,同比減少20%;出口平均海關作業時間僅0.6小時,減少3%。
在強化服務,拓展稅源的基礎上,大連海關還以規范申報為切入點,建立科學評估機制。今年11月,大連一家儀表國際工貿有限公司向海關補交87萬元稅款。“作為私營企業需要海關幫助規范通關,只有這樣才能贏得長遠發展空間”企業副總經理孫志遠說。原來,企業進口價值70多萬歐元的“石油蒸餾儀裝置”,申報為“其他理化分析儀器”,沒有進口關稅。但海關審單關員經過對報關單電子的邏輯比對,確定該商品應歸類為“其他蒸餾設備”,關稅稅率為10%。據統計,1-11月,大連海關通過歸類分析評估和稅收風險監測,實現審價補稅6.6億元,同比增長超過48%。同期關區規范申報率達到92.5%。
另外,加強業務信息整合,開展后續稽查,也是大連海關綜合治稅的重要環節。他們從國內銷售環節入手,積極開展貿易調查。通過問卷、咨詢行業協會、實地調研等多種方式,重點對進口設備量大、技術引進項目多的鋼鐵、醫藥等生產型企業進行業務指導。先后規范了鎂砂出口溢裝、鉬產品結算價格變化、漏報燃油附加費等一系列問題。1-11月共稽查企業近300家,補稅超過1.3億元,有效打擊行業性瞞騙行為,提高行業的守法自律意識。
對于出口困難大的加工貿易企業,大連海關還有針對性地加強保稅物流實際監管。通過開展風險分析,落實核查核銷、單耗管理等制度,加大對保稅倉庫及各類特殊監管區域的核查頻度與力度。1-11月實現內銷征稅16.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