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內蒙古經濟回暖態勢明顯 未來走勢繼續向好

2009-11-6 20:0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前三季度,內蒙古全區各地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努力克服和化解全球金融危機對內蒙古區國民經濟的沖擊和影響,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國務院出臺的一攬子經濟刺激措施,全區經濟增長下滑趨勢得到有效遏制,整體經濟形勢企穩回升、日趨向好,繼續保持了又好又快發展態勢。在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同時,各項社會事業和民生工作扎實推進,團結和諧穩定局面進一步鞏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情況表明,內蒙古應對危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進展。展望全年形勢,我們認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走勢將繼續向好,經濟總量不斷擴大,發展的穩定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將會進一步增強。但是我們也應認識到,在取得成績的同時,國際國內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仍然很多,經濟發展仍處在保增長關鍵階段,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任務還很艱巨。
一、前三季度全區經濟運行的基本情況和特點
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全區完成生產總值5895.5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6.9%,比上半年增速加快0.7個百分點,增速繼續蟬聯全國各省區市第一位;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315.76億元,同比增長4.4%;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3505.64億元,同比增長19.6%;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2074.11億元,同比增長14.7%。從發展態勢看,呈現以下八個特點:
(一)種植業和養殖業產量呈現“一降一增”態勢
今年以來,特別是夏秋時節,內蒙古區包括一些主要產糧區的多個地區遭受了多年不遇的干旱等自然災害,使農牧業生產遭受了不利影響,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全區各地奮力抗旱,將災害損失降到了最低程度,農牧業生產取得新成績。雖然初步預估今年全區糧食產量將比上年有所下降,但由于內蒙古區為繼續提高糧食產量,今年啟動了百億斤商品糧增產工程,前三季度,全區農作物總播面積達10516.6萬畝,比上年增長2.2%;其中,糧食播種面積8137萬畝,同比增長3.2%。全年全區糧食產量預計在受災情況下仍將獲得歷史上第二個高產年。牲畜出欄量明顯提高。前三季度,全區豬出欄641.3萬頭,同比增長8.2%;牛、羊出欄同比分別增長44.4%和9.1%。肉類產量實現較快增長。前三季度,豬肉產量53.5萬噸,同比增長9.4%;牛肉產量34.75萬噸,同比增長49%;羊肉產量60.93萬噸,同比增長18.1%;禽蛋產量26.92萬噸,與上年持平;牛奶產量585.77萬噸,同比下降6%。根據夏季牧業普查統計,2009年全區牧業年度牲畜存欄總頭數達10858.5萬頭(只),比2008年牧業年度增加180.83萬頭(只)。
(二)工業生產穩定增長,經濟效益有所回升
今年以來,工業生產增長呈企穩回升勢頭。前三季度,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達3084.62億元,同比增長19.4%,較上半年、前7個月、前8個月增速分別加快0.8個、1個和0.4個百分點,居全國各省區市的前列。具體呈現以下特點:(見下圖)
1.輕重工業均實現快速增長。前三季度,全區規模以上輕工業完成增加值551.26億元,同比增長18.8%,比上半年增速加快2.6個百分點;重工業完成增加值2533.35億元,同比增長19.6%,比上半年增速加快0.5個百分點。從經濟類型看,集體企業、股份合作企業、股份制企業增長較快,其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23.1%、22.1%和20.8%,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高3.7個、2.7個和1.4個百分點。
2.絕大多數行業實現增長。前三季度,在全區統計的36個行業中,有34個行業保持同比增長(橡膠制品業、工藝品及其他制造業增加值為同比下降)。其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41倍。
3.化工類等產品產量實現較快增長。前三季度,化肥、精甲醇和聚氯乙烯樹脂等化工類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04倍、86.8%和40.4%。此外,水泥、鋼材產量也有明顯增加,分別增長45.2%和29.7%。
4.工業產品銷售率仍在下滑。前三季度,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6.1%,同比下降1.1個百分點。其中,輕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5.31%,同比提高0.03個百分點。
5.經濟效益有所回升。前8個月,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140.0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7.1%;實現利潤414.87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0.4%,但比前5個月降幅收窄2.8個百分點,其中國有控股企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9.1%,比前5個月降幅收窄2.1個百分點。
