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鋼鐵行業調整振興規劃的五大方面

2009-1-19 17:07: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 蘭格鋼鐵信息研究中心 李釗
    2009年1月14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汽車產業和鋼鐵產業調整振興規劃,特別對于鋼鐵從業人士最為關注的鋼鐵行業振興規劃。會議指出,加快鋼鐵產業調整振興,必須以控制總量、淘汰落后、聯合重組、技術改造、優化布局為重點,推動鋼鐵產業由大變強,在具體細則上主要包括五大方面。那么這五大方面到底會對2009年,以及更長遠的鋼鐵行業發展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呢?讓我們來一一剖析一下這五個政策方向。
    一要統籌國內外兩個市場,落實擴大內需措施,拉動國內鋼材消費,實施適度靈活的出口稅收政策,穩定國際市場份額。
    第一個政策無疑是最直接的,生產出來的鋼材賣出去才是硬道理。從去年第四季度國家提出的擴大內需政策開始,之后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陸續出臺了一系列具體的擴大內需政策。經過蘭格鋼鐵網的測算,上述政策對鋼材需求的額外拉動將至少在1億噸以上,而2008年中國的實際鋼材產量為5.8億噸左右,實際需求拉動超過了1/6。所以中央所提出的擴大內需的政策必將會起到積極的作用。另外當前廣受關注的9大行業振興規劃中,除了鋼鐵行業本身外,汽車、船舶、石化、紡織、輕工、有色金屬、裝備制造、電子信息這8個行業的振興規劃也必將對鋼材需求產生切實的拉動。
    另外從出口來看,近年來中國鋼材出口一直占實際產量的很大一部分。據蘭格鋼鐵網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中國出口鋼材6300萬噸,占產量的11%;2008年中國出口鋼材5900萬噸,比2007年下降5.5%,但仍占實際產量的10%。所以說,鋼材出口規模的大小對中國鋼鐵企業的生產銷售乃至發展,近年來一直有著重要影響。
    本來從國家的長遠規劃來看,中央并不打算讓中國成為鋼材出口大國,而是要成為鋼鐵制造的強國。中國不希望做那種“費力不討好”的事情,默默地忍受著污染,還要遭受反傾銷的 “白眼”。所以2007年乃至2008年初,都出臺了一些抑制鋼材出口的相關政策。并且我相信這種長遠規劃目標并沒有改變。但就目前的鋼鐵行業所面臨的嚴峻形勢來看,刺激出口也是使中國鋼鐵產業脫困的重要一環。
    具體到鋼鐵出口的稅收政策,筆者認為,2009年政府相關部門很有可能進一步降低出口稅率,包括增加出口退稅,其幅度將足以能夠打動市場。因為有消息顯示,經過經濟危機的沖擊和近年來人民幣的持續升值,現在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鋼材產品的競爭優勢已經接近或超過了我國。比如獨聯體、韓國、南非等,他們的部分鋼鐵產品甚至已經開始打入到我國國內市場。我相信,如有必要,政府還應當適時增加進口關稅,甚至進行反傾銷上訴。
    但筆者分析,即便國家提出重視出口的聲音,但我們仍不能對其報以過大的希望,畢竟經濟危機環境下,國際市場需求下降是不可避免的。這項政策的出臺更大的意味著暫時調整此前國家抑制出口的政策方向,長遠目標讓位于現實利益。
    二要嚴格控制鋼鐵總量,淘汰落后產能,不得再上單純擴大產能的鋼鐵項目。
    這一項政策的目標主要集中在兩點,一是淘汰落后,二是控制產能。
