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居民收入 擴大消費需求
2009-1-15 22:2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陜西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今天(1月13日)上午在西安隆重開幕。大會主席團常務主席趙樂際主持大會,省長袁純清代表陜西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
來自各行各業、各條戰線的536位人大代表出席開幕大會。政協陜西省第十屆委員會全體委員列席今天的大會。列席今天大會的還有我省選舉的十屆全國人大代表、省十屆人大常委會委員、省級有關部門和人民團體,部省雙重管理單位、國家有關部門駐陜辦事機構、部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業和縣(市、區)人大常委會等方面的負責同志。
上午9時,趙樂際宣布大會開幕,全體起立,會場里奏響了雄壯的國歌。在熱烈的掌聲中,省長袁純清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
報告共分為六個部分,在總結我省2008年的工作時,袁純清說,面對多年來最為嚴峻的挑戰和重大考驗,全省上下眾志成城,共克時艱,全面完成了省十一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取得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成就。
預計全年實現生產總值6800億元 增長15%以上
預計全年實現生產總值6800億元左右,增長15%以上。財政總收入1104.2億元,增長23.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7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450元以上,均增長17%左右,扣除價格因素分別增長11%和10%以上。
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800億元以上
2008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800億元以上,增長32%。袁純清特別提到,國家出臺擴大內需政策后,陜西搶抓機遇,在年底前集中開工了319個項目,總投資2269億元,繼續保持了投資對經濟增長的強勢拉動。
工業經濟效益創歷史最好水平
陜西以大企業大集團引領、集群化推動、園區化承載為依托,壯大優勢產業,培育新興產業,加快結構調整步伐。裝備制造、能源化工和高新技術三大主導產業產值分別增長25.3%、37.3%和 16.4%。12家企業進入中國制造業500強,盈利過億元的企業達到52戶。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提高44.5個百分點,創歷史最好水平。
旅游總收入達到607億元
旅游業盡管遇到了少有的困難,仍接待境外游客125.7萬人次,國內游客9056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到607億元,分別增長2.1%、13%和20.4%。西安國際港務區建設順利推進,長安銀行組建工作正式啟動。會展業規模進一步擴大,共舉辦大型展會127場次,是歷史上最多的一年。傳統優勢產業增勢強勁、新興產業競相發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10個市區良好天氣突破300天
袁純清在報告中說,根據國家的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陜西狠抓重點區域治理和200戶能耗大戶的節能降耗,加速淘汰落后產能,大力推廣清潔生產,積極開展循環經濟試點,取得了明顯成效。
城鎮大氣質量持續好轉,10個市的市區良好天氣全部突破了300天,其中西安的良好天氣創近年來新高,銅川、渭南、榆林的良好天氣增幅都在20天以上。
民生八大工程“超支”62億
袁純清說,2008年民生八大工程全面啟動,全年共投入資金330億元,比計劃超出62億元,十個重點項目順利推進。
工業經濟效益創歷史最好水平
袁純清說,2008年陜西以大企業大集團引領、集群化推動、園區化承載為依托,壯大優勢產業,培育新興產業,加快結構調整步伐。裝備制造、能源化工和高新技術三大主導產業產值分別增長25.3%、37.3%和 16.4%。12家企業進入中國制造業500強,盈利過億元的企業達到52戶。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提高44.5個百分點,創歷史最好水平。
陜西有條件把金融危機的影響降到最低程度
袁純清在報告中說,今年是陜西經濟社會發展極為關鍵的一年。努力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良好勢頭,既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的必然選擇,也是今后一個較長時期發展的客觀需要。國家把保增長作為宏觀調控基本取向,決定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迅速出臺了擴大內需的一系列措施,政策密度之大和覆蓋面之廣前所未有,投資強度之大和下撥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是陜西加快發展的最大機遇。
袁純清說,陜西的優勢資源、發展潛力和工作基礎,為我們繼續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勢頭提供了有力支撐。
一是豐富的礦產資源和初具規模的開發加工,使我們在世界能源緊缺情況下處于十分有利的地位。
二是較強的科教實力、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相對優越的區位優勢,使我們具備了調整經濟結構,壯大主導產業,發展新興產業的先決條件。
三是在基礎設施、重點產業和民生工程等方面,我們有許多項目與國家的投資重點相一致,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四是經過多年努力,陜西步入了經濟發展的上行通道,近五年年均增長速度在12%以上,蓄積了在今后若干年持續快速發展的勢能。
