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潮州三大經濟撐起新天地
2009-12-1 22:3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廣東潮州擁有深水良港和獨特的區位優勢,還有“瓷都”、“婚紗晚禮服名城”稱號。憑借這三張“名片”,潮州正在朝著港口經濟規模化、特色經濟高端化、文化經濟產業化方向發展。
打造黃金港口——跨越閩粵贛臺經濟圈
目前,港口經濟的發展正在成為潮州社會經濟發展新的重要增長極。
擁有深水良港和獨特區位優勢的潮州港,是建設深水和大等級碼頭泊位的首選黃金海港。潮州港地處福建和廣東交界的中心,距福建、廣東、江西、臺灣經濟圈的中心,港區岸線長136公里,港區規劃水域230平方公里,處在高雄、香港和廈門3大港口構成的“海上金三角”中心,具有水域廣、潮差大、淤積少、深水區多、腹地廣闊、避風條件好等特點。
據潮州市市長湯錫坤介紹,潮州將在潮州港發展能源工業、精細化工、裝備制造業、船舶修造業、水產品加工業、倉儲物流業、商貿服務業、休閑旅游業、港口運輸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等十大臨港產業。
湯錫坤指出:“隨著潮州港的深度開發、基礎設施的進一步完善,港口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未來潮州港將成為海峽西岸一個重要港口。”
前不久,國務院頒布的《珠江三角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和《加快建設海西經濟區的若干意見》,以及廣東省實施的“雙轉移”決策,為潮州加快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是潮州加快發展的希望所在。廣東省委書記汪洋要求潮州接受帶動、迎接輻射,抓住機遇、奮起趕超,推動經濟與文化融合,實現跨越式發展,在文化與經濟融合方面走出一條新路。
陶瓷、禮服——特色經濟高端化
潮州是中國最大的工藝陶瓷和日用陶瓷生產出口基地,也是中國最大的衛生潔具生產基地,一直占據陶瓷出口的半壁江山。服裝、食品等產業也在國內占有一席之地。
近三年來,潮州投入31億元,完成262個技術改造項目,專業鎮技術創新試點、省級企業技術中心、企業工程技術研發中心數量分別居廣東省前10位,“潮州制造”正逐步向“潮州創造”轉變。目前潮州的中國名牌產品數量居廣東省第5位,擁有廣東省出口名牌企業數量居全省首位。
潮州市委書記駱文智表示,未來潮州要以打造陶瓷、食品、婚紗晚禮服、塑料工藝鞋、不銹鋼制品、包裝印刷、中國烏龍茶等十大特色產業基地為重點,推進技術創新、品牌創新、市場創新、體制創新、管理創新和人才創新,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特色產業素質,構建起工業地位突出、農業素質優化、配套服務產業完善的現代產業體系。
振興文化產業——爭創國家級文化保護區
“到廣不到潮,白白走一遭”這一句廣為流傳的民諺概括了這座有“中華古典文化櫥窗”之稱的千年古城的地位。潮州不僅擁有8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處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00多處文物古跡,還擁有潮州音樂、潮劇、潮繡、陶瓷、木雕、泥塑、麥稈畫等一系列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
挖掘、保護、整合文化資源,加快古城文化旅游區建設,發展特色文化旅游業,把潮州打造成“國內外有重要影響力的歷史文化名城”,一直是潮州市重要的發展戰略。潮州市委書記駱文智表示,作為潮汕文化的發祥地,潮州將以古城文化旅游區建設為重點,推動潮州由文化資源大市向文化經濟大市轉變,爭取創建國家級文化保護區。
近年來,潮州按照“修舊如舊”原則,籌措資金對廣濟橋、古城牌坊街等十多處重點文物進行重建、維修和整治。目前,潮州已修復中國古代四大名橋之一的廣濟橋、北宋德安公主駙馬府第、己略黃公祠等一大批歷史文化古跡,建成了國際漢學大師饒宗頤學術館等一批文物景點,并將奠基建設海外潮人博物館,豐富古城文化內涵,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感念海外潮人為家鄉建設做出的巨大貢獻。
潮州太平路牌坊街修復后于前不久正式對外開放,鱗次櫛比的牌坊和古色古香的建筑風格受到了潮州人和外地游客的贊賞。
潮州市委書記駱文智表示,到2011年,潮州GDP將達到645億元,年均增長13%;人均GDP達到24760元,年均增長12.3%;城鎮化水平達到6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6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