    從國家對鋼鐵行業長遠的發展目標來講,淘汰落后已經早就被提出了。2006年6月,國家發改委聯合七部委發文要求到2010年淘汰300立方米及以下高爐,20噸及以下的轉爐和電爐裝備。此次這一標準將會大幅度提高,500立方米以上都有可能。目前在我國5億噸現實產能中,約有1億噸屬于落后產能。所以,國家會利用這次經濟危機,加快落后產能的淘汰速度。
    此前政府給出的一些淘汰政策,可能不被接受,因為鋼鐵行業的利潤可觀。但在目前的經濟危機環境下,將有可能成為一些中小鋼企的救命稻草。說到淘汰落后的標準,我認為,淘汰落后的數量和效果是第一位的,如果一個標準達不到預期,很快就會有另一個標準出臺。所以一些眼下生存較為困難的企業,不如順應潮流,換取一些鼓勵性的淘汰政策。
    但我們也需要認識到淘汰落后產能對控制產能的作用也十分有限。目前中國在冊的鋼鐵企業就有1200多家,前66位占總產能的80%左右,而1100多家鋼鐵企業的產能僅占總數的20%左右。而落后產能更多的集中在這1100多家中小企業之中。即便這1100多家鋼鐵企業全部關停,可還是有80%的產能存在。
    進入21世紀以后,中國鋼鐵產業出現了大發展,國內很多大型鋼鐵企業為了提升自身的生產水平,盲目的上一些所謂的高附加值產品的生產線,而軟實力又不夠,有的企業基礎材料又達不到水平,導致目前國內一些廠家的軋鋼生產線或多或少的處于閑置狀態,產能根本無法得到發揮,浪費現象嚴重。所以,在該項政策中提到了 “不得再上單純擴大產能的鋼鐵項目”的問題,也是十分重要的,這就需要進一步科學規劃大型鋼鐵企業的產能發展。
    三要發揮大集團的帶動作用,推進企業聯合重組,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和特大型鋼鐵集團,優化產業布局,提高集中度。
    提高產業集中度是近年來國家一直倡導的鋼鐵企業的發展目標,兼并重組也一直在進行之中,但前期速度較慢。由于產業集中度不高,直接導致我們國家的鋼鐵行業 “內耗”嚴重,企業生存環境不佳,很多企業都把精力更多的集中在了國內市場的競爭上。科研實力不足,行業發展規劃難以落實,對外話語權也大打折扣。
    經過幾年的操作,中國鋼鐵產業的兼并重組逐漸步入了快車道,國內也出現了多次引人注目的鋼鐵企業兼并重組的事件。在此次政策出臺后,相信鋼企間兼并重組的速度將進一步加快
    對于未來中國鋼鐵產能的發展布局,筆者認為將集中在以下兩個類型:一是資源型,二是港口型。資源型鋼鐵產能所在地,多是中國老牌的鋼鐵企業,他們占有資源這一得天獨厚的優勢,仍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但對于那些所在地資源儲量較少,不具發展前景的鋼廠,仍是淘汰的目標。港口型是近年來中國鋼鐵產能發展的重點,從北到南,鞍鋼鲅魚圈、首鋼曹妃甸、山東日照、江蘇沙鋼、上海寶山港、廣州南沙區等都是港口型鋼鐵產能發展的代表。上述產能有原料進口和產品外銷等得天獨厚的優勢。
    未來走向沒落的將是消費型鋼鐵產能,20世紀七八十年代,國內一些內陸的大中型城市紛紛興建了大大小小的鋼鐵企業,這些企業興建之初,既無資源優勢,又無運輸便利,大多都是為了滿足本地區的鋼材消費,以及解決就業和利稅。隨著中國交通網絡的發展,以及城市環境質量要求的提高,這些產能將成為淘汰的對象。
    四要加大技術改造、研發和引進力度,在中央預算內基建投資中列支專項資金,推動鋼鐵產業技術進步,調整品種結構,提升鋼材質量。
    經過這么多年中國鋼鐵業的發展,我們現在只能成為一個鋼鐵生產的大國,但仍不能稱為鋼鐵生產的強國,很多高端、優質的鋼材產品仍不能生產。目前公認的鋼鐵生產強國是美國、俄羅斯、日本、德國。比如制造航母和核潛艇的高端鋼材HY-100和HY-80,目前也僅有美國一家能夠生產。