五是通過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發展思路與有關措施,為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袁純清說:“只要我們樹立信心,咬緊牙關,因勢利導,迎難而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廣大干部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完全有條件把金融危機的影響降到最低程度,繼續保持我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良好勢頭。”
目標:2009年GDP要增長13%
袁純清說,今年我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3%左右,財政總收入增長15%,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降低4.5%,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分別削減4.5%和3%,城鎮新增就業3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 4.6%以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實際增長lO%以上,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4.5%左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5‰以內。
09年力爭全省固定資產投資突破6300億元
在講到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時,袁純清在報告中說,為確保實現今年經濟增長的預期目標,必須在鞏固和強化支撐陜西持續發展基礎的同時,著力突破制約經濟增長的薄弱環節。進一步擴大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掀起新一輪重大項目建設高潮。
袁純清說,今年建成投產項目、新開工項目與前期項目的數量和規模都要大幅度增加,力爭全省固定資產投資突破6300億元,增長30%以上。安排省級重點項目和重大前期項目319個,估算總投資1.25萬億元,其中今年投資1110億元。
09年要有新突破 銷售過百億元企業達10個
袁純清指出,今年將繼續按照大區域謀劃、大產業構建、大集團引領、大項目支撐的思路,進一步發揮比較優勢,在做大做強特色產業上取得新突破。
以化工為重點進一步延長產業鏈,加快發展能源化工產業。以實施大飛機專項和發展支線飛機為龍頭,從整體上提升我省裝備制造業的水平。以整合科技資源和加快成果轉化為抓手,擴張高新技術產業規模。以轉換機制和推動技術進步為動力,促進傳統產業優化升級。
報告提出,今年要繼續按照“產業發展集群化、集群發展園區化”的要求加強園區建設,充分發揮各級各類園區聚集生產要素的作用。積極鼓勵大企業、大集團進入各類園區發展,集中力量加快培育20個產業集群,力爭將石化、汽車、航空、輸變電設備和煤及煤化工等5個集群建成國內一流的產業集群。今年銷售收入過十億元的企業達到60個、百億元的企業達到10個。
加快關中城鎮群建設 搞好“一線兩帶”
以實施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規劃為契機,支持關中率先發展。盡快啟動關中城際鐵路網前期工作,加快完善城鎮道路體系,提高通達能力,形成航空、鐵路、高速公路和其他公路有機結合的交通網絡。
加快關中城鎮群建設步伐,充分發揮西安的龍頭作用,支持咸陽灃渭、涇渭新區建設,加快西咸一體化進程,支持寶雞繼續擴大城市規模,爭取銅川列入國家資源型城市轉型試點,支持渭南向區域性中心城市發展,支持楊凌進一步改善基礎條件,搞好大中城市的城中村改造。
以加快陜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設為重點,繼續推動陜北跨越發展。根據國家能源戰略和我省產業布局,依托重點工業園區,做大做強煤炭、電力、油氣和化工四大產業,抓緊建設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能源化工基地。
以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為先導,進一步提升陜南與周邊經濟區的融合度。加快陜南地區鐵路、機場、高速公路、干線公路和鄉村公路建設,加強陜南與關中、成渝和江漢地區的經濟聯系。
提高居民收入 擴大消費需求
袁純清指出,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以全面拓展農村消費市場和促進消費結構升級為重點,進一步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繼續實行農民收入、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優撫對象的撫恤與生活補助標準“四個提高”。
在實施農民收入增收工程,擴大其經營性收入比重的同時,全面落實中央的各項惠農補貼政策,結合實際適當擴大范圍,提高農民的轉移性收入,并積極探索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的有效形式。
將城市低保人均月補助水平提高30元,農村低保最低限定標準由人均每年693元提高到785元,五保戶供養最低限定標準由每人每年1640元提高到1856元。
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并向具有高級職稱的企業退休科技人員、建國前參加工作的老工人、原工商業者等適當傾斜。
提高在鄉老復員軍人、帶病回鄉退伍軍人等農村優撫對象和老黨員的補助標準,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和支付保障機制,適時增加生活困難群眾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補助。
在擴大傳統消費的同時大力培育新的消費熱點、拓展新的消費領域
采取措施支持商貿流通、餐飲服務業發展,大力開發社區商業、物業、家政等服務性消費,積極發展汽車等大宗消費。
采取綜合措施,扶持房地產業健康發展,穩定擴大住房消費。
圍繞節假日調整和群眾的新需求,培育休閑、健身、娛樂、保健等新的消費熱點。適應群眾就業和提高自身素質的需要,積極推進社會性技能培訓和繼續教育消費。開發多種文化產品,滿足不同群體的文化消費需求。
以西安與臺灣的直航開通為契機,搞好促銷活動,吸引更多臺灣游客來陜觀光。
進一步優化消費環境