(三)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平穩,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逐步加快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平穩。前三季度,全區50萬元以上項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980.29億元,總量已超過去年全年的108.3%,比上年同期增長35.4%。其中第一產業完成投資301.57億元,同比增長51%;第二產業完成投資3125.58億元,同比增長30.7%;第三產業完成投資2553.14億元,同比增長39.7%。從登記注冊類型看,前三季度,內資企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5799.26億元,同比增長35.4%;港澳臺商企業投資增長較快,同比增長43%;個體經營投資出現下降,前三季度個體經營固定資產投資額為14.04億元,同比下降15.5%。從投資項目看,今年以來,各地都在努力爭取、扶持和上馬了一些新的施工項目,施工項目個數已超萬個,前三季度,全區施工項目共有11388個,比上年同期增長28%;其中,本年新開工項目9480個,同比增長30.7%;本年投產項目5122個,同比增長83.4%。從主要行業投資看,前三季度,增長超過1倍的行業有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批發和零售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3個行業,同比分別增長1.21倍、1.12倍和1.2倍。(見下圖)
房地產市場投資增長逐步加快。前三季度,全區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646.81億元,同比增長10.2%,比上半年增速快1.4個百分點。商品房的銷售保持平穩。前三季度,全區商品房銷售面積1302.47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3.7%;商品房銷售額377.56億元,同比增長23.7%。
(四)消費市場穩中趨快,服務業增長加快,對外貿易呈現波動性
前三季度,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2015.08億元,同比增長18.8%,比上半年增速加快0.3個百分點。分城鄉看,市的消費增長平穩,縣級消費增長加快,前三季度,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386.91億元,同比增長19.2%;縣級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392.45億元,同比增長18.2%,均比上半年增速有所加快。分行業看,住宿和餐飲業實現零售額405.49億元,同比增長21.1%;零售業實現零售額1183.8億元,同比增長19.1%。隨著消費品市場穩中趨旺,國家擴內需的政策效應的不斷顯現,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不斷增強。表現在,今年以來,全區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逐步加快,前三季度,全區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速度分別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加快0.6個和0.5個百分點,也快于上年同期1.5個百分點。(見下圖)
全區進出口額降幅呈現出一定的波折性。前三季度,全區海關進出口總值46.41億美元,同比下降34%,降幅比上半年擴大5.1個百分點,降幅比全國平均水平大13.1個百分點。其中,出口總額16.37億美元,同比下降41.2%;進口總額30.04億美元,同比下降29.2%。從主要貿易國別(地區)看,內蒙古區與主要5個國家的對外貿易中(俄羅斯、蒙古、日本、澳大利亞和美國),只有與蒙古國的貿易呈增長態勢,前三季度內蒙古區針對蒙古國的進出口值為8.3億美元,同比增長10%。(見下圖)
(五)財政收入穩定增長,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保持較快增長
財政收入實現穩定增長。前三季度,全區完成地方財政總收入超過千億元,達1040.04億元,完成年度預算任務的80.9%,同比增長26.7%,比上半年增速回落2.8個百分點。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660.22億元,同比增長37.9%,比上半年增速回落1.9個百分點。從支出看,前三季度,全區地方財政支出1076.25億元,同比增長39%。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61.73億元,同比增長22%;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70.56億元,同比增長54.8%;醫療衛生支出48.55億元,同比增長59%。(見下圖)
9月末,全區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達7967.44億元,比年初增加1649.81億元,比上年同月增長31.5%。其中,全區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達3800.32億元,同比增長25.1%。全區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增速保持高位增長。9月末,全區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達6254.16億元,比年初增加1745.83億元,比上年同月增長45%。其中,個人消費貸款余額370.12億元,比上年同月增長53%。
(六)單位GDP能耗進一步下降,節能降耗取得明顯進展
