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協力,共促綠色物流發展
2009-11-6 2:34: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王學劍
物流是國民經濟的大動脈,無論是企業內部的生產活動,還是企業間的物能交換,乃至整個社會的經濟活動,都不能脫離物流。而綠色物流并不僅是一種環保觀念,綠色物流的價值不僅體現在概念價值上,還體現在實體價值上。
黨的十七大報告強調必須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落實到每個單位、每個家庭。我國在發展物流業過程中如何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抑制物流對環境造成危害的同時,實現對物流的環境凈化,使物流得到充分利用。即必須走 “綠色之路”,大力發展綠色物流。從宏觀層面上講,綠色物流是一個系統化、層次化的工程,不僅是企業的運營,還需要全社會的廣泛參與。它既包括企業的綠色物流活動,又包括社會對綠色物流活動的管理,還包括消費者對綠色物流的輿論引導。從具體操作和管理層面上,綠色物流應在采購、運輸、儲存、保管、包裝、裝卸、流通加工、產品銷售和回收等一系列物流活動中,用綠色物流管理理念和先進的物流技術對物流進行科學化的管理,以降低對環境的污染,減少對資源的消耗。
綠色物流的價值
一般認為,綠色物流只是一種環保理念,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因為它不能帶來任何經濟效益,相反還會增加企業物流成本。也有人認為,綠色物流是政府的事情,與企業無關。這些觀點都有失偏頗。國內外的實踐證明,綠色物流是有價值的,不單體現在概念價值上,還體現在實體價值上。
實體價值是物流企業實實在在的收益。西方的最新研究指出,一個具有良好環境表現的企業通常具有良好的盈利表現,道瓊斯可持續發展(DJSG)指數等投資分析統計證明了這一事實。因此,綠色物流是可以為物流企業創造價值的。
首先,綠色物流有利于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使企業更容易獲得投資者和消費者的青睞;其次,綠色物流企業通過對資源的集約利用、對運輸倉儲的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可以大大壓縮物流成本、降低物流的環境風險成本,拓展有限的 “第三利潤”空間;第三,資源循環、資源回用等逆向物流的舉措可以給物流企業帶來實際收益,成為物流企業利潤的新源泉。據西方學者估計,目前全球逆向物流市場達200億美元規模之巨。
政府應對綠色物流大力支持
我國綠色物流才剛剛興起,人們對它的認識還很有限,在綠色物流的研究方面也還處于起步階段,與先進國家和地區在綠色物流的觀念上、政策上及技術上和服務水平上,我國均存在較大的差距。正因為如此,綠色物流的實施不僅是企業的事情,而且還必須從政府約束的角度,對現有的物流體制強化管理,在信息化和物流標準方面構筑綠色物流建立與發展的框架,做好綠色物流的政策性建設。
政府職能的有效發揮,能為綠色物流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尤其在物流綠色化的起步階段,政府更應高度重視,大力扶持。具體可采取的措施包括:
首先,政府要有前瞻性的綠色物流發展理念,倡導綠色物流,鼓勵、引導工商企業集中于主業,將非主業的自身物流業務交給專業物流企業去做,工商企業將不再需要自設倉庫等流通設施,從而達到減少非生產性投資,降低成本,防止重復投資建設,以及消除多余物流活動等目的。政府要引導物流企業增強綠色物流意識,圍繞綠色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開展經營。
其次,完善綠色物流管理體制。強化各部門、各行業以及各地區之間的協作和配合,強化各部門的和諧發展的意識。當務之急,要在宏觀上成立一個專門的物流管理機構,構建統一的系統規劃和整體發展戰略,使綠色物流的發展形成真正的社會化大物流系統,集約資源配置,提高物流系統的整體效率。
物流企業營運綠色化是方向
物流綠色化歸根結底就是物流企業營運的綠色化。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包括物流企業在內的所有企業達到營運的綠色化,要把環保滲透到企業的整體職能中。對于企業來說,企業要認識到,綠色物流既是一種環保理念,同時也是一種價值創造。具體措施包括:
綠色運輸模式的選擇。所謂綠色運輸,就是通過有效組織物流運輸,提高車輛利用率,降低車輛運輸成本,提高配送效率從而間接地減少運輸對環境的污染。包括開展共同配送、采取復合一貫制運輸方式、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等措施。
發展綠色包裝。今天所倡導的綠色包裝即要求包裝能夠減少材料消耗、可再利用、可回收處理和回收處理后能再次進入物流循環。綠色包裝不但能降低物料能源的消耗進而降低成本、減少污染,而且增加了消費者對企業的信任感,提高產品競爭力。包括包裝模數化、包裝的大型化和集裝、包裝多次、反復使用和廢棄包裝的處理等。
開展綠色流通加工。綠色流通加工主要包括兩個方面措施:一是變消費者加工為專業集中加工,以規模作業方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環境污染;二是集中處理消費品加工中產生的邊角廢料,以減少消費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廢棄物的污染。
建立廢棄物、回收物循環的物流系統。由于廢棄物的大量產生嚴重影響了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且造成了資源浪費,降低廢棄物物流,需要實現資源的再使用 (回收處理后再使用)、再利用 (處理后轉化為新的原材料使用),為此應建立一個包括生產、流通、消費的廢棄物回收利用系統。
要達到上述目標,企業就不能只考慮自身的物流效率化,而是需要從整個產供銷供應鏈的視野來組織物流,而且隨著這種供應鏈管理的進一步發展還考慮廢棄物的循環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