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快遞合并 省市破霧先行
2009-1-17 22:5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物流與快遞合并,從4年前中國速遞服務公司(EMS)和中郵物流有限責任公司總部合并辦公以來,一直不見實際動作。然而近段時間以來,一些省市卻先動了起來,云南、北京、寧夏先后宣布成立郵政速遞物流公司。
“國家郵政局的意見是,先完成各省市的合并,再推動EMS和中郵物流的合并。”1月14日,EMS一名管理人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全國各省市的速遞和物流都會進行整合,“估計上半年能完成”。至于EMS和中郵物流什么時候合并,目前不得而知。
云南北京寧夏先“動手”
2008年12月26日,云南省郵政速遞物流公司在昆明成立。新公司對速遞和物流兩大業務進行了整合,推行“省市縣一體化專業運營”。
據記者了解,整合主要包括“實施速遞物流專業化經營改革,速遞物流業務經營管理體制、業務產品和客戶資源等方面”的內容。
緊隨其后,北京市郵政速遞物流公司也正式掛牌成立,這被認為是“郵政體制改革的又一重大成果,標志著北京快遞行業進入了新格局”。
北京市郵政速遞物流公司有關負責人稱,公司將建立“覆蓋重點市場的一體化速遞物流專業經營體系,充分發揮營銷、倉儲、配送一體化的運作模式,為社會各界提供國際、國內、同城的快遞服務、一體化物流、倉儲配送、國際包裹等業務”。
今年初,寧夏郵政速遞物流公司也正式揭牌。寧夏方面認為,整合速遞、物流兩大部門后,速遞物流專業的經營管理和市場拓展能力將得到增強,同時“與郵政大網的優勢進行更加有效地互補,郵政速度物流的市場競爭力將得到很大提升”。
“全國各個省市的速遞和物流兩個部門都會進行整合,已經陸陸續續在進行了,估計上半年應該都能完成。”EMS一名管理人員向記者透露。
數據顯示,去年全國快遞業務收入累計完成407億元,同比增長18.8%,高于同期GSP增幅一倍,占郵政業總收入的比重已達43.2%。
金融危機成“推手”
相比4年前國家郵政局自上而下的推動,目前在全國各地進行的速遞和物流資源整合,體現的是由下而上的新思路。
“金融危機是推動郵政和物流合并的一個因素。”曾任職中國國際貨運代理協會的一名專家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郵政管理體制比較僵化,加上受到外資快遞、民營快遞的沖擊,市場份額已經減少了許多,選擇在這個時候整合,可見提升核心競爭力已經是刻不容緩的事情。但是在合并以后,如何做到差異化競爭,新的公司究竟如何組建,各公司占多少股份?這些問題至今都沒有定論!
一位民營快遞人士向記者分析稱:“以前所進行的整合,是自上而下的變革,牽涉到的人、事、體制問題都比較復雜,阻力也很大。因為下面各個地方的EMS領導關系隸屬于地方郵政局,如果總部合并以后,總部公司和地方郵政局都要管理,到底聽誰的呢?關鍵問題就是體制不順,F在從下面開始合并,成立獨立的新公司,可能在解決這一問題上會有幫助!
另外,政府推動也是這次合并的另一個動力。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在2009年工作會議上透露,去年國家郵政局已經“積極探索郵政速遞物流發展的新思路,逐步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的郵政速遞物流發展新機制”。2009年,國家郵政局將做大做強郵政速遞物流,以積極化解金融危機影響。
分析EMS、中郵物流合并為何難產?
“EMS和中郵物流的合并事宜已經說了好幾年,但至今無果,因為這里面有諸多阻力。沒有時間表,爭議很多,困難重重!盓MS一名管理人員向記者表示。
4年來還在“紙上談兵”
早在2005年時,EMS和中郵物流即將合并的消息就已傳出。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內部資源的整合被認為能有效改善僵化的體制,合并后的運作可以有效提升市場競爭力,奪回慢慢下降的市場份額。
當時,EMS和中郵物流都將辦公地點搬遷至崇文區,相鄰而居。時任國家郵政局副局長的馬軍勝當時透露,兩家公司雖然業務上還是獨立運作,但是已經開始合署辦公,這被外界認為是兩家公司即將展開實質性業務合并的信號。然而時至今日,兩家公司的合并至今仍處于“紙上談兵”的階段。
兩大阻力:人事和模式
談到4年前未完成的合并,上述EMS管理人員表示,“合還是不合,其實在當時并沒有定論。根據當初的設想,國家將首先對EMS和中郵物流兩家公司總部展開整合,成立中國郵政速遞物流總公司,下面各個省市也要開始合并。但這種設想遇到了很大的阻力。”
一名民營快遞業資深人士分析認為:“當時的干部多是國企員工,公司虧不虧損與他們關系不大。一旦重組,必然會觸及個人利益。重組后,人事怎么安排,領導怎么分配,這些都是難點!
除了人事安排,操作模式也是一大阻力。馬軍勝曾公開表示,EMS和中郵物流的整合,很難通過人為的手段捏合。因為郵政速遞是標準化運作,而物流是個性化運作,兩者在操作模式上存在很大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