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四區備戰國際貿易中心建設
2009-1-17 22:2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位于七莘路以西、A9公路以南的一片規劃面積72000平方米的工地上,一排高品質的多層商務樓剛剛建成。這里步行至建設中的虹橋樞紐僅5分鐘。項目整體建成后,將主要用于商業、商務,引入高端物流、貿易等企業,促進區域產業發展。戴焱淼
本報記者鈕懌劉棟
長寧、閔行、普陀、青浦,上海西部四區從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敏銳地捕捉到了新的發展機遇——“大力推進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進一步完善政策、開放市場、創造環境,加快內外貿業務相互融合,著力完善商貿業布局,鼓勵企業積極利用跨國公司全球采購網絡,實現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功能互補。”
83個字,廓出了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的路徑,也點燃了上海西部四區的夢想:以虹橋綜合樞紐為歷史契機,上海西區能否成為國際貿易中心建設的重要載體?能否成為上海的新增長極?
在“兩會”現場,記者采訪了四位市人大代表——長寧區委書記、區長卞百平,普陀區委書記周國雄,閔行區長陳靖和青浦區長高亢。透過他們的話語,記者看到了兩件珍貴的東西:合作的決心、爭先的信心。
特色:打造區域發展新亮點
國際貿易中心建設對上海貿易結構的調整、產業結構的升級起到重要作用。當下,依托虹橋樞紐建設,周邊區域都加快了各自的規劃布局,依托樞紐建設、發展樞紐經濟,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發展突破口。
長寧:虹橋,當為長三角的虹橋、世界的虹橋
“一座世貿中心,進駐了39個跨國采購機構——家樂福集團只要每年來這里兩次,就能完成其中國產品的采購任務。”卞百平代表不無得意地告訴記者,跨國采購網絡已現雛形的虹橋是長寧的一部“優質發動機”,據統計,虹橋涉外貿易中心2008年商貿主營收入達368億,同比增長15.5%,實現稅收21億,同比增長22%。
隨著虹橋綜合樞紐的建成,虹橋將不再僅僅是長寧的虹橋,卞百平代表認為,虹橋樞紐是上海對接長三角的重要門戶,上海西部的幾個區域應當合力打好這張“虹橋牌”,讓“虹橋”成為上海最富魅力的貿易窗口,“虹橋,應當是長三角的虹橋、世界的虹橋。”
閔行:凸顯國際元素,塑造商務“門戶”地位
在虹橋綜合樞紐核心區,有12.8平方公里處于閔行。“這是閔行的地利,有助于推動閔行商務‘門戶’地位的塑造。”在陳靖代表的眼中,依托虹橋樞紐,推進國際貿易中心建設,將為閔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升區域能級提供一個絕佳的契機。
近年來,閔行周邊區域商務條件日趨成熟,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進展順利,為國際貿易中心提供了條件。除此而外,全市超過一半的國際學校在閔行,國際醫療高端服務項目也正有序推進,部分社區已初步具備國際元素。在此基礎上,閔行開展了環樞紐區域產業規劃調研,“我們有五個方面的考慮:在分析樞紐區域功能及空間配置的基礎上,推動區域合力,共助‘服務長三角商務中心’功能崛起;在分析上海現有軟硬件的基礎上,彌補上海作為國際大都市的功能缺失;在分析閔行城市戰略轉型需求的基礎上,推動閔行‘商務門戶’地位的塑造;在分析相關區域產業發展及優勢特點的基礎上,積極應對區際挑戰;在分析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新動向及其新要求的基礎上,努力增強區域聯動。”
普陀:借保稅政策落地“陸港”之機成為內外貿節點
周國雄代表告訴記者,藉由虹橋綜合樞紐,實現“陸港”與“空港”的對接,是他此刻最為關心的問題。
普陀目前已集聚了包括麥德龍總部、農工商總部等在內的一批著名貿易企業,中環組團商貿群也被列入市級商圈發展規劃,位于桃浦地區的上海西北綜合物流園區又是上海市級物流園區中唯一的陸港口岸,其“商貿物流”特色日益凸顯。周國雄代表表示,隨著上海陸上貨運交易中心的正式建成,以及物流保稅中心的獲批,普陀完全有機會成為承接國際、國內貿易的重要節點,“虹橋,便是陸港承接國際貿易的最佳窗口。”
青浦:徐涇已劃定工業控制區
在高亢代表的眼中,依托虹橋綜合樞紐的建設,推進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是青浦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的一個良好契機。
他認為,徐涇將是青浦參與國際貿易中心建設的發力點——未來,徐涇地區將逐漸轉向發展現代服務業。目前,青浦已在徐涇地區內7.2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劃定了一個控制區域,嚴格限制工業企業進入。根據規劃,這個區域未來將大力吸引總部、研發機構、會展業以及商業配套設施等現代服務業。
合作:探索“樞紐式發展”新路徑
根據規劃,虹橋交通樞紐建成后,將匯集航空、京滬高鐵、往來江浙兩地的城際列車以及5條軌交線路。屆時,這里將成為全球最大的交通樞紐。
從國際上的經驗來看,商務貿易的快速發展往往與交通樞紐密不可分。對于上海來說,虹橋綜合樞紐完全可以成為國際貿易中心建設的一個突破口——這一觀點在上海西部四區已成共識。在采訪中,幾位代表都認為,以樞紐為“原點”,打破行政區劃分隔,四區聯手發展現代商貿,是推動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的新路徑。
市人大代表、閔行區長陳靖:市區兩級聯動,多區合作進行
知己知彼是聯手合作的基礎。陳靖代表不久前對虹橋綜合樞紐“輻射范圍”內幾個行政區的優勢進行了研究。他說,長寧區擁有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國際化成色足、貿易基礎好,再加上緊挨著虹橋機場的臨空經濟園區,優勢獨特;青浦、嘉定則擁有相對充裕的土地資源,而且項目推進機制非常高效。在他看來,在市委、市府的統籌下,相關各區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將推動虹橋樞紐地區成為上海新的經濟增長點,成為服務全國、服務長三角的重要平臺。
市人大代表、青浦區長高亢:打破區域概念,實現整體發展
高亢代表認為,只有各區之間打破“各自為政”的發展理念,視樞紐周邊的地區為一個整體,“樞紐式發展”這一新型發展思路才能“落地”成為現實,“集聚效應可以提升每個區域的魅力,加速各個區域產業結構調整的速度——整體發展最終將放大每個區的發展空間。”
爭先:共尋區域間合作“融合點”
競合,即為競爭而合作,靠合作來競爭,形成“正和”或“雙贏”的良好區際經濟關系,將自身的優勢恰當地同其他地區各種可依賴的競爭資源結合起來,彌補自身的不足和局限,實現長期利潤的最大化。在采訪中,記者注意到,幾位代表未雨綢繆,已經開始尋找區域之間競合國際貿易中心的“融合點”。
市人大代表、長寧區委書記、區長卞百平:交通要為產業集聚而服務
“交通”是卞百平代表眼中區域間合作的重要“融合點”。在他看來,在虹橋綜合樞紐周遭,各區都部署了經濟園區,比如長寧的臨空經濟園區,普陀的長風生態商務區,各有各的特色。從共建國際貿易中心的角度出發,這些園區之間要在優勢互補中形成集聚效應,必須首先解決交通組織問題。卞百平認為,虹橋綜合樞紐區域的交通組織,不但要考慮人流疏散,而且要考慮園區間的溝通,為產業集聚而服務。
市人大代表、普陀區委書記周國雄:關鍵在于項目和功能的融合
在周國雄代表看來,項目和功能是各區開展合作的“融合點”。他說,在嘉定區的江橋基地加入后,上海西北綜合物流園區的陸上貨運樞紐功能進一步得到增強——這種以項目為載體開展的合作,是區域間聯手發展的一條途徑,“在努力做強區域自身功能的同時,普陀需要大力推進與周邊區縣的聯動,在聯動中促進功能、項目的融合,在聯動中實現共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