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業化之路:17家中央國企在港區投下283億
2009-1-19 23:1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最近,中國華孚貿易發展集團在港區注冊成立了太倉華商物流管理有限公司,準備投資1億元建設儲備肉冷庫項目。至此,太倉港區集聚了華能、神華、華電、中遠、中外運、中海、寧波港務局、中石油、中化、大慶石油管理局、中國五礦、中集、武鋼、中煙、中國建材等17家中央國企,這在全國省級開發區中實屬罕見。
15年來,中央國企在港區投下283億元,裝備技術水平在全國乃至國際處于先進水平,產生了一批年銷售超10億元的現代工業企業,銷售利潤率、人均勞動生產率、人均創利稅等經濟指標國內領先,節約發展、清潔生產和安全生產走在全國同行業前列。這也標志著港區開發走出了一條新型工業化之路。
優化投資結緣中央國企
一代偉人鄧小平南巡講話,推動中國改革開放邁進嶄新歷史時期。就在這一年,太倉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以港興市”的發展戰略,成立港口開發區,港區開發春芽萌動。
經過多次洽談,香港達華杰公司與太倉石化公司聯手籌建長江石化項目,投資1000萬美元建設年吞吐能力3000噸的長江石化碼頭和5000立方米的液化氣儲罐。當方案遞交到交通部三航設計院時,有關專家提出碼頭年吞吐能力擴大到2.5萬噸時,才能實現投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這就意味著長江石化項目需要投資3000萬美元,整整缺口2000萬美元。而當時太倉全年財政收入才2億元出頭,缺口資金從哪里來?
困難,困難,困在家里就難;出路,出路,走出去就有路。港區的開發者們拿著設計方案上上海赴深圳,拜訪一家又一家企業,最終獲得了上海海運局和中華保得公司兩家中央國企(現在兩家已經重組)支持。1992年9月8日,第一個項目誕生了,6方股東正式簽訂了江蘇長江石化有限公司投資協議書和合同章程,今天這家企業已經成為華東地區一個重要的散裝液體石油化工產品中轉集散基地,成為全國最大的甲醇中轉基地。
從長江石化的成功落戶中,開發者們總結出一條經驗:要建設好港區必須利用好天然良港,必須與中央國企深度合作。按照這一精神,開發者們積極爭取,華能、神華、華電、中遠、中外運、中海、寧波港務局、中石油、中化、大慶石油管理局、中國五礦、中集、武鋼、中煙、中國建材等一批中央國企相繼落戶港區。
7大產業基地華東稱雄
17家中央國企注重運用新的科研成果、新的工藝技術,不斷開發新產品,提高產品檔次,使每年新增新產品份額占較大比重;圍繞產業的信息化與自動化,減少勞動用工,提高勞動生產率,以適應勞動力價格不斷上漲的趨勢;強化專業化分工、社會化協作,集聚技術、集聚信息、集聚規模,不斷降低單位產品可比較成本,構筑起一個個產業集群和產業基地。
最早啟動的石化工業園區成為中國最具投資價值的化工園區,形成了5大特色產業基地:國內最大的高級潤滑油生產基地,省內最大的PVC生產基地,華東地區大型清潔能源基地,國內新型合成材料基地和前景廣闊的精細化工和醫藥中間體基地。精細化工及潤滑油產業集群順利入選2008中國百佳產業集群并躋身中國產業集群品牌50強。
蘇州工業園區華能發電有限公司、太倉港協鑫發電有限公司和國華太倉發電有限公司相繼落戶港區,投資總額達203.5億元。加上玖龍紙業(太倉)有限公司20萬熱電機組,港區電力基地擁有發電能力467萬千瓦,占全省裝機容量的8%,2007年發電量占全省發電量9%,一舉成為江蘇最大的電力生產基地。太倉中集集裝箱制造有限公司是中集集團的全資子公司,2007年完成集裝箱制造17萬標箱,實現銷售收入22億元,二期項目正式投產后,年生產能力將達到40萬標箱,年銷售將達到50億元,成為全球最大的集裝箱生產廠家之一。
今后,落戶港區的中央國企將推進主導產業高端化,推進新興產業規模化,確立發展新能源、新材料、裝備制造、港口物流等新興產業,突出發展風電、光電產業,重裝備制造、物流裝備制造、特種車輛及零部件制造、船舶修造及海洋工程制造等行業,努力構建新興產業集群。
