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四通八達公路網激活嫩北經濟
2009-11-6 12:5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近年來,嫩北農場把農村公路建設作為發展區域經濟、打造民生工程、改善投資環境的重要措施來抓,新建和改建了一大批農村公路,筑起了黨委、農民群眾和周邊政府之間的“連心橋”,架起了富民強場的“金橋”。
拓寬致富門路
該場高度重視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公路建設步入大投入、大發展的快車道。近3年來,累計投入公路建設配套資金3100多萬元,新增和改建等級公路12條,共80.25公里,通鄉公路和農村公路占轄區公路總里程的80%,修建農村公路橋梁7座,硬化路通村率達85%,極大地改變了轄區1.6萬居民和周邊5.8萬農民的出行條件,形成了以國省道為干道,縣鄉公路、通行政村公路為支線,支干相連,城鄉通達的公路網絡,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以嫩呼公路(嫩江——呼瑪)——嫩北11隊三級路和嫩北5隊——16隊四級路為轄區主干線構建的T字形公路網已經形成,為農場經濟融入嫩江縣、九三墾區經濟帶提供了便捷的交通通道。
農村公路的修建拓寬了職工的致富門路,去年秋天,農村公路修到第一管理區,該區職工盧德福看到平坦的公路,計上心來。收秋后,駕駛四輪拖拉機一溜煙跑到深山采榛子,僅一周時間,就采了近50麻袋,收入超萬元。三區職工溫利民借助經過家門的順暢公路,幾天時間就采了二十余筐山蘑菇,他笑呵呵地說:“去了冬天全家吃的,還能賣些零花錢,真是不錯。”家住場部的居民劉立印經營一輛三輪車,多年來,靠出車賣些副食蔬菜養活全家,經常是起早貪黑,有時去居民組,公路顛簸,一天賣不上一車。自從2008年以來,偏僻居民組的公路狀況都得到了改善,讓他甭提多高興了。有時一天跑兩三個來回,增加了一倍多的收入,老劉逢人便說:“農村公路真是成全了俺們買賣人呀!”
近兩年來,隨著農村公路修到管理區、居民組,居民出去做小買賣的倍增,拉動了自營經濟的快速發展,僅去年一年就有400多客戶到農場洽談經商,貿易額達1500萬元,帶動了城鄉經濟發展,促進了墾區和地方經濟貿易的往來。
帶動百業振興
農村公路激活了農場經濟,許多公路沿線的居民購買了汽車,跑起了運輸。兩年來,該場新增運輸車42輛,許多農戶由坐家賣糧變為出門賣糧,為自己的致富命運爭取了主動。隨著公路的通暢,種植作物銷售渠道也多了起來,客商們不再為雨雪天誤車的交通條件而擔憂。當地的甜菜、馬鈴薯、玉米、白瓜子等主要經濟作物也快速地銷售周邊縣鎮。依托良好的公路條件,去年年底前,該場的經濟作物就全部賣完,改變了以往好種不好賣的難題,種植戶的后顧之憂蕩然無存。據統計,去年該場僅經濟作物一項的銷售額就達720萬元,種植戶實現純利潤390萬元,公路交通環境的改變無形中壯大了市場,鼓起了農民的腰包。去年夏季,該場投資11萬元對農場支線第五居民組至第四管理區、十七居民組至第五管理區、二十居民組至第六管理區總長8公里的三條鄉間公路全部進行了擴建整修,改變了以往公路行車受天氣狀況制約的局面,方便了外來客商收糧。去年秋天,這三個居民組就有240戶農戶及時將糧食出手,賣上了滿意的市場價格,百姓充分享受到了交通發展帶來的便捷和實惠。
該場通過把農村公路建設與城鎮規劃有機結合,改變了公路沿線居民的居住條件,兩年來共改造改建舊區、居民點11個,120余戶居民喜遷新居。去年秋天建成農場主干線嫩呼線至11隊通鄉公路后,依托此優勢,由九三交通局和農場共同籌措資金,在這條公路沿線第一管理區建成農場第一個農村客運站,占地360平方米,可容納 200余人候車。投入使用后,極大方便了農場第一管理區、二居民組、三居民組以及柏根里、霍龍門、座虎灘、富山等周邊村鎮的居民出行乘車和換乘需求,打造出一條靚麗的反映城鄉建設的新風景,公路的發展帶動了道路旅客運輸業發展。近兩年,隨著農村公路的修建,出行環境得到了根本改變,農場先后有20余名出租車司機更新了車輛,有13位居民買車從事出租運輸,“馬自達”、“寶來”、“比亞迪”、 “吉利金剛”等名目繁多的私家轎車也相繼進入了農場,據統計,該場現有私家轎車30余輛,占轎車總數的50%以上,一個新的轎車時代走進農場人的生活。
四通八達公路網的形成,方便了居民的出行,改變了他們的生產生活,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該場居民形象地稱農村公路為富民路、小康路、連心路、紐帶路……從各種動聽稱呼中,展示著他們由路帶來的喜悅,隨路延伸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