    雖然近年來我們的鋼鐵技術實力也有了長足的進步,但距離鋼鐵強國還有很大的距離,同時低端產能的重復建設達到了很嚴重的程度。這就導致很多鋼鐵企業的競爭環境惡劣,噸鋼利潤率不斷下降,以前很多所謂的 “高附加值”產品,也名不副實,這是直接由我們的整體研發實力不夠造成的。鄧小平說過: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占領技術制高點,就能占領利潤制高點。
    本項政策的提出將對中國鋼鐵產業的長遠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結合此前的第三點,就指明了中國鋼鐵產業發展的方向。
    五要整頓鐵礦石進口市場秩序,規范鋼材銷售制度,建立產銷風險共擔機制。
    這一政策看起來不相關,卻直接影響著鋼鐵生產的成本和利潤,直接點出了目前中國鋼鐵業所面臨的原料采購和產品銷售的無序與混亂。
    對于原料采購來說,最讓人扼腕嘆息的就是一年一次的進口長協礦價格談判。其中,尤其以2008年初的鐵礦石價格談判最令人印象深刻,長協礦價格一次性上漲最高達到90%,幾乎翻倍,這無異于把我們多年來積累的財富輕易拱手讓人。當然,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的對外開放程度是漸進的,我們的企業也是在不斷的學習中發展。但在國際貿易的問題上,我們不能老是 “交學費”。
    從目前正在進行之中的2009年長協礦價格談判來看,中鋼協正全力組織中國鋼企與三大鐵礦石貿易商進行抗爭。最新消息顯示,1月15日,中鋼協及五礦商會會員企業在唐山召開進口鐵礦石貿易會議。所有企業將簽訂一份行業公約,用來規范進口鐵礦石秩序,不允許倒賣長期協議鐵礦石。與此同時,國際三大鐵礦石供應商并不急于推進談判,因為他們在等待鐵礦石市場行情的大幅回暖。
    談判的道路是艱難的,其中最主要的弊端就是我們進入國際鐵礦石市場之后,一直在被動的接受規則,也必然在談判中居于被動地位,沒有體現出生產第一大國的優勢。所以國家相關部門必須主動制定一些長效機制,同時第三項政策中的提高產業集中度也將有利于國內鋼企的責、權、利統一,避免一盤散沙的局面,以便在鐵礦石價格談判中占據有利地位。
    除了原料市場外,我們的鋼鐵企業在產品銷售上也并不完善。一些老牌的大型鋼廠往往依仗自身的優勢,在與下游代理商簽訂銷售協議的時候,把虧損的風險強加給下游。而那些新興的鋼鐵企業為了競爭市場份額,與一些代理商簽訂了相當優惠的協議,自己承擔了絕大部分風險。近年來,這一現象雖然有所改善,但鋼鐵企業基本還是各自為政。
    在目前的經濟大環境下,如果單獨讓銷售方承擔風險,則很有可能造成生產方盲目的生產行為,導致貿易流通的不暢。如果單獨讓生產方承擔風險,則又會引起市場銷售方的無序競爭,不利行業的平穩發展。
    西方發達國家經過數十年的發展,產業集中度已經很高,定價機制也非常成熟,這是我們發展現代企業必然的目標。產銷風險共擔機制雖然不一定是最終的目標,但卻是我們必須要走的路。
    上述五項政策中,第一項和第五項比較具有現實意義,對2009年的鋼鐵市場將會形成積極的推動作用。而第二項到第四項則更具有長遠意義,對中國未來3~5年,甚至更長時間,指明了鋼鐵行業發展目標。所以此次調整振興規劃不但具有現實意義,它的長遠意義更加重要。
    一些參與制定規劃的人士表示,如果這些規劃能夠得到認真落實,那么在3~5年內,中國的鋼鐵行業現狀將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另外,我們還應該特別注意此次規劃中提到的“調整”兩個字。國家提振對鋼鐵產品的消費,并不意味著鋼材價格有可能在2009年出現大幅上漲,因為其他幾大行業的振興都有賴于鋼材價格的相對穩定。積極應對鐵礦石談判,也有降低原料成本和增大產品價格浮動空間之目的。所以我們不要把“振興”與“價格”劃等號。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