加強城鄉消費設施建設,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特許經營等現代流通方式,推動電子商務廣泛應用,不斷健全消費服務體系。大力發展社區商業,繼續推進 “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雙百市場”建設,擴大和提升縣域商貿流通業的規模和水平。利用中省財政投入支持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資物流配送網點和農村“新網工程”建設。
選擇10個具備條件的擴權縣,啟動集貿市場改造工程,在大宗特色農產品主產區建成10個大型超市直采基地。
實施“縣超工程”,力爭3年內在每個縣城修建一家中型超市,其中年內建成30家。結合“家電下鄉”活動,3年內在每個縣建成一個家電連鎖配送企業。
09年:民生八大工程投入400億元
袁純清在報告中說,今年民生八大工程計劃投資400億元,比上年增加70億元,增長21%。
一、優先發展教育事業。
繼續加強基礎教育。結合災后恢復重建,搞好中小學布局調整和寄宿制學校建設,將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公用經費補助標準提高到生均小學350元、初中550元,免除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加大教師培訓力度,提高農村和師資力量薄弱學校的教學水平。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依托各市職業技術學院建設10個綜合性實訓基地,新建8個中等職業教育實訓基地、10所省級示范中等職業學校、 5個職業教育集團,全年短期技能培訓16萬人。加大投入力度支持高等教育發展,加快推進“211工程”、“985工程,三期建設。鼓勵和規范社會力量辦學,引導民辦教育健康發展。切實解決農民工子女上學難問題,進一步健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二、千方百計擴大就業。
按照以全民創業促進全面就業的要求,加快完善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
三、完善養老保險制度。
進一步健全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省級統籌制度,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切實解決國有困難企業退休人員的醫療保險問題。積極穩妥地推進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
四、加強社會救助體系建設。
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與經濟增長和物價水平相適應的救助標準調整機制,提高農村低保最低限定標準,城市低保補助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優撫事業單位床位費每床每月再提高36元,提高農村五保戶供養最低限定標準。鼓勵支持慈善事業和老齡事業發展,繼續為殘疾人辦好十件實事。
五、大力實施保障性安置工程。
加快推進城鎮廉租房制度建設項目和農民安居工程項目建設,建設或收購廉租房280萬平方米、5.6萬套,建成經濟適用房597萬平方米、7.3萬套,改造棚戶區214萬平方米。解決6.32萬農村無房戶、茅草房和地質災害區危房群眾的住房問題。
六、加快農村供養服務機構項目建設進度。
新建22所縣級、34所鄉鎮級敬老院,改造47所現有敬老院,新增床位1.26萬張。
七、搞好社區服務體系項目建設。
新建和改擴建城鎮社區服務站527個,街道和縣級社區服務中心39個,在農村建設3500個村級社區服務中心。新建市級社區服務信息網絡平臺2個。
八、加快完善縣、鄉、村三級衛生體系,提升縣級,改革鄉級,發展村級,力爭兩年實現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全覆蓋。
定向免費培養培訓農村衛生技術人員,提高村醫報酬,完善城市支援農村制度。實行農村藥品統一價格、統一招標、統一配送,讓農民用上放心藥和價格合理的藥。擴大農村免費公共衛生服務范圍,加大地方病、傳染病及人畜共患病的防治力度。加快城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衛生服務站標準化建設,年度覆蓋率達到90%。加強醫療衛生隊伍建設,在全省衛生人員中開展職業道德素質和專業技能競賽活動。鞏固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水平,加快推進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將大學生納入保障范圍。做好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落實獎勵優惠政策,全面實施農村婦女免費住院分娩補助政策,穩定低生育水平,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
九、發展繁榮文化事業。
加快“兩館一院一站一室”建設進度,年內建成35個縣級文化信息共享服務中心和一批鄉鎮、村級服務點,完成1.63萬個20戶以上自然村通廣播電視的任務,在1萬個行政村實現互聯網寬帶接入,農村數字化電影放映普及率超過75%,繼續實施“農家書屋”工程。
力爭引進省外境外資金突破1000億元
袁純清指出,今年要把招商引資作為對外開放的首要任務。繼續堅持國際、國內并舉和經濟、文化、外事互動的原則,進一步擴大招商引資的規模,實行招商引資工作市縣一把手負責制,設立省級產業轉移扶持資金,進一步減少收費項目和降低收費標準,創造良好環境,主動承接“珠三角”、“長三角”地區的產業轉移。
加強境外招商引資平臺建設,在繼續關注重點國家和香港、臺灣的基礎上,積極尋找新的合作伙伴,按照高頻率、小規模的原則,采取以企招企、以資引資等方式,有針對性地進行境外招商。充分發揮我省作為歐亞大陸橋重要節點的作用,依托霍爾果斯口岸,加快向中亞開放的步伐。搞好項目對接,加強后續服務,提高招商引資效果,力爭全年引進省外境外資金突破1000億元。
進出口總額力爭突破100億美元
2009年努力保持對外貿易平穩增長。鞏固和擴大一般貿易,大力發展加工貿易,加快發展服務貿易,轉變外貿增長方式。采取措施幫助企業開發新產品,鞏固和開拓市場,解決傳統出口商品訂單減少問題。支持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鼓勵裝備制造業企業開展加工貿易,優化出口商品結構。
加強與央企和國際承包商的合作,組織優勢企業參與國際工程招投標,帶動成套設備及勞務出口。加大金融保險業對外貿出口的支持力度,規避企業出口風險。抓住國際經濟環境變化對我形成買方市場的有利條件,支持企業積極引進先進技術和急需設備,促進我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全年進出口總額力爭突破100億美元。