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流通加工合理化的途徑
2009-12-10 18:5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要實現流通加工的合理化,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考慮:
1.加工和配送結合
就是將流通加工設置在配送點中。一方面按配送的需要進行加工,另一方面加工又是配送作業流程中分貨、揀貨、配貨的重要一環,加工后的產品直接投入到配貨作業,這就無需單獨設置一個加工的中間環節,而使流通加工與中轉流通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同時,由于配送之前有必要的加工,可以使配送服務水平大大提高,這是當前對流通加工做合理選擇的重要形式,在煤炭、水泥等產品的流通中已經表現出較大的優勢。
2.加工和配套結合
"配套"是指對使用上有聯系的用品集合成套地供應給用戶使用。例如,方便食品的配套。當然,配套的主體來自各個生產企業,如方便食品中的方便面,就是由其生產企業配套生產的。但是,有的配套不能由某個生產企業全部完成,如方便食品中的盤菜、湯料等。這樣,在物流企業進行適當的流通加工,可以有效地促成配套,大大提高流通作為供需橋梁與紐帶的能力。
3.加工和合理運輸結合
我們知道,流通加工能有效銜接干線運輸和支線運輸,促進兩種運輸形式的合理化。利用流通加工,在支線運輸轉干線運輸或干線運輸轉支線運輸等這些必須停頓的環節,不進行一般的支轉干或干轉支,而是按干線或支線運輸合理的要求進行適當加工,從而大大提高運輸及運輸轉載水平。
4.加工和合理商流結合
流通加工也能起到促進銷售的作用,從而使商流合理化,這也是流通加工合理化的方向之一。加工和配送相結合,通過流通加工,提高了配送水平,促進了銷售,使加工與商流合理結合。此外,通過簡單地改變包裝加工形成方便的購買量,通過組裝加工解除用戶使用前進行組裝、調試的難處,都是有效促進商流的很好例證。
5.加工和節約結合
節約能源、節約設備、節約人力、減少耗費是流通加工合理化重要的考慮因素,也是目前我國設置流通加工并考慮其合理化的較普遍形式。
對于流通加工合理化的最終判斷,是看其是否能實現社會的和企業本身的兩個效益,而且是否取得了最優效益。流通企業更應該樹立社會效益第一的觀念,以實現產品生產的最終利益為原則,只有在生產流通過程中不斷補充、完善為己任的前提下才有生存的價值。如果只是追求企業的局部效益,不適當地進行加工,甚至與生產企業爭利,這就有違于流通加工的初衷,或者其本身已不屬于流通加工的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