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紛紛向中國傾銷礦石鐵礦石“虛火”中燒
2009-11-6 2:43: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編者 進入11月,天氣逐漸轉涼,但中國鋼鐵生產的火熱場景還在持續。
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三季度中國粗鋼產量1.53億噸,創歷史新高。雖然目前鋼價仍在低谷徘徊,但由于邊際利潤的存在,中國的鋼廠并未大規模減產。
中國市場表現出的虛假 “旺盛”需求,讓鐵礦石出口三強澳大利亞、巴西和印度在新一輪談判正式開啟前,紛紛展開熱身行動:這邊力拓、必和必拓公布的最新產量季報齊齊創出新高,那邊印度、巴西雙雙傳出正在醞釀提高鐵礦石出口關稅的消息。
這些國家的礦企紛紛向我國示好的行為,要么是為了搶占市場份額,要么會給產品漲價提供支撐,最后的目的都是使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蓄力的結果如何,將給我國的鐵礦石進口格局帶來哪些影響呢?
新京報
力拓看好中國的強大需求盡力修復與中國關系
礦業巨擘力拓日前表示,預計與中國鋼鐵生產商達成的臨時鐵礦石價格協議將成為2010年鐵礦石價格談判的起點,并將盡全力修復與中國的關系。
近日,力拓集團首席執行官艾博年在投資者會議上表示,將主動修好與中國的關系以確保能夠繼續擁有這個重要的出口市場。艾博年表示,力拓和中國鋁業及其他中國公司在新興國家組建合資企業的空間很大。前不久,力拓已經向中鋁遞出橄欖枝,希求共同投資開發蒙古銅金礦。全球第二大鐵礦石生產商力拓稱,中國對鐵礦石的需求仍然旺盛,主要生產商不可能滿足該國的全部需求。
力拓集團鐵礦石部門主管SamWalsh告訴投資者: “我們仍看到來自中國市場的十分強勁的需求。”
他說,中國陸上及海上的鐵礦石庫存從9月份開始下降。
由于需求強勁,力拓上月提高今年鐵礦石生產目標至2.10億~2.15億噸。
國際先驅導報
全球礦業三強也不甘示弱
開搶中國市場
中國市場表現出的旺盛需求,讓鐵礦石出口三強澳大利亞、巴西和印度在新一輪談判正式開啟前,紛紛展開熱身行動。
今年的澳礦絕對算是中國市場上的贏家。
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累計進口澳礦達1.97億噸,同比增長39.5%,占總進口量的43%。在鐵礦石三強中,澳礦依然保持了領先地位。
與巴西礦比,澳礦的海運成本低;與印度礦比,澳礦在品位上高。這樣的優勢使得澳礦多年來一直在中國占據著最大的市場份額。今年以來中國市場的旺盛需求更是刺激了澳礦的擴產節奏。
與澳礦積極擴產以謀求更大市場份額的舉動相比,印度、巴西相繼傳出的可能提高鐵礦石出口稅消息,難免讓人費解。
作為現貨市場上的風向標,印度礦如果被提高出口關稅,很可能通過漲價來化解壓力。而現貨礦的漲價往往會給長協礦談判帶來干擾和壓力,這也是中鋼協提出要執行“統一價格”、取消現貨市場的理由之一。
漲價本身對于搶占市場不利,如果再因此成為中方整頓市場秩序的對象,對印度礦商更非好消息。今年以來由于澳礦的低價競爭,前三季度中國進口印度礦8268萬噸,占總進口量的17%,比以往的20%有所下滑。
實際上,雖然印度政府想提高出口關稅,但印度廠商恐怕并不那么想,他們有著與中國合作的強烈愿望。至于巴西,政府打算對鐵礦石出口征稅的消息,同樣可能對淡水河谷造成影響。在最新公布的預算中,2010財年淡水河谷計劃投資129億美元,其中近51%計劃用于鐵礦石開采和運輸。
中國證券報
中國需求被無限放大
中鋼協秘書長單尚華表示,今年1~8月份,中國進口鐵礦石累計已達40490萬噸,比去年同期增加9812萬噸,增長32%。國產鐵礦石由上半年減產轉為增產,到8月末增產310萬噸原礦,可增產成品礦約110萬噸,全國鐵礦石資源量共增加9922萬噸。而1~8月份全國生鐵產量增加3024萬噸,需增加消耗鐵礦石只有4830萬噸,實際中國鐵礦石資源供大于求5092萬噸。由于我國超量進口鐵礦石5000萬噸,歐美、日韓因鋼產量大幅下降而減少的鐵礦石大部分被我國吸納。
單尚華認為,礦山公司要求漲價30%,是過于樂觀地估計了中國鋼鐵需求的形勢,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個機構預測明年的鐵礦石不是過剩的,礦山繼續要求漲價缺乏現實基礎。
分析人士認為,目前的鋼價要想反彈,鋼廠必須減產,屆時中國的鐵礦市場被放大的需求自然要被擠掉 “水分”。
新華網
確保鐵礦石自給率50%以上努力打破國際壟斷局面
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顧問焦玉書指出,要增強中方在談判中的話語權,需要提高鐵礦石的自給率和海外權益礦規模。他透露,2010年~2015年中國的鐵礦石產能將逐步增加3億噸至11億噸,確保自給率在50%以上,初步具備打破國際壟斷的物質基礎。
焦玉書指出,中國要努力提高選礦水平,使加工后的精礦品位達到64%~69%。與此同時,依靠政策支持和技術進步,把國產鐵礦的生產成本控制在500元/噸以內, “這樣,國產礦與經過長途海運到中國的進口礦相比,在價格上也是有競爭力的。”
另一方面,中國還要努力擴大海外權益礦的規模。不過,中國鋼鐵業已經開始覺醒,寶鋼、武鋼和鞍鋼等主要鋼廠已先后赴外開礦,走出去開礦也要多元化,不要過分集中在澳洲和巴西,周邊國家蒙古國、俄羅斯,稍遠一些如非洲特別是西非,都是可以考慮的目標。
中國經濟網
中國最大對手是自己限產是當前最緊迫的任務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羅冰生日前在唐山出席一個行業會議時表示,今年1~9月份中國鋼鐵企業共生產粗鋼4.2億噸,全年產量有望達到5.5億噸左右。如果粗鋼總量突破5.5億噸,四季度鋼鐵供大于求的壓力將進一步加大,而鐵礦石供不應求的狀況則會加劇,給目前正在進行的鐵礦石談判造成壓力。
摩根斯坦利金屬部門分析師PeterRichardson表示: “中國最大的談判對手是自己,巨額刺激計劃導致的旺盛需求使中國在鐵礦石談判中處境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