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加貿增速超東部:年均增長率達25%
2009-12-10 19:0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西部地區業務量最大的出口加工區成都出口加工區,今年1-10月份逆勢而上,業績驕人,進出口總額達52億美元,同比增長35%,成為海關支持西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強勢發展,拉動加工貿易突飛猛進的一大亮點。據了解,為支持西部大開發,海關推動西部建設出口加工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10個,設立各類保稅監管場所49個,有效帶動了西部加工貿易和保稅物流的快速發展。10年間,西部加工貿易進出口總值年均增長率達25%,發展速度已趕超東部地區,地區經濟更具活力。
成都出口加工區一直領跑西部各出口加工區,2001年至2008年,進出口總額由63.3萬美元增加到47.9億美元,增長了7560倍。正是得利于海關總署“一區兩園”政策的推動,成都出口加工區實現產業升級,迎來“芯”時代發展,帶動成都成為西部乃至中國的重要芯片制造基地,創造了西部加工貿易發展的奇跡。
2003年,英特爾被海關特殊監管區政策優勢吸引,希望在出口加工區建廠,選址成都西區。英特爾進駐,當地政府求賢若渴。但出口加工區區域界定嚴格,當時的園區位于成都南部,無法再在西部設新區。成都海關了解這一情況后,從支持西部發展的大局出發,提出“一區兩園”的解決方案,迅速向海關總署匯報,獲得了海關總署的支持。最終,成都出口加工區“一區兩園”通過海關總署等國務院8部委驗收,英特爾芯片封裝廠成功落戶成都。
一個好政策激活一個產業。目前,成都出口加工區集聚了以英特爾為龍頭的一批高新技術企業,九成進出口商品為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貿易額占四川加工貿易的2/3,帶動了高端產業鏈發展,成為西部經濟騰飛的強勁引擎。
保稅物流是西部外貿發展的又一重頭戲。海關推動國家在西部設立保稅物流港區,使西部保稅物流發展站上新高度。2008年底,內陸首個保稅港區——重慶兩路寸灘保稅港區正式掛牌。保稅港區是政策最優、手續最簡、效率最高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除了具備保稅加工、保稅物流功能,同時輔以研發、檢測、維修以及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等功能。2007年初,重慶海關向重慶市政府提出建設保稅港區的建議。隨后,海關主動融入,參與制定方案規劃,探索改進監管模式,促成重慶保稅港區成功獲批。同年,海關總署又推動廣西欽州保稅港區、廣西憑祥綜合保稅區獲批建設,使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發開放如虎添翼。
為了優化保稅物流和加工貿易發展軟環境,海關不斷改進對特殊監管區域的管理與服務。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推行無紙通關等通關改革,簡化手續,提高效率;實行“5+2工作制、24小時全天候通關服務,確保貨物快速驗放;開發安裝輔助管理平臺,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實現海關、企業、管委會三方共管;建立定期溝通機制,及時宣講國家政策規定,了解企業生產經營情況,解決企業進出口通關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