技術裝備水平國際領先
科技創新是民族的靈魂。中央國企十分重視科技創新,裝備水平在全國乃至國際處于先進水平。中化化工產業園年產2萬噸HFC—134a生產裝置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獲得3項中國發明專利,1項世界專利,采用獨創的“逆向循環”工藝技術和自行研制的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第二代高效氣相氟化催化劑生產HFC—134a,成為世界上第三大HFC—134a生產商。
中油華東潤滑油生產裝置全自動化,引進美國生產的世界最先進的脈沖調合裝置,引進法國生產的管匯系統是世界最先進的系統,灌裝線引進意大利生產的機器人操作;華蘇塑料PVC生產裝置聚合釜為國內最大的裝置,生產的高強度1700、2000PVC樹脂粉填補了國內空白,生產的薄膜達2800多個品種,暢銷歐美市場。
三個電廠主要以國內先進的60萬千瓦超臨界發電機組為主,熱電聯產以30萬千瓦大型機組為主。國華電廠發一度電為312.3克標煤,華能電廠為323.5克標煤,協鑫電廠為313克標煤,均低于全國60萬機組每度電325.4克及30萬機組339.7克的水平。協鑫發電在全國火電大機組(300MW級)競賽第37屆年會上獲得3個一等獎和1個二等獎,成為全國惟一一家所有參賽機組全部獲獎的單位。
三個電廠全部完成脫硫、電除塵。國華電廠2007年脫硫效率為97.8%,電除塵99.5%,脫硝效率為80%;協鑫發電脫硫效率96%,電除塵效率大于99.5%,均優于國家標準,60萬千瓦機組完成脫硝為國內首批。同時,電廠脫硫石膏及粉煤灰100%得到綜合利用,太倉北新建材有限公司還利用脫硫石膏生產出會“呼吸”的新型建材。
港區從未發生過重大傷亡及火災事故,華能電廠創出建設工程安全風險抵押承包經驗,國華電廠樹立“安全為天”的先進思想,長江石化推行員工安全生產風險抵押承包舉措。
經濟效益指標一路領先
在當前國際國內經濟發展放緩的背景下,中央國企“船大抗風浪”的優勢得到了充分發揮。2008年前11個月,港區僅11家“中”字頭企業就實現銷售124.5億元,上交稅收8.02億元。
中央國企的示范效應,帶動了一批技術含量高、投入高、產出高、污染低的優質項目落戶港區,推進了港區新型工業化進程。
港區經濟總量不斷擴張。2008年地區生產總值、產值、銷售、固定資產投資等主要經濟指標均完成和超額完成全年計劃。其中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完成110億元,同比增長17%;工業總產值368億元,增長27%;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8億元,再創歷史新高。玖龍紙業銷售近50億元,成為全市工業第一大戶。港區工業總產值連續5年保持25%以上的增幅,固定資產投資連續5年保持百億元規模的投資強度。
2008年,港區銷售超10億元工業企業有9家,占全市56%;其中2家企業銷售超30億元, 4家企業銷售超20億元,9家銷售超10億元的企業合計銷售額為215億元,占太倉市工業銷售收入的17%。港區利潤超億元的工業企業有5家,占全市的71.4%。港區上交稅收超億元的工業企業有5家,占全市83.3%。
2008年太倉市平均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80,港區為308,高出全市71.3%。其中人均勞動生產率,港區為36.49萬元,高出全市152%;工業產品銷售率,港區為99.8%,高出全市1.4 %。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港區將進一步加快新型工業化步伐,繼續發揮生力軍、排頭兵和領頭羊作用,為全市經濟又好又快作出更大貢獻。(李孝忠)
來源:太倉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