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省尾”的經濟動脈
2009-12-1 22:1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隨著田林至西林二級公路建設的不斷推進,西林這個曾被稱為廣西“省尾”的貧苦小縣,如今正在向“省尾”說再見,轉而叫響“西大門”。
南寧西去500多公里,位于桂、滇、黔3省交界處,有一個曾被稱為廣西“省尾”的貧窮小縣西林。這里曾經山高路險,老司機們說到通往西林的路,無不皺起眉頭!伴_了那么多年的車,最怕這條路,又彎又險。一般的司機可都不敢走呢!”隨著田林至西林二級公路建設的不斷推進,這個僅有10多萬人的民族小縣,正在由“尾”漸漸向“頭”轉變。
西林縣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最西端,有壯、漢、苗、瑤等14個民族,少數民族占全縣人口的90%,享受民族自治縣待遇。西林有近4000年的歷史。清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得名“西林縣”,沿用至今。歷史上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索——“馬神甫”事件(又稱“西林教案”)就發生于此。
西林縣山清水秀,風光秀麗,旅游資源豐富。有高峽平湖——萬峰湖景區,它與馬嶺河峽谷、萬峰林三位一體有機連結成為一條黃金旅游線。有八萬水源洞、那勞岑氏建筑群、古商埠達下、古鎮火柴等,還有震驚中外的古句町國古跡銅棺、銅鼓古跡銅棺、銅鼓等人文景觀。
如今,素有“省尾”之稱的廣西西林縣,“省尾”二字正淡出歷史,西林人今天談論最多的是如何發揮“西大門”的優勢,激發“西大門”的活力!跋颉∥病f再見,轉而叫響‘西大門’,目的在于促使西林上下轉變觀念,謀求新出路,這也是西林從邊緣走向前沿的戰略選擇。”西林縣委書記謝德強如是說。
叫響“ 西大門” , 確立“ 西大門” 的地位,顯示出西林人的觀念轉變和發展魄力,凝聚了廣大西林人的智慧,折射出西林人甩掉“省尾”的決心。
“門,必須是敞開的,才有活力!蔽髁挚h縣長農弘說,西林經濟社會發展滯后,必須破除一切不合時宜、阻礙發展的思想觀念,大力引進先進的理念、文化、資本、技術、人才、管理等發展要素,才能不斷提高全縣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平。開放的思維、超前的意識,正滲透到西林的各行各業中。為改變交通“短腿”的局面,西林縣正努力構建“出省出邊”、通江達海的交通格局。
2008年9月26日,田林至西林二級公路二期改建工程開工儀式在田林縣隆重舉行。
田林平吉至西林公路平吉至八書段二期改建工程是百色市乃至廣西最后一條通縣二級公路的最后一期工程,是廣西自治區縣縣通二級公路的路網項目。此項工程的建設不僅有利于拓寬兩地交通,更有利于加強區域經濟交流與合作。項目建成通車后,將明顯提高百色市干線公路網的等級水平,尤其將提高該市西北部廣大區域干線路網的等級水平,對全面改善老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制約狀況具有現實而深遠的意義。
據悉, 這條路全長7 3 . 6 公里, 預算投資3.67億元。目前,公路建設者們正在充分利用施工的黃金季節,調動各方的工作積極性,加快工程施工進度,預計將于明年春節前后交工驗收并交付使用。
位于西林縣的古障鎮仙人掌村,過去是個出了名的貧困村,村民們住在破爛的草房里,過著簡衣素食的生活。家家戶戶種植的生姜賣不出去,空背負著“生姜之鄉”的美名。如今,生姜成熟時節,外地的商人紛至沓來,大量搶購生姜。原來,便捷的交通引來了外地的客商。西林人在縣城辦起了加工廠,把生姜烤干,加工成西林縣的拳頭產品——西林晶姜。
便捷的交通也使得“西林晶姜”成為廣西境內家喻戶曉的土特產品。生姜成了村民們的“搖錢樹”!西林的父老鄉親們深有體會地說:
“這條路將為我們的生活掀開新的一頁,我們的日子一定會越過越好!”
從西林縣城往云南方向走, 一路群山起伏,高路入云。驅車慢行,可細觀莽莽林海,山色如畫。山野霧靄彌漫,若喜遇一輪紅日,前路亮麗,腳下云帆涌動,無限風光。西林獨特的自然風光吸引了廣大“驢友”的注意,人們得知田林至西林二級公路的便捷后紛紛趕來,感受這份“望眼青山走,飛輪奮勇前,情傳千百里,興遺碧云天”的豪情美景。
如今,攤開廣西交通地圖,八桂大地上的公路路網就像血脈一般連接著地圖上的每一個點,各條路網線讓每一個廣西人都能夠深切地感受到:廣西的路網發達了,公路等級越來越高了,人們出行更方便了。便捷的交通網絡就如一條條搏動有力的動脈,為廣西的經濟騰飛注入了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