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鐵路資訊

西線鐵路貫穿海南西部:海南資源輸送的“臍帶”

2009-11-8 11:2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隨意點入一個海南旅游的網站,在電子版的鐵路交通圖上,一條黑白相間的線從海口起始,貫穿海南西部,一路延伸到三亞。 
  這條線就是海南的西線鐵路,從建成伊始,她一直肩負著海南資源輸送的使命。
  這是一條浸滿血淚的鐵路,早期曾是日軍掠奪海南豐富礦產資源和林木資源的重要通道;
  這是一條寫滿光榮的鐵路,新中國成立后改建的海南西線鐵路,將海南重要的資源源源不斷地運往內地,支援國家建設;
  這是一條充滿夢想的鐵路,海南要架構環島鐵路網,尋求資源和人員輸送最便捷的通道,西錢鐵路不可或缺。
  構建鐵路,大宗礦產漂洋過海
  全長近241公里的海南西線鐵路,是海南的第一條鐵路。
  早在100多年前,中國人就開始構建海南鐵路。光緒年間,儋州舉人唐丙章上奏《平黎疏》,力主修建海南鐵路。之后,晚清洋務派大臣張之洞多次上書清廷,要求“筑鐵路至海南腹地”。這是載有“海南鐵路”的最早記錄。
  1915年,瓊崖當局曾計劃向美國借款,修建海口至樂會鐵路,因路權問題而爭議未果。
  第一位著手建設海南鐵路的是文昌籍國民黨要員宋子文。1936年12月2日,當時的國民政府中央經濟委員會常委宋子文,與廣東省軍政要員余漢謀、陳策等抵瓊考察海南交通,決定投資3000萬元修建環島鐵路。依當時的設想,國民政府計劃成立“瓊崖鐵路工程局”,以臨高馬裊港為起點,經澄邁、瓊山抵海口,再出文昌經嘉積、陵水而至榆林,這條全長361公里的東線為首期工程;二期西線則自馬裊經福山、和舍而至那大,全長67.2公里,統稱“環島鐵路”。
  很快,四個測量隊受命奔赴現場,對馬裊港至海口段進行初步勘測。但時局動蕩,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后抗日戰爭爆發,海南鐵路來不及修建就被迫擱置。
  1930年代,海南豐饒的物產和獨特的資源令侵瓊日軍垂涎三尺。
  1939年,日寇踏入寶島后發現了三亞田獨鐵礦、昌江石碌鐵礦。為了維護“帝國機器”的運轉,日本侵略者籌劃挖礦山、修鐵路,將海南島建成其“南進基地”。
  1941年1月,日軍展開了從昌江石碌到東方八所港之間的線路勘測工作。同年5月,日軍以東方八所、昌江叉河、昌江石碌為基地,以極快的速度修建了石八窄軌鐵路,軌距1.067米。
  1942年4月7日,第一列試運礦石列車從石碌開出,抵達八所港。
  為了修建鐵路,日軍從從香港、廣州、汕頭、南京、上海及海南強行征來68批勞工4萬余人,到最后收工時竟只活下4000余人。盡管簡陋,盡管相當路段只是草草鋪設,但日軍還是通過這條早期的西線鐵路,掠奪了大量海南礦產。
  海南鐵路博館物的一份資料顯示,日本侵略者共從田獨鐵礦中開采出鐵礦石269萬多噸,搶運回國268.8萬噸,在石碌鐵礦則搶運了近70萬噸。
  新建鐵路,農林產品支援內地
  新中國成立后,海南真正掀開了波瀾壯闊的鐵路修建史。
  由于年久失修,抗日時期所修鐵路大多毀損。1950年代末,黨中央提出,加快開發海南的速度,以適應全國經濟建設、鞏固國防的需要。
  從1958年開始,為響應黨中央號召,大批鐵道兵和鐵路工人從全國各地云集海南,從海南西部開始,修建構想中的環島鐵路,開始了一段可歌可泣的青春歲月。
  當年,化工部決定開發鶯歌海天然大鹽場,尖峰嶺原始森林亦列入林業部開發規劃。同年2月8日,鐵道部轉發副總理李富春關于開發海南經濟問題的電報,批示廣州鐵路局派員赴海南了解八所至三亞的鐵路情況。4月,鐵路部制定了全國《十五年鐵路網發展規劃》,海南環島鐵路被列入規劃項目。
  首先修建的是安(游)黃(流)線,一期工程修復由安游到黃流的108公里,二期工程修復黃流至嶺頭18公里,以解決鶯歌海原鹽和尖峰嶺林材經鐵路運至安游港再海運出島問題。這項投資1408萬元的工程,是新中國成立后海南獲得國家投資最大的項目之一。
  1959年9月30日,安黃線鋪軌全線完成。作為新中國成立十周年的一個獻禮工程,次日在黃流車站隆重舉行了通車儀式。
  作為安嶺線第三期工程,1960年1月,廣州鐵路局派第一工程隊赴海南擔負嶺(頭)八(所)線施工任務。當年3月,嶺八段從八所開始動工,但次年4月,該段鐵路因國家縮短基建戰線,奉命緩建而告停工。
  后來,雖有過幾次續建請示,均未獲批準。
  文革造成國家千瘡百孔,國家經濟和財政情況遠顧不上偏居一隅的海南,續建嶺八線問題均沒有納入國家計劃。海南人雄心勃勃構建的海南鐵路計劃再次被迫擱置,只留下那段無奈的鐵路在海南的西部寂寞等待。