節能降耗工作取得明顯進展,為完成全年的節能降耗任務奠定了良好基礎。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區單位GDP能耗2.359噸標準煤/萬元,同比下降7.15%,降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3.8個百分點。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2.579噸標準煤/萬元,同比下降17.88%,降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6.53個百分點。1-8月份,全區年耗能萬噸以上工業企業綜合能源消費6353.73萬噸標煤,同比下降3.8%。七大行業綜合能源消費量占年耗能萬噸以上工業企業綜合能源消費量的95%。全區62個單位產品能耗指標中有50個下降,下降面達到81%。1-8月份,全區全社會用電量793.93億千瓦時,同比下降6.4%;其中,工業用電量684.53億千瓦時,同比下降9.5%,占全社會用電量的86%。1-8月份,全區累計外送電量620.1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3.7%。
(七)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雖同比下降,但開始回升
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雖同比下降,但開始回升。前三季度,全區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下降0.7%,比上半年同比降幅縮小0.1個百分點,呈逐步回升勢頭。其中,城市同比下降0.8%,農村牧區同比下降0.6%。分類別看,食品價格同比下降0.2%,交通和通訊類價格同比下降2.9%,居住價格同比下降1.7%。從生產領域看,前三季度,全區工業品出廠價格預計同比下降4.1%,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同比下降0.4%。
(八)城鄉居民收入實現同步增長,收入來源呈現多元化趨勢
城鄉居民收入實現同步增長。前三季度,全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1910元,同比增長11.4%,比上年同期增速回落5.5個百分點,比上半年增速略回落1.7個百分點。其中,工資性收入8484元,同比增長11.6%;轉移性收入2639元,同比增長21.9%;經營性收入1310元,同比增長6.8%。前三季度,全區農牧民人均現金收入達5114元,同比增長11.5%,比上年同期增速回落11.9個百分點,較上半年增速回落1.4個百分點。其中,家庭經營收入3753元,同比增長8%;工資性收入764元,增長19%;轉移性收入497元,同比增長20%。前三季度,全區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達9167元,同比增長16.5%;農牧民人均消費性現金支出2394元,同比增長10.3%左右。
二、當前經濟運行中存在的難點和問題
當前,盡管內蒙古區經濟實現了企穩向好,繼續保持了又好又快發展態勢。但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也同樣存在,需要我們特別引起注意,切實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主要有:
(一)自然災害特別是旱災給內蒙古區農牧業生產造成了較大損失
今年以來內蒙古區頻繁出現的各種自然災害特別是旱災給全區農牧業生產造成了較大的損失。7月份以來,全區大部地區降水偏少、氣溫偏高,出現不同程度的階段性伏旱,全區12個盟市、72個旗縣不同程度受災。由于干旱發生在秋糧作物生長的關鍵時期和農作物需水高峰期,受災農牧戶損失嚴重。據統計,到8月底,全區農作物受旱面積達到3841.45萬畝,其中絕收722萬畝。受災草場面積6.3億畝、未返青草場3.1億畝、返青后枯死草場1.3億畝。全區有2000多萬畝林地遭受不同程度的旱災,需要重新造林的面積有200多萬畝。受持續干旱影響,水利工程蓄水嚴重不足,地下水位下降嚴重。全區因旱造成189萬人、427萬頭(只)牲畜飲水困難,數十萬頭(只)牲畜死亡。
(二)企業經濟效益雖略有好轉,但仍處于下滑階段
隨著全區工業經濟的逐步企穩向好,工業企業經濟效益呈逐步好轉跡象,但目前仍處于下滑階段。受金融危機及市場調節等因素影響,國際消費市場需求萎縮,導致原材料產品市場需求不足,尤其是冶金等行業受影響最大,產品出廠價格下降,給企業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再之,近期企業財務費用支出較大,尤其是利息支出較大,企業資金周轉難度加大,影響了企業的生產經營。前8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414.87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0.4%,同比回落78.9個百分點,比全國平均降幅(-10.6%)略小0.2個百分點。在39個大行業中,有14個行業實現利潤同比減少,其中,實現利潤同比下降幅度較大的行業有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下降1.33倍)、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下降62.9%)、非金屬礦采選業(下降62.7%)和黑色金屬礦采選業(下降58.2%)。從虧損看,全區4110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有997戶企業發生虧損,虧損面達24.3%,雖比前5個月虧損面降低了1.7個百分點,但仍超過兩成;虧損企業虧損額73.8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7倍。
(三)對外貿易規模持續萎縮影響了全區經濟的協調發展
受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和影響,全區的進出口貿易今年以來同比連續下降。加之最近國際上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有所抬頭,內蒙古區面臨的貿易環境將更加艱難。在進出口額總額降幅逐月收窄的情況下,8月份進出口總額降幅又出現了反復,較7月份有所擴大,體現了對外貿易恢復增長的曲折性和不確定性。進出口額的長期持續下降,將會影響內蒙古區經濟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四)民間投資不足,增長乏力,投資主體結構有待優化
