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認識當前外貿形勢
2009-1-20 19:5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008年,面對國際經濟形勢急劇變化的嚴峻挑戰,我國及時采取靈活審慎的經濟政策,加大宏觀調控力度,實現了對外貿易的平穩較快發展。全年進出口總額2.56萬億美元,增長17.8%,其中出口1.43萬億美元,增長17.2%;進口1.13萬億美元,增長18.5%;實現貿易順差2955萬億美元,增長12.7%。
總體上看,全年外貿形勢呈現出四個特點:一是產品結構不斷優化。全年機電產品出口8229億美元,增長17.3%;高新技術產品出口4156億美元,增長13.1%。全國38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和12家國家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設全面推進!皟筛咭毁Y”產品出口受到嚴格控制。擁有自主品牌、技術含量和附加價值較高的商品出口明顯增多。服務貿易也取得快速發展。二是地區結構繼續改善。2008年,中西部地區對外貿易增長加快,進出口總額占全國的比重比2007年提高了1.2個百分點。其中,出口占比提高了1.4個百分點。三是市場多元化發展進一步深化。2008年我前十大貿易伙伴的占比為75.8%,比2007年下降了2.9個百分點。其中,美國、日本等傳統貿易伙伴的比重分別下降了0.9和0.5個百分點。與一些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比重不斷提高。四是一般貿易與加工貿易的增速差距繼續擴大。2008年,一般貿易出口、進口增長為22.9%、33.6%,增速分別超過加工貿易13.6個和30.9個百分點。一般貿易與加工貿易進、出口增速差距擴大至加入WTO以來最大值。
自去年第三季度開始,由于受國際金融危機、國際市場需求下滑的影響,我國外貿增速逐月放緩,11月份進出口下降9%,其中出口下降2.2%,這是自2001年7月以來首次出現當月負增長。12月份,出口降幅擴大到2.8%。怎樣看待當前的外貿形勢,關鍵是加強“三個認識”:
第一,要認識到深刻變化的國際經濟環境帶來的嚴峻挑戰。隨著全球性金融危機不斷蔓延,世界經濟衰退帶來的沖擊仍將持續,我國對外貿易發展面臨的國內外環境更加復雜。一方面,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不斷加深。IMF、世界銀行等機構都已調低了今年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增長的預期,美國、日本和歐元區等我國主要出口市場均已陷入經濟衰退。另一方面,貿易保護主義可能卷土重來。我國已連續13年成為遭遇反傾銷最多的國家。在全球經濟低迷的情況下,各國都傾向于收緊貿易政策,貿易保護主義可能重新抬頭。
第二,要認識到機遇大于挑戰的發展環境沒有改變。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大趨勢不會改變,以科技進步和生產力全球配置為基礎的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會逆轉,各國經濟相互聯系和依賴的程度將繼續加強。同時,中國還將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長期發展的趨勢不會改變,具有持續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勁動力。一是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產業配套體系較為完善,金融體系總體穩健,資金供給充裕,勞動力素質不斷改善,企業適應市場和環境變化的能力不斷提高,市場配置資源的體制機制逐步完善。二是工業化、城鎮化正加快發展,處于產業結構和消費結構的快速升級時期,市場具有巨大的現實和潛在需求。三是產業鏈比較完整,產業配套能力強,傳統出口產品的比較優勢明顯。在進口國收入受影響的情況下,中國紡織品服裝、鞋類、箱包、家具等勞動密集型日用消費品物美價廉,能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四是我國實施的互利共贏開放戰略和日益深化的多雙邊經貿關系,也為開展對外經濟活動營造了良好外部環境。目前,我國已簽署自貿協定7個,涵蓋我國對外貿易總額的20%,我國統籌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回旋余地明顯擴大。這些對于保持外貿的穩定增長,都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第三,要認識到國家出臺的各項措施將有力地支持進出口穩定增長。近期,國家已連續出臺了擴大內需的十項措施、金融領域促進經濟發展的九項措施、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三項措施等一系列重大舉措。去年12月,國務院又提出了保持外貿穩定增長的7個方面的意見,包括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穩步推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改善進出口金融服務、擴大國內有需求的產品進口等方面。
此外,為促進進出口的穩定增長,國家還在開拓新興市場、發展服務貿易、加快自貿區建設等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比如,近年來,我國與新興市場的雙邊貿易持續快速發展。2003~2007年,我國與東盟、南亞、中東、中亞、拉美、東歐六大地區貿易額年均增長35.6%,高于同期外貿總體增速7.1個百分點。但新興市場在我國對外貿易中所占比重仍然不高,2007年上述地區在我國外貿總額中所占比重僅為24.9%,貿易發展的潛力很大。我國將通過雙邊經貿聯委會(混委會)機制、發揮駐外經商機構作用、加強對企業引導等多種方式支持企業開拓新興市場,并大力支持企業擴大自新興市場的進口,增加對新興市場的投資。又如,服務貿易是我國對外貿易新的增長點,對調整和優化外貿結構具有重要意義。國家將進一步完善促進政策,支持軟件、文化和中醫藥等重點領域服務出口。在航空、運輸、金融、旅游等優勢行業,培育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服務貿易企業,并積極鼓勵中小型服務企業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今年,還將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與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相比,正是由于有了自貿區這一新的政策工具,我國應對金融危機的能力明顯提高,不僅能夠促進我與有關國家的雙向貿易,還能減少貿易爭端。
目前,有關的政策效果已開始顯現。我國自去年在8月、11月、12月連續三次調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率后,12月份政策調整涉及的商品出口已達到544.5億美元,同比增長4.8%,占我出口總值的比重由前11個月的45.8%上升到12月的49%。服裝、箱包、燈具等產品出口均表現為加速增長。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一大批企業已經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成長起來,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能夠很好的適應國際市場的變化。危機能夠對企業產生倒逼的壓力,促使企業改善經營管理,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產品附加值。我們相信,隨著這些政策效應的逐步顯現,對外貿易一定能夠實現穩定增長的目標,企業也能夠在應對危機中實現新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