  直至1983年,中央第11號文件批轉了《關于加快海南島的開發建設問題討論紀要》,國家計委批復了《海南嶺八線續建工程設計任務書》。當年9月,國家計委將嶺八線列入國家基本建設大中型項目,以1433號文下達工程投資計劃4000萬元,要求自1983年至1985年建成通車。
  1983年5月18日,嶺八線工程指揮部成立,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州委書記王越豐任總指揮。
  1984年1月8日,嶺八線續建工程動工。次年9月24日,嶺八線及黃嶺段完成鋪軌合攏。
  海南西線鐵路的三黃線和嶺八線,在分隔25年后,再次合攏了。
  續建鐵路,工業經濟提振信心
  海南的西線鐵路,在海南鐵路建造史中具有不可磨滅的意義和功績,而與其相連的跨海鐵路的建設,在延伸了海南西線鐵路的功能同時,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躍,海南的西線鐵路終于和祖國大陸鐵路網連成一體。
  跨海鐵路,寄托著中國強國夢的鐵路,一直在中國領袖們的心中徘徊,從孫中山到周恩來,遲遲未能落地。
  1988年4月,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海南迎來了鐵路建設的全新時代。全天候、大容量、長距離的跨海鐵路,再次進入人們視野,提到議事日程。
  1992年11月,國務院批準海南鐵路通道項目。計劃鐵路通道分為湛(江)海(安)線、海(口)叉(河)線、瓊州海峽火車輪渡“兩線一渡”。按照計劃,叉河至那大79公里鐵路率先建設。同年12月27日,海叉線叉河站場工程破土動工。
  唐德宗時的宰相楊炎被貶往海南,人還沒有上島,便悲憤而詩:一去一萬里,千之千不還。崖州在何處,生度鬼門關。
  天塹變通途。歷史將永遠記住這一天——2002年12月13日,中國第一艘跨海火車渡輪“粵海鐵1號”載著火車頭成功上島。幾代人不懈努力的海南跨海鐵路百年構建,終于實現了。
  夢想并沒有就些結束。由于設備陳舊落后,海南的西環線不知不覺中落伍了,改造提到議事日程。2005年5月,鐵道部部長劉志軍親臨海南與省政府有關領導會談,共商海南鐵路建設事宜。雙方商定:高速度、高質量、低成本完成海南西環鐵路提速改造工程。
  5個月后,改造工程分別從海口至紅塘、紅塘至三亞進行動工改造,線路總投資23億多元。改造后的西環線列車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提速,運行時速由原來最高時速80公里提至120公里—160公里。
  2007年4月18日,改造完成的海南西線鐵路正式通車。
  從這一天開始,從祖國最南端的城市三亞始發的列車,與國內各大城市緊緊地聯系在一起了。
  這條橫亙海南西部的鐵路,為海南鐵路插上了騰飛之翼,在運送成千上萬旅客的同時,也真正成為海南資源的大動脈,海南經濟搭上快速列車。
  海南西部集結了數個工業重鎮,貫穿西部的近10個火車站均開辦貨運業務,為海南豐富的石油、礦產資源、化肥、瓜果菜等物資打開了安全、快速、便捷的運輸通道,破解了海南發展工業的物流瓶頸。
  東方化工城、國投水泥、華盛天涯水泥、海墾集團、海鋼集團、海汽集團等,海南西部的化肥、食鹽、水泥、橡膠、汽車、飲料……每年數百萬噸大宗工業產品從這里走向全國。
  再建鐵路,“海南希望”大幅提速
  如果說,海南的西線鐵路是海南騰飛的左翼;那么,正在修建的東線鐵路將架起海南騰飛的右冀。
  2005年“兩會”期間,海南省政府主要領導與鐵道部商談,首次正式提出建設東環鐵路設想,很快得到了鐵道部的積極響應。
  2007年9月29日,東環線正式開建。
  起步于西部、發展于西部、壯大于西部的海南環島鐵路,從提出構想,到最終實現,歷經了三個世紀的悠悠歲月。
  海南一直在期待——
  海南每年上千萬噸的瓜果蔬菜、金屬礦石、機械設備、工業產品要運往內地。我們尋求鐵路這個成本低、速度快的大宗運輸工具,將“海南制造”送往祖國每一個角落。
  海南擁有藍天、碧海、銀沙,擁有純凈的空氣,迷人的熱帶海濱,讓人心曠神怡的生態。我們尋求一條直達鐵路,將最為獨特的“海南資源”送到內地最偏遠的客人家里。
  海南擁有200萬平方公里的藍色海域、3.4萬平方公里的熱帶和亞熱帶土地。我們尋求一條最便捷的通道,打破交通瓶頸,迎來開發建設的新高潮,突破島嶼經濟的局限。
  一條粵海鐵路,延續了中國的強國夢,延續了海南的強省夢。粵海鐵路和環島鐵路的最終建成,將見證中國幾十年的變遷。留下的遺憾,有待未來的改革追補。
  海南的西線鐵路,又在這個強省夢大背景下,又在西部大開發的新一波浪潮中著手擴能改造。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