當前內蒙古區固定資產投資實現較快增長,主要得益于政府主導的投資項目和行為,而民間投資數額偏小,且增長偏慢。前三季度,全區個體經營固定資產投資額為14.04億元,同比下降15.5%。雖然目前巨額的政府投資在短期內可以起到拉動經濟的效果,但其主要投在基礎設施等領域,其未來回報與可持續性存在不確定性,要促成經濟長期穩定回暖,關鍵仍在于民間資本投資。因此,民間投資如果跟不上,將會制約和影響全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不利于整體經濟的穩定持續增長。
三、對今年內蒙古經濟運行走勢的判斷
總體來看,今年前三季度,在國家和自治區一攬子宏觀政策措施的綜合作用下,全區各地齊心協力,共克時艱,整體經濟運行已經越過谷底,步入了企穩向好軌道,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明顯增多,為實現全年經濟增長預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我們也注意到,當前,世界經濟雖呈復蘇跡象,但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和不平衡性同時存在,不可掉以輕心。從有利條件來看:
一是當前全區營造出了一個有利于發展的良好環境和氛圍。當前,全區社會穩定、民族團結,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國及內蒙古區取得的輝煌成就和國慶60周年慶典活動極大地振奮了內蒙古區各族人民的民族精神和愛國熱情,這種“慶典”精神將進一步調動廣大干部群眾干好本職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內蒙古區加快各項事業發展,推動各方面工作營造出了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和氛圍。
二是在全球經濟下半年復蘇已成定局,國內經濟形勢總體呈現企穩向好勢頭。從國內情況看,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信息,9月份,全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4.3%,高于上月0.3個百分點,為2008年5月以來的最高點。該指數已連續7個月位于臨界點(50%)以上,表明制造業經濟總體繼續保持良好的回升態勢。在此大背景下,內蒙古區經濟進一步復蘇的外部環境和外在動力更趨好轉,這將會加速內蒙古區經濟整體復蘇步伐,為內蒙古區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提供較好的平臺和外部條件。
三是投資和消費需求穩步增長。前三季度,全區城鄉50萬元以上項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已近6000億元,達5980.29億元,同比增長35.4%,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預計可達7100億元以上,將會為內蒙古區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注入新動力,拉動全區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消費增長實現穩中趨快,9月份,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0%,重上20%的高位增速,創今年以來當月新高,體現出了“擴內需”政策已初見成效,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拉動穩健有力。
在認清有利條件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當前內蒙古區經濟面臨的不利因素,我們認為主要有:首先,經濟處于周期性調整階段,部分重要經濟指標增速明顯放緩。自2000年內蒙古區經濟進入新一輪增長周期以來,至2008年已運行了9年時間,并且自2002年以來,經濟年均增長在18.6%的頂部區域持續運行了7年。按照內蒙古區歷次經濟周期規律和國內外經驗,一般經濟周期的時間長度為8至10年。從目前主要經濟指標看,主要指標雖有不同程度地回升與好轉,但基礎仍不牢固,下行壓力依舊存在。其次,內蒙古區的科技發展水平相對較低,科技創新能力相對較弱,將會制約內蒙古區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國際競爭力,影響內蒙古區經濟結構的進一步優化升級;最后,當前,國際上一些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傾向明顯抬頭,一些國家和地區給我國設置了一些人為貿易壁壘,給內蒙古區對外貿易形勢實現好轉增加了新的困難。
綜合判斷,我們初步展望預測,全年內蒙古區經濟將會繼續保持在一個較高位上運行,GDP增速可保持在17%左右,可能會比全國平均增速高9個百分點左右,GDP增速可繼續保持在全國各省區市前列,能否創造連續八年經濟增長全國第一的奇跡,現在還不太明朗(主要需看天津市經濟運行的態勢與走向)。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將增長24%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9%左右。
四、對于做好下一階段全區經濟工作的建議
當前,雖然經過各方努力,內蒙古區經濟努力克服、化解金融危機的影響,整體經濟形勢企穩回升、日趨向好,復蘇步伐總的看快于全國平均水平,但我們必須認識到內蒙古區經濟回升基礎還不穩定、不鞏固、不平衡,加之國際國內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仍然很多,內蒙古區經濟發展仍處在保增長的關鍵階段。因此,下一階段,我們要以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統一思想,堅定信心,繼續全面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自治區已出臺的各項方針政策,并不斷加以完善,努力鞏固經濟回升的基礎,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艱巨任務。為此,我們建議重點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強化各項政策的貫徹落實,確保內蒙古區經濟繼續平穩較快發展
