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長三角合力拼經濟紀實

2009-1-19 23:1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長三角古屬吳越之地,“弄潮兒向潮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曾經是吳越之地的民俗民風。面對金融危機的拍岸驚濤,長三角能否再擔重任,成為中國經濟的“發動機”和“定盤星”? 
    雪中見松柏:危機中凸顯經濟韌性 
    歲末年初,盡管經歷了國際經濟環境急劇變化,國內經濟困難明顯加大的一年,長三角地區經濟仍保持了較快增長。 
    作為長三角的龍頭,上海經濟開放度高,在金融“海嘯”中首當其沖。但2008年全市生產總值預計增速也達到10%左右,地方財政收入同比增長13.3%,外貿出口同比增長17.7%。 
    以外向型經濟為主導的蘇浙兩省同樣交出了不俗的成績單。2008年江蘇生產總值預計增長12.5%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3.9%和11.3%。浙江2008年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均同比增長9%以上。 
    江蘇省蘇州市政協副主席宣炳龍認為,長三角經濟減速是國內經濟結構調整和全球經濟衰退“雙周期”交織作用的結果。但由于長三角企業規模較大,創新能力強,政府服務也比較到位,可謂見事早、判斷準、措施有力,地區經濟的抗風險、抗衰退的“韌性”在危機中進一步凸顯。 
    經濟韌性來自結構升級。統計顯示,1-11月,上海成套設備制造業增長21.6%,拉動全市工業增長2.2個百分點,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增長14.8%,拉動全市工業增長3.9個百分點;全市生產性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3%,利潤同比增長15.2%。出口大省浙江在人們心目中以輕紡產品為主打,事實上,2008年機電產品出口占比已達44.3%,同比增長24.3%,高出全省出口平均增幅2.6個百分點。 
    江蘇昆山滬士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明貴介紹說,企業過去為諾基亞、索尼等跨國公司生產印刷電路板,面對出口受阻、原材料漲價、勞動力成本上升等一系列壓力,他們大力拓展內銷渠道。目前,來自華為、中興通訊的訂單已占到公司產能的45%左右,2008年企業利潤和稅收與上年相比不僅未降,反而有明顯增長。 
    到中流擊水:愈是艱難愈向前  
    危機當前,長三角沒有隨波逐流、束手坐待,而是以“愈是艱難愈向前”的昂揚精神,加快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以“內(內需)外(外貿)兼修”和“新(發展新興產業)舊(提升傳統產業)并舉”,盡力熨平全球金融危機造成的經濟波動。 
    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員會宣布,2009年將在10個重點領域進一步推進高技術產業化,啟動實施80個相關項目,這些領域包括民用航空、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新能源汽車、核電等清潔高效發電設備、海洋工程裝備、交通電子、新材料、集成電路、平板顯示和生物醫藥等。 
    浙江省省長呂祖善表示,2009年將加大對企業投資的引導和扶持力度。一項重要的舉措就是整合現有工業類、科技類財政性資金,再新增2億元,設立總額為5億元的工業轉型升級專項資金。這筆專項資金通過貸款貼息等措施,重點用于引導企業增加產品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節能減排等方面的投資。 
    浙江省政府還出臺了《關于加快工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要求到2012年,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5%,規模以上企業研發經費支出占銷售收入比例達1.5%左右,高新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達到26%和32%。 
    江蘇除了加快推進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更提出通過開放型經濟轉型升級來“保增長”。開放型經濟是江蘇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點,目前涉外稅收約占江蘇全省稅收的1/4,外資企業就業人數達到490萬。2009年江蘇開放型經濟堅持“以增量補減量”的思路,積極引導企業加強新產品開發和自主創新,調整優化出口產品結構,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培育更多的外貿增長點,同時大力推進市場多元化,鞏固發展傳統市場,切實扭轉外貿下滑局面。 
    與子同袍澤:區域合作縱深推進  
    聯手!聯手!面對國際金融危機,長三角一體化進程不斷加速,“聯手”的呼聲從未如此迫切。 
    2008年底召開的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素有長三角“巨頭峰會”之稱,滬、蘇、浙兩省一市黨政“一把手”悉數出席。在會后對外發布的信息中,“聯手”成為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匯之一: 
    聯手貫徹中央擴大內需政策措施,形成投資、出口、消費協調拉動的區域經濟增長格局;聯手加快經濟轉型升級,努力形成以服務業為主的現代產業結構;聯手推進自主創新,啟動并重點突破一批重大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攻關項目;聯手推動金融創新,加快形成金融一體化發展格局;聯手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共同幫助企業解決面臨的發展困難;聯手建設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實現生產資源要素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 
    “當前金融危機,給長三角一體化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因為兩省一市在危機面前有了更多的共同點!闭憬髮W區域與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發展改革委長三角地區區域規劃綜合組專家陳建軍教授分析說。尤其在當下,啟動內需成為上至中央、下到地方最關心的課題,而區域一體化既包括基礎設施建設,又包括城市群城市帶建設,這兩方面建設都能帶動內需,且都離不開三省市形成合力。 
    而相關職能部門也加快了步伐。2008年12月,長三角區域大通關連邁兩大步,先有滬浙兩地電子口岸互聯互通,浙江企業網上可查詢上?诎锻P數據,后有杭州海關與南京海關簽署合作備忘錄,聯手優化蘇浙國際物流環境。以優化通關來降低進出口物流成本,這對于長三角開放型經濟無疑是雪中送炭。 
    而央行上?偛縿t表示,繼2008年正式啟動三省一市銀行匯票業務之后,2009年還將進一步推進長三角地區金融協調發展,促進資金等金融要素在長三角地區加快流動、優化配置,打破“金融壁壘”,強化金融服務和輻射功能,建立金融風險防范協調機制,有效動員資金支持擴大內需。 
    “危機往往是改革的好時機。面對全球金融危機和國內經濟困境,長三角地區通過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區域一體化,用科學發展觀解決發展瓶頸,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反而可能成為下一輪增長新的動力。” 上海市社科院經濟與區域經濟研究室主任陳維說。(完)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