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IT金融危機危中有機
2009-1-2 13:38: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金融危機,人心惶惶
08年下半年以來,這場殃及全球的金融大海嘯對中國實體經濟造成的破壞已經有目共睹了,中國IT當然也無法獨善其身。
由于消費者普遍信心受挫或資金受限,不管是硬件廠商還是軟件廠商,第四季度的營業額都有所下滑。金融危機已讓IT企業身處險境,客戶預算削減、風投資金驟減、運營壓力陡然增大……這些問題深深地扎在全球IT產業的痛處。與全球經濟有著千絲萬縷聯系的中國IT產業同樣也難以獨善其身,電子制造、互聯網、軟件外包等企業都被推到了金融海嘯的風口浪尖上。北京中關村的一些商戶開始撤攤“過冬”、IT企業紛紛裁員、科技股一片慘綠。真可謂是負面消息不絕于耳。這場史無前例的金融風暴究竟要吹到什么時候?1年、2年還是5年?
危機就是危中有機
針對國內經濟形勢,近期我國政府出臺了一項兩年內共投資4萬億元人民幣以刺激國內經濟增長的大手筆。據專家估計,這筆資金可以拉動中國GDP增長1.8%~2%,為此,世界銀行預測,2009年中國的GDP增長仍然將達到7.5%,而通脹率保持在2%~3%的水平。這成了國內眾多行業的一支強心劑,IT業肯定也會分到不少銀兩。同時,工業與信息化融合、電信重組、3G牌照發放一些利好消息的出臺,讓人們又看到了IT業的生機。
4萬億中蘊藏的巨大商機讓國內和國際的眾多IT廠商蠢蠢欲動。國內最大的行業管理軟件供應商博科資訊董事長沈國康指出,4萬億的投資重點都指向了公路、鐵路、機場、電力、安居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而基礎設施的建設必然伴隨著IT的建設,大量的硬件及軟件需求呼之欲出。僅從我們管理軟件來看,財務管理系統、物流管理系統、項目管理監控系統等就會有很大的需求。同時,目前很多跨國IT公司CEO也紛紛表示,2009年的業績增長主要靠中國來拉動。
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帶來生機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制造”為中國經濟快速發展起到核心的推動作用。而在21世紀,中國產業必將迎來信息化的升級。專家預測,IT將在中國經濟創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當前,國家多次提及工業化與信息化的融合,希望利用信息化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實現傳統產業的升級換代,用信息化提升企業的設計和生產效率,提升企業的競爭力。這無疑也給IT產業,尤其是軟件產業以巨大的推動力。
沈國康告訴記者,如果說工業革命所形成優勢是一種硬優勢的話,那么信息革命帶來的就是軟優勢。21世紀是硬優勢的競爭,更是軟優勢的競爭,我國企業應加強信息化建設,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雖然現在全球整體經濟形勢偏冷,但利用信息手段幫助制造企業提升生產效率和國際競爭力、利用信息手段促進傳統產業節能降耗和減污減排、利用信息手段推進酒店、物流等服務也的發展都是非?尚械,這正應驗了一句名言: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