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集網:攜“大眾招聘”破招聘怪象
2009-11-6 2:3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安敏
根據最新統計數據,我國中小企業數量超過4200萬,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9%以上。數量如此龐大的中小企業招聘需求巨大,直接催生了20世紀90年代初傳統媒體分類招聘廣告的火暴。
隨著互聯網在國內的不斷發展,多家專業人才招聘網站也風聲水起,搶灘圈地。然而,近幾年的廣告份額告訴我們,這一市場并沒有人們當初期望的那樣樂觀,傳統平面媒體的分類廣告份額不斷縮水,專業人才網站的贏利前景則更加讓人擔憂。有數據表明,只有占數量不到1%的企業選擇專業人才網站發布招聘信息。被人們普遍看好的市場,為何其發展進程停滯甚至倒退?是市場定位不準,還是像有些人所說的中國市場還未成熟,網絡招聘市場的暴發還需要時間?
中小企業招聘遭 “眾難”
中國的企業絕大多數為中小型企業,它們大部分處于快速發展的成長期,對于這一階段的企業,優化每一項成本的開支,使其合理化是每個企業主必須考慮的問題,在眾多開支項中招聘成本是組成項之一。
尤其對于大量需求的大眾類崗位的招聘,由于人員流動性較大,需求數量不定期變動,在保證崗位需求來源穩定的基礎上,以低成本、快速招聘到此類崗位人員最為重要。然而,面對數目種類如此繁多的招聘手段,絕大多數企業卻難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的方式。
傳統平面媒體的分類廣告,最初是眾多企業都采用的招聘方式,但是,動輒五六百元豆腐塊大小的廣告費,讓中小企業不得不慎重考慮。對于大眾類招聘崗位,每個崗位的月薪也不過千元左右,顯然要企業主花費月薪的一半用于招聘廣告,很難被企業主所接受。廣告費用相對高昂,有效期太短,是大眾類招聘廣告不選擇傳統平面媒體的決定性因素。
隨著網絡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主選擇網絡,作為人員招聘的主要渠道,網絡招聘是最好的手段。然而,專業的人才招聘網絡似乎忽略了這一基數龐大的大眾招聘市場,煩瑣的用戶注冊、簡歷填寫流程,單一的收費模式,都成為不被絕大多數中小企業主和求職者采用的原因。
專業人才網站通常采用打包收費模式,按年或按季度收費,但多數情況下中小企業的招聘人數并不固定,更多時候僅需要一到兩個職位,卻要為此付出較貴的打包費用,這與平面媒體相比,每個崗位的招聘成本并沒有占多少優勢。另一方面,大眾類崗位其招聘面向的求職者,如服務員、工人、保安、業務員等,文化水平并不高,對網絡媒介的使用畢竟有限,很多對網絡應用并不太熟悉,在專業人才網站發布求職信息,需要復雜的諸多操作流程,這使他們望而卻步。
趕集網“大眾招聘”解“眾難”
面對招聘市場這一供需矛盾,趕集網從市場需求出發,以提供最適合企業招聘需求的分類信息發布平臺為根本出發點,首次提出 “大眾招聘”概念,通過細分 “大眾招聘”企業群體特點,分析求職者網絡操作習慣,為中小企業和求職者雙方提供了快速、方便的求職招聘平臺。
具體而言, “大眾招聘”主要面向數量龐大的勞動者。大眾類職位進入門檻較低,無需豐富工作經驗即能勝任,如保安、司機、技工、服務員等,這類崗位在我國約有2億個,隨著求職者年輕化以及網絡普及化,越來越多的人傾向用網絡尋找和發布職位。根據這一市場供需特性,趕集網將其劃分為近百個職位類型,招聘和求職雙方可以免費快速發布自己的需求信息,并且能夠非常方便的按照分類進行查詢。
趕集網 “大眾招聘”理念的推出,解決了中小企業在招工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免費的招聘和求職信息發布,解決了傳統媒體和專業人才網站較高費用的問題;簡易的操作流程,更符合廣大中小企業主和數億求職者的使用習慣;長期的信息保存時間、高度有效的瀏覽量,以及多樣的廣告表現形式都使得趕集網成為發布招聘求職信息的首選媒體。
阿一鮑魚是趕集網的簽約客戶,由于擴建了新的店面,需要在短時期內招聘大量人員。阿一鮑魚在第一時間與趕集網的人員取得了聯系,負責招聘的趙女士提起趕集網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在趕集網上發布的招聘信息非常直觀,還可以很方便地看到所招聘崗位求職者的信息,鑒于這些優點,我們與趕集網進一步合作,將自己的招聘信息置頂,求職者可以在第一眼就看到我們的信息,效果非常好,現在新店馬上要開張了,我們完全不需要為招不到人員而勞心勞力。”
在平面媒體廣告大幅下滑,專業人才網站也噓聲一片的同時,趕集網憑借其 “大眾招聘”的服務理念,準確地把握市場脈搏,在為用戶提供精準有效信息的同時,樹立了自己的良好口碑和品牌形象。目前,作為國內領先的分類網站,趕集網已在全國300多個城市設有分站,在互聯網企業一片硝煙、群雄逐鹿的今天,其邁向了迅速發展的快車道,在紅海中開辟出自己的藍海,并在一次次沖浪中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