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材期貨力助企業解決現實難題
2009-12-1 0:03: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游石
鐵礦石不好買?產品賣不出?生產經營計劃難制定?多年來,國內鋼鐵企業一直被諸多難題所困擾。不過在近日召開的一次行業會議上,記者卻發現,隨著鋼材期貨成功上市與穩定運行,企業面對這些難題多了一條應對之策,運用市場化的手段處理這些問題,顯得更有效率和效果。
價格發現定生產
“公司是做實體的,對期貨并不了解,以前總認為期貨是洪水猛獸,不能碰,但現在接觸下來發現對企業相當有用。”川威集團流程信息中心總經理楊能忠感慨地對記者說。
據介紹,四川川威集團是由原國有企業改制而來的一家大型鋼鐵企業,目前已成為國內500強企業。但近年來,由于受鐵礦石原料和鋼材產品價格大起大落的影響,企業飽受經營之苦。
“沒有遠期價格作為參考,企業在原料采購時候根本不知道未來價格漲跌情況,也不清楚生產出來的產品是否能夠盈利,決策層制定生產計劃往往是憑經驗,拍腦袋,帶有一定的盲目性。”楊能忠說,“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根據經驗預研預判價格走勢,進行原材料囤積或產品預銷。但事實上很難起到效果。比如2008年國內鋼鐵業形成的巨額虧損,有很大部分是企業在高位采購原料礦石導致的。”
“公司知道要推出鋼材期貨后,專門設立部門,初衷也只是為了了解一些期貨的知識,但沒想到有了這個工具后,可以采用市場化手段解決這個老大難問題。現在,集團在生產安排,營銷模式,價格管理,以及市場研究方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楊能忠說。
據介紹,期貨的價格發現功能,便于企業制定生產計劃的時候,可以提前3~5個月,甚至1年時間統籌安排。企業通過計算期貨市場形成的遠期價格,和目前生產的成本,知道是否有利潤。如果生產出來要虧錢,則需要調整減少生產;如果有利潤,就可以在期貨上先鎖定價格,再采購原材料礦石。并且,企業還可以根據鐵礦石和鋼材價格之間的緊密相關性,當預期到原材料會上漲,就可以在期貨市場上買入遠期合約進行原材料套保,而預期到產成品價格會下降時,又可以進行賣出對產品套保。這樣,經營管理上就能考慮的長遠一些,科學一些,避免了短期的盲目性。
套期保值穩業績
期貨市場不僅為鋼鐵業提供公開、透明的參考價格,其雙向交易機制也為企業穩定經營業績提供可能。
撫順新鋼鐵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大型建筑鋼材生產企業,生鐵年產能300萬噸、粗鋼320萬噸、螺紋鋼產能260萬噸,企業規模在東北排名前列。但和東北其他企業一樣,每年都遭遇冬季銷售的難題。
該公司經營副總經理齊文濤介紹說,東北鋼材需求具有季節的差異,夏季需求相對旺盛,但到了冬季寒冷,工地基本處于停工狀態,需求會形成低谷。因此東北鋼鐵企業,要持續經營,大量鋼材就必須要南下華東、華南一帶的沿海城市市場。但由于運輸成本等一些因素,北方鋼廠建材生產基本處于微利狀態,絕大多數企業保本或者虧損。現在有了期貨套保工具后,企業若加以合理利用,就完全能夠實現冬季盈利。
“現貨、期貨兩條腿走路,實際是給企業多了一個銷售渠道。比如現在2月份期貨價格大概4120元,東北Ⅲ級鋼運到上海成本加運費大概在3700元,中間400元利潤可以通過期貨市場鎖定,就能達到保值增值的目的。”齊文濤說。并且,到具體執行的時候,企業還可以通過期轉現業務,進行“非標倉單”的交割,解決實物交割必須到上海和天津的問題,既保障企業合理利潤,又能方便客戶買家就近提貨。9月份該公司通過期貨交割了3000噸,10月份交割6900噸。
記者在采訪中還了解到了另一個有趣的套保案例。去年10月下半年,一家企業進口一船烙鐵礦到港,買入價格為2000萬人民幣,但由于受到金融危機影響,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訂購烙鐵礦的企業紛紛違約,貨主面臨著產品大幅貶值且無法銷售的困境。由于當時國內并沒有鋼材期貨,為了對沖風險,貨主選擇了銅作為替代套保品種,為其烙鐵礦進行了賣出保值。最終,當貨主的烙鐵礦全部銷售之后,其銷售收入僅有800萬,損失1200萬元,不過期貨上盈利1000萬元,彌補了大部分的損失。
服務行業促發展
當然,鋼材期貨推出的意義遠不止于微觀企業層面,在宏觀來看,更對整個行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通過比較去年金融危機中,整個有色行業和鋼鐵行業的業績差異,就可以發現期貨市場的巨大功效。有色品種以銅為例,其價格下跌幅度 (從2008年9月初到11月底)超過了50%,而螺紋鋼和線材價格的下跌則僅有33%左右,但從行業2008年9~11月份的經營利潤指標來看,有色行業的銷售收入環比下降近17%,利潤環比下降73%,但鋼鐵行業銷售收入環比下降23%,利潤環比下降102%。顯然,期貨在“保穩定、促增長”中的作用值得重視。
而期貨市場形成的遠期價格信號及風險二次分配,也有助于用市場化手段調節、引導鋼鐵業運行,減緩產能過剩帶來的負面影響。分析人士指出,近年來,國內鋼鐵業盲目擴張,產能從2億噸增加到6.6億噸,是行業所面臨的突出問題,其中一個簡單原因就是,眾多企業都試圖通過規模效益來降低成本,但卻愈陷囚徒困境。鋼材期貨推出后,市場有了更好的成本、利潤管理工具,將減少鋼企不必要的擴張沖動,同時,遠期價格信號也降低了企業決策的盲目性。
目前,鋼材期貨上市已近1年,市場持倉量和成交量穩步放大,而背后是鋼鐵業正不斷接納和吸收這一新興事物。國泰君安期貨的研究報告指出,從資金來源來看,多單的51%和空單52%為行業內的資金,也就是說鋼廠、貿易商為鋼材期貨市場主要參與者,這是行業內資金尋求保值的正常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