自去年四季度以來,國家和自治區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應對危機的政策效應已經開始顯現,消費需求持續增加,市場預期逐步改善,社會信心明顯提振。國家十大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啟動實施,為處在工業化、城鎮化、農牧業產業化加速推進階段的內蒙古區強化投資拉動、加強基礎建設、調整工業布局、優化產業結構、改善發展環境提供了巨大的潛力和空間。內蒙古區各地、各部門要拓寬視野,運用戰略思維,認真研究和把握政策導向,特別是要加強對政策敏感性和預見判斷性,搶得發展先機,實現內蒙古區在全國經濟困境中“率先突圍”。
(二)努力實現工業生產的提速與增效同步發展
一是要切實貫徹落實國家十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出臺內蒙古區的具體實施意見,加快推進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落實好工業倍增計劃,加快工業重點項目建設進度。加強重點行業和大中型企業的生產和調度,引導企業節約成本,積極開拓市場,提供自主創新能力,促其提速提效。二是加強電力調度,確保用電負荷穩定增長。發電指標向高效節能的大機組及承擔城鄉民生工程項目傾斜,支持電力供需雙方根據市場變化采取更加靈活多樣的措施解決電力供需矛盾。三是加大對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支持,最大限度的支持中小企業融資,要鼓勵和幫助內蒙古區的中小企業抓住并充分利用好我國股市創業板即將推出的機遇,多渠道籌集資金,切實解決資金緊張問題,大力提高內蒙古區中小企業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三)加大對外開放合作力度,努力擴大內蒙古區經濟的外向度
擴大對外開放、增強與國外的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是內蒙古區經濟社會發展中必須長期堅持的重要戰略。當前內蒙古區要緊緊盯住和抓住新一輪全球產業結構調整的有利時機,積極參與國際化分工和協作。切實把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同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緊密地結合起來,適應國際市場的需要,加強出口基地建設和開放口岸建設,引導、鼓勵企業加大出口,盡快實現內蒙古區由主要以基礎原材料產品出口向主要以工業高技術終極產品出口的轉變,從根本上改變內蒙古區出口產品結構過于單一的現狀。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在發展高端產業上,要大力引進戰略投資者,尤其對引進世界500強投資項目、研發中心和地區總部項目,在政策上要給予重點傾斜。
(四)要穩定農牧業發展形勢,確保今年糧食生產穩定,農牧民收入穩定增加
針對目前旱情嚴重問題,全區要認真貫徹落實溫家寶總理視察內蒙古區災情時的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加大抗旱工作的力度,積極落實各項抗旱資金,增加抗旱設備,增加抗旱澆灌面積,千方百計保證人、畜飲水需要,確保全年糧食生產穩定。要堅持保持特色,推行綠色、生態農牧業的發展方向,加強農畜產品基地建設;加強全區食品加工業的食品安全,切實珍惜和保護內蒙古區的著名農畜產品加工品牌;加快推進、提高農牧業產業化進程。
(五)集中力量、下大氣力抓好第三產業發展
首先,要加快發展金融、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加快發展金融業。大力發展地方性金融機構,加快組建內蒙古發展銀行。建立健全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增加擔保資金規模,支持擔保和再擔保機構發展。大力培育創業投資企業,搭建創業投資服務平臺。以國務院通過的物流業產業發展和振興規劃為突破口發展大物流。以自治區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綱要為指導,圍繞自治區主導產業,重點在中心城市、工業園區、農畜產品加工基地和口岸,整合物流資源,引進和培育物流企業,建設現代物流園區、配送中心,鼓勵生產企業物流外包,發展第三方物流。另外,要大力發展商貿、旅游等生活性服務業,促進服務業發展提速、比重提高、結構提升。加快發展新型流通業態。積極引進國內外大型購物中心、物流配送、專業店、連鎖店等流通企業進行聯合重組和規模化經營,同時結合國家“萬村千鄉”市場建設工程,支持連鎖企業進入農村牧區市場。
(六)更加重視就業工作,建立良好的民生服務保障
要把就業工作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采取有效措施,支持以創業帶動就業,鼓勵和引導企業不裁員,穩定現有就業崗位。確定重點地區、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建立企業停產、破產、裁員、失業情況報警應急制度。要重點做好高校畢業生和生活困難人員的就業工作。就業服務指導機構要盡可能多地提供各類就業信息,加強就業指導,鼓勵通過創業帶動就業。認真做好對返鄉農牧民工就業服務工作。要依托各地基層勞動保障平臺,深入鄉村牧區調查農牧民工的返鄉情況。勞動部門要充分發揮職業介紹職能,為返鄉農牧民工提供實效性的就業服務。各地要認真落實好自治區黨委、政府提高城鄉居民收入的各項政策措施,抓好“十件實事”和“十項民生工程”的落實,努力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水平。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結合最近國家出臺的新醫改方案,認真抓好落實,解除百姓消費的后顧之憂,改善消費環境,擴大內需特別是居民消費需求,確保全